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v6在中國
最近,中國開發出世界首臺IPv6移動路由器“BJTU-IPv6無線/移動路由器”的消息被各大媒體轉載。這臺由北京交通大學開發,教育部鑒定的路由器是在傳統路由器的基礎上,兼容IPv4和IPv6協議,同時支持移動IPv6技術,無線連接技術,移動路由協議。
新華社在報道這條消息時采用了這樣的標題:“中國研制出世界首臺IPV6無線路由器”,而由中科院院士組成的鑒定委員會的評價是:“BJTU-IPV6無線/移動路由器在無線/移動IP網絡技術核心領域,攻克了關鍵的新一代網絡的路由技術和安全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國內外在這一領域的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廣前景?!?/p>
同“BJTU-IPv6無線/移動路由器”同時通過鑒定的還有:國家863重大項目“高性能IPv6路由協議棧軟件”,此項目由北京交通大學IP網絡實驗室、北京佳訊飛鴻公司和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聯合開發。
這并不是IPv6在中國唯一的重要消息。今年3月19日,中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主干網——CERNET2(第二代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試驗網在京宣布開通。該網絡采用IPv6,以2.5G-10G比特/秒的傳輸速率連接了全國200余所高校,是目前世界上所知規模最大的采用純IPv6技術的下一代互聯網主干網絡。

CERNET2同時還是由國務院正式批準,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基金會等8部委聯合牽頭的“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 CNGI(China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計劃實施中第一個開通的核心主干網。在去年8月,由CNGI示范網絡核心網絡承建單位招標中,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通也是中標者,將參與建設。
中國電信總工辦高級經理馮明在9月3日的CNGI高層論壇上介紹,中國電信是在廣義下一代網絡的基礎上看待NGI,也就是說下一代網絡不但包括比現在更快的數據通訊網絡,還包括語音通訊的NGN(電話網絡中的下一代網絡)、網格計算、3G/4G寬帶無線接入、寬帶接入以及下一代光網絡的內容和特點,中國電信給IPv6的定位是“實現無處不在網絡應用的重要后臺支撐技術”。未來兩年,中國電信在IPv6上的主要工作是建設CNGI示范網、業務研究試驗和現網演進。中國電信在長沙電信分公司建立的城域試驗網早已開通。在現網過渡方面,中國電信要求現存和新建的骨干基礎設施兼容IPv6,國內主要城市將具備IPv6業務提供能力,網絡過渡的重點將轉向城域網。其他如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對IPv6的實質性支持,與中國電信并無本質的差別。
對IPv6在中國的迅猛推廣,全球IPv6論壇主席Latif Ladid先生說:中國會在2006成為世界上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IPv6殺手級應用會最先出現在中國。
IPv6的緣起
IPv6的全稱是網際互聯協議第六版。在這之前,互聯網和企業網普遍采用的是IPv4,也就是網際互聯協議的第四版本。但是IPv4設計之初并不是用于今天的目的。對今天IPv4最主要的缺陷之一,地址短缺,當年IPv4的設計者也像當年的千年蟲一樣,沒有想到IPv4能有今天的廣泛用途,在整個通訊產業中居于如此基礎的地位。
IPv4的地址空間準確的說是232,總共有40億個左右。然而IPv4的地址空間分配極不平衡,北美共分得了總共地址的70%以上,而中國有8000萬網民,卻僅僅分配了3000萬個IP地址,中國的互聯網應用不得不大量采用NAT(網絡地址轉換)技術,但是NAT破壞了IP網絡的端到端通訊能力。蓬勃興起的移動通訊,尤其是正在加緊部署的3G需要更多的IP地址,中國3億移動用戶依靠嚴重不足的3000萬IPv4地址,地址的緊缺顯然已經限制了發展。而IPv6的地址空間有2128之多,形象的說,給世界上所有人的每根頭發都分配一個獨立的IP地址,也遠遠用不完。
根據IETF的預測,到2005年IPv4地址將分配完畢,美國所以在IPv6上積極性不高,就是因為美國借地址分配的便利,實際上占用了大量的地址空間,人均地址數在10個以上。但是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亞洲和歐洲,IPv4地址的不足已成定局。這也是歐洲、日本、韓國、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在IPv6上與美國步調不一的關鍵原因。

