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泠
什么是愛?愛對我們有多重要?
談到愛,很多人會立即聯想到愛情。事實上,異性之間的愛情,只是人類廣博的愛的一種形式。我們從剛出生開始,就從母親身上承受了無盡的愛;當我們自己成為父母,卻經常搞不懂怎么對待孩子才算真正的愛;在這個到處漂浮著歌頌愛情的作品的社會,有的人卻因為不相信愛情而害怕步入婚姻;當韶華逝去、兒女成人之后,守著空巢的老人們依然有著愛與被愛的需要。
愛,是一生的需要。
愛,是我們要始終努力追求的境界,而不是被動地等待。
我們都知道母親對孩子的愛綿延不絕,但是孩子對母親的愛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早期的愛以什么形式出現,它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請你想一想,自己最早的愛的經歷是什么?是自你出生那一刻便開始了的與母親之間的聯系,它表現為嬰兒與母親之間親密無間的接觸和相互需要。那么,這種接觸的意義在哪里呢?精神分析主義者相信,早期的親密接觸不過是性本能在這個階段的表現形式。然而,行為主義者反對這種說法,他們認為,所有愛的行為,都與本能需要如饑餓、干渴和避免痛苦有關。當母親喂養嬰兒時,饑餓引起的進食需要得到滿足,于是,嬰兒與母親之間的親密接觸就得到強化。也就是說,接觸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它本身并沒有意義。果真如此嗎?為了證明愛的存在,心理學家亨利·哈羅精心設計了一個實驗。
由于倫理方面的原因,科學家不可能人為操縱嬰兒的成長環境,于是,哈羅用剛出生的小猴子作為實驗對象。實驗人員為小猴們制作了兩個“媽媽”。一個“媽媽”是用木頭做的,表面光滑而且用柔軟的海綿和絨布包裹,使它具有人體皮膚一樣的舒適觸感;另一個“媽媽”是用鐵絲網綁成的,形狀相同,但是沒有柔軟的觸感。兩個“媽媽”都能為小猴提供乳汁和適宜的溫度,因此它們之間的區別僅僅是表面觸覺的不同。實驗發現,小猴更喜歡與木制“媽媽”待在一起。即使有的小猴不得不到鐵絲“媽媽”那里去吃奶,它們也會在吃飽后迅速回到木制“媽媽”身邊。
哈羅的實驗有力地證明,嬰兒與母親之間除了生理需要的滿足,還存在親密接觸的需要,而這種需要正是依戀關系形成的基礎,也是人一生中最初的愛的表現。
依戀是嬰兒與特定對象之間的感情聯結,發生在嬰兒和經常與之接觸、關系最密切的成人(通常為母親)之間。依戀通常有以下三種典型的行為表現,我們很容易在嬰兒身上看到它們:
(1)尋求接近:嬰兒看到母親時,會做出伸手、傾身要人抱的姿勢,而且會根據聲音信號追尋母親;
(2)維持接觸:嬰兒需要和母親拉著手或緊緊擁抱,如果母親要離開,嬰兒會做出拒絕分開的努力;
(3)尋找:當母親不在眼前時,嬰兒會表現出尋找的動作。
母嬰依戀對于嬰兒的發展和成長有什么重要意義呢?兒童心理學家提出了“依戀安全感”的概念,認為嬰兒需要與依戀對象形成穩定的感情聯結,它是嬰兒與他人交往和探究外部環境的“安全基地”,它為嬰兒提供足夠的信賴,使嬰兒確信在自己需要時,依戀對象可提供必要的保護。在哈羅的實驗中,當小猴看到使它感到恐懼的物體時,會很快跑向木制“媽媽”,并抱住它以獲得安慰和保護。在陌生環境里,如果木制“媽媽”在場,小猴就會嘗試在新環境里探索和擺弄各種物品;而木制 “媽媽”不在時,它們在陌生環境里充滿了恐懼,出現情緒化的行為,如哭叫、亂跑、縮成一團、吸吮手指,等等。相反,鐵絲“媽媽”的出現與否對小猴的情緒和行為沒有影響。
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嬰兒都能夠與母親建立足夠安全的依戀關系,有時這種相互關系十分令人擔憂。根據安全感的水平不同,依戀關系可分成三種主要類型:
第一種:安全型。嬰兒喜歡與母親接近,當母親離開時感到焦慮和痛苦,但母親回來后能很快恢復平靜。
第二種:回避型。嬰兒回避與母親的親密接觸,與母親分離時焦慮不明顯。
第三種:矛盾型。嬰兒與母親分離時感到非常困難,但母親回來后又表現出矛盾情緒,既親近又拒絕,對母親表現出不信任。
以上三種依戀關系中,第一種安全感水平最高,嬰兒既非常需要母親,也對母親的存在和支持有著高度信賴。矛盾型的依戀關系中,嬰兒雖然非常需要母親,但是對母親不能建立充分的信任,所以情緒不穩定,常常是焦慮的。回避型的依戀關系,盡管表面上看好像嬰兒的獨立性很強,不需要時刻與母親保持接觸,但其實質上是一種情感的冷漠,不利于嬰兒的社會化發展。嬰兒回避與他人的親密接觸,常常是由于在與母親的相互作用中受到拒絕和挫折,或者是由于頻繁更換看護者,無法形成固定的感情聯系。
安全感對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安全感水平低的兒童,在陌生情境中更容易感到焦慮,對陌生環境有更多的恐懼和回避傾向,不敢大膽嘗試,而且對自己信心不足。一個經常焦慮不安的兒童,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另外,安全的依戀關系對于兒童成人之后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至關重要。從小不能形成對母親的依賴和信任,長大后也不會輕易信任其他人,這樣在人際關系和婚姻中都可能遇到更多困難。
所以,愛的需要從一出生就已存在。嬰兒時期的愛的感受,是將來一切形式的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