鮑文忠
用標點符號給人生劃分段落十分貼切,魯迅大師早就用過了。在《阿Q正傳》中,阿Q被砍頭之前要畫押,由于不識字,便允許畫一個圈,阿Q在死前就一直為沒有畫圓那個圈而耿耿于懷。那個圈是阿Q為自己的人生畫上的一個句號,只是這個句號怎么也沒有畫圓而已。
人的一生就是個圓,最終結局就是句號。懷著美好的愿望,這個句號被設計成圓,完美無缺的圓。但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句號畫得那么圓,任何人的一生都會留下些許遺憾。
這樣一來,逗號就讓人感到親近了許多。一天,女兒突然問我逗號該怎么寫,我認真地在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逗號,女兒一看,說像蝌蚪。小孩子的直觀是很形象的。蝌蚪在青蛙的一生中,只是最初的一個形態,它離生命的終結還很遙遠,還有太多的事情沒有發生。逗號也是如此,它不是終結,我們不必強求每個逗號畫得多么準確而完美,因為它只是生命篇章中一個又一個的片段和間隙。
逗號是過程,這些過程組成了一個個完整的章節。人生也是如此,當我們走向終點時,總是喜歡回顧過去,回想那些感動過自己的章節,是它們串起了每個人鮮活的一生,我們不會為結局激動,因為那是注定了的。
人生的句號都是自己畫的,圓與不圓,自己最清楚。只要我們在畫每一個逗號的時候感到快樂和滿足,那么句號的遺憾自然就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