在1995年提交IPv6協議草案時,地址空間是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今天IPv6的好處并不是這么簡單。IPv6發展到今天,在安全、服務質量保障、自動配置功能以及對移動服務的支持、多播、數據吞吐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IPv4設計的初衷是建立一種分組交換網絡,使美國在遭受攻擊時,可以不依賴一個或幾個網絡中心保持通訊暢通。在這種設計思路下,最早用于國防用途的IPv4是一個封閉的分組交換網絡,而不是象現在一樣工作在公共網絡上。因此協議設計之初并沒有考慮在網絡層添加安全措施。IPv6汲取了這個教訓,在新的擴展包頭中,加入了認證報頭用來確認發送者和接受者的身份。在IPv6的互聯網世界,“沒人知道上網的是條狗”這句名言不再有效。而加密的安全載荷也可以保證數據的機密性和一致性。
IPv4協議的另一個主要缺陷是該協議不是一個可靠的協議,而是一種盡最大努力傳送的協議。數據包在涌塞后會被丟棄,同一個服務的不同數據包可能在網絡上通過不同的傳送路徑,這就可能帶來服務時間延遲,這對語音、視頻等服務而言是不可接受的。隨著核心網絡帶寬的極大豐富,光網絡傳送可靠性得到數量級的提高,現在利用分組網絡傳送語音和視頻變成了現實。這也促成了QoS(服務質量保證)的興起。QoS的含義是將數據包根據服務類型進行分級,優先級高的數據包優先通過,從而既保證了時間敏感服務的時延要求,又兼有分組網絡對網絡的有效利用。IPv6在數據報頭里標記了數據包的服務等級和流標記,這樣相同的數據包可以通過相同的網絡路徑按照相同的優先級傳送。這就讓IPv6網絡真正有可能融合數據網、語音網甚至視頻傳送,為下一代網絡的業務豐富性提供了可能。安全性和QoS也是3G/4G、NGN將IPv6作為承載網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IPv6的自動配置功能幾乎是為移動通訊量身定制。在2G時代,移動通訊主要是解決語音通訊,有數據鏈路層的通訊足矣。但是3G的優勢正如《經濟學人》所描述的那樣:3G手機不但有語音通訊,還是一個移動計算機,一個數據服務終端,一個移動的電視接收機、一個視頻會議中心,甚至是一個信用卡,總之希望3G手機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G之與2G的最大賣點就在于對寬帶數據通訊的支持。但是一個3G的基站有效范圍局限在幾公里以內,移動時就免不了在幾個基站間漫游,這就要求其IP地址具有自動配置功能,保證移動終端位置發生變化時能及時更新IP地址并保證這個變動能夠及時通知通訊的參與方。歐洲的IPv6實驗,也是希望首先在3G通訊中得到比較好的利用。也因為如此,制定下一代移動通信標準國際組織3GPP將IPv6作為基礎協議。
正如中國電信給IPv6的定位一樣,IPv6在下一代網絡中將居于非常重要的基礎地位。用Latif Ladid先生的話說,就是普通人也許不會知道IPv6,但是他們隨時都可以感受到IPv6的好處。
當然實際的情況并不總如技術分析一樣激動人心,中國電信馮明的看法基本上就是業界的共識:IPv6在技術上的優勢毋庸置疑,不過現在在業務和應用驅動方面是一個明顯的軟肋。而推動業務創新和應用驅動,只能通過建立實驗網的辦法來摸索,通過業務開發來形成新的產業鏈。
IPv6無力改變產業鏈
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內,有不少人對中國即將建立起世界最大的IPv6實驗網激動不已。激動的理由是充分的,上一次中國遭遇互聯網時,落后于美國30年。從設備供應到應用,統統得向美國人學習。今天中國在IPv6上有望成為階段性的領先者,而且是在IPv6這樣重要的基礎技術上,難怪會充滿了憧憬和想象。
支持IPv6的發展,在產業鏈上有三個相互關聯的環節:設備供應商、運營商和增值服務商。由于IPv6在下一代網絡中的基礎地位,通訊、計算機和消費電子的融合趨勢,產業鏈的三個環節顯得錯綜復雜。
從設備供應商角度看,原來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局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對數據通訊而言,思科無疑是其中最強大的代表之一。其實早從IPv6協議的制訂開始,就能看到思科的影子。2001年,思科就公布了全面支持IPv6的IOS(思科著名的互聯網操作系統),并在頂級路由器12000系列中實現,2003年思科全線產品開始支持IPv6,現在思科路由器對IPv6的支持已經是基于硬件轉發。甚至如中國的華為,也在今年宣布了全線路由器、NGN、3G和光通訊產品對IPv6的全線支持。
從本質上來講,IPv6雖然有很多技術創新,但是并不能改變電信設備競爭點,傳統設備供應商在IPv4上積累的優勢仍然會發揮巨大的作用。中國、日本部分在IPv6上先期投入的廠商雖然能夠縮短與領先設備供應商在IPv6上的差距,甚至還能局部、階段領先,但是并不可能根本改變競爭格局??紤]到現在的主流設備供應商在IPv4上形成的專利積累,新廠商要想顛覆市場格局的可能性就更小。
對電信運營商而言,IPv6是一個提供承載更多業務的網絡基礎。IPv6帶給運營商的最大沖擊,可能就是數據、語音、視頻業務的融合。這樣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完全可以更容易的開展數據接入服務,實際上也早就開始開展數據接入服務了。業界盛傳電信改革的“四合二”方案,也是看到了移動通訊對固定網業務的蠶食,要打破移動和固定網的人為區隔。目前城域網在開展新業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也是運營商寄與厚望的領域,寬帶接入、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網絡監控、遠程教育等等。但是從目前的經驗看,這些服務與傳統接入服務的區別,就在于QoS,說到底還是一種數據接入而已。新業務的大量產生并成為新增長點,最后還是要看增值服務商的發展情況,這并不是IPv6能改變的。
近兩年消費電子的興起,可能是增值服務最大的開發領域。手機游戲、音樂下載、移動視頻等等已經初現端倪。當消費電子和寬帶無線結合,和點對點的IPv6結合,將建立一個全新的電子生活。電影《小鬼當家》中兒子和父親的視頻專線,很快就會出現在普通家庭的普通生活。在日本甚至有這樣的研究,給汽車的雨刷、發動機、輪胎分別裝上IP地址,今天看起來用IP網絡代替汽車網絡的方案可能顯得比較瘋狂,但是難說若干年后這不是一個天才的創意。一家路由器開發商CEO建議SONY公司不要開發任何不支持IPv6的產品,而SONY也真的修改其著名游戲機PS2,讓它支持IPv6。日本的日立雖然是世界上第一個發布基于硬件轉發IPv6路由器的公司,但是日立在路由器產品上的發展并不充分,產品線離組建一個端到端運營網還差了很遠。日本發展IPv6,不是挑戰歐美電信設備供應商,而IP汽車、消費電子才是背后的真正因素。但是顯然,IPv6對這些產業格局影響甚微。
至于運營商和增值服務商的關系,發生在手機短信上的故事已經證明,增值服務和新興業務無力改變電信運營商的自然壟斷地位。電信運營商也不可能催生出一個壟斷的增值服務商來挑戰自己。增值業務在IPv6上有無窮的想象空間,增值服務商卻無力改變自己依附運營商的命運。
IPv6對設備供應商、運營商和增值服務商都有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既無力改變整個產業鏈的結構,也不能改變具體某個環節的競爭格局。中國研究機構、運營商和主流設備供應商對IPv6的態度差異,也緣由于此。而美國商業應用對IPv6的淡漠,最核心的原因也在于此。
IPv6的中國意義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美國國防部。
2003年6月,美國國防部發表了一份IPv6的備忘錄。根據這份備忘錄,國防部將在2008年全面實現IPv6,IPv4屆時將退出。美國國防部突然加速IPv6的部署步調,主要的原因是想保持美軍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優勢。屆時,不只每個士兵有自己的IP地址,包括士兵裝備的槍支武器、汽車等設備都具有自己的IP地址,并可以形成點對點的通訊。美國國防部為此開出了全球IPv6最大的一筆預算——300億美元。
13億人口、3億移動用戶、8000萬網民,只有3000萬IP地址,中國不可能真的等到IP地址耗盡,嚴重影響中國網絡通訊發展的時候再來謀劃,IPv6實際上是中國的必然選擇。美國國防部考慮保持其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絕對領先地位,中國也不能讓IPv4的地址拖了信息化的后腿。
實際上CNGI的發起,最早也是由院士們上書,國務院批準,政府出資,八部委聯動。對IPv6的基礎性地位,國家也有清醒的認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IPv6并沒有直接改變產業鏈,但是作為最基礎的技術標準,IPv6實際上把一切都改變了。
創建了全球最大實驗網的中國,能否建立一個IPv6的電子生活,這才是IPv6最大的想象空間。
日本IPv6的發展歷程
● 1996-1998年, IPv6研發和標準化制
定(主要由WIDE完成);
● 1998-1999年,產品和專業技術
的研發;
● 2000-2001年,專業運營技術的開發;
● 2001年-至今,開展商業服務,國際合作與共同發展。
中國IPv6發展大事記
1998年 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建立IPv6試驗床
1999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項目“中國高速互聯研究試驗網NSFCNET”啟動
2000年 天地互連公司建立IPv6商用試驗床
2001年 中國電信啟動《IPv6總體技術方案》項目研究工作
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IPv6網絡關鍵技術研究和城域示范系統”
2002年 信息產業部“下一代IP電信試驗網(6Tnet)”項目啟動
湖南電信IPv6試驗網項目、重慶網通信息港IPv6城域示范網項目啟動
2003年 6Tnet啟動IPv6城域網建設
協和醫院等SARS定點醫院采用“IPv6新一代網絡遠程醫療、探視系統”
中國IPv6網絡與應用演示中心建立
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項目(CNGI)全面啟動CERBNET2網絡建設啟動
2004年 中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主干網——CERNET2試驗網在京宣布開通
IPv4地址分配情況
● ARIN(the American Registry for Internet Numbers)負責南、北美洲及非洲的一部分地區的地址分配:獲得74%;
● RIPE NCC(Reseau IP Europeens)負責歐洲、中東和非洲的一部分地區:獲得17%;
● APNIC(the Asia-Pa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負責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地址分配:獲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