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運利 成 華 曹 霞
“嬰兒水療”在我國還是一件很新鮮的事物,而在國外,隨著新生兒、嬰兒腦潛能開發熱潮的興起,它已經流行并迅速風靡世界。
科研人員證實,人的成功與否,20%取決于智商,80%取決于情商。情商高的人生活態度積極,心理素質過硬。因此,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不惜耗費一切為孩子量身制訂“成長計劃”,而將孩子自身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淡忘了。
傳真
水里游出壯寶寶
在湖南省婦幼保健院一間裝飾得溫馨可愛的房間里,隨著優美音樂旋律,專職護士先給出生七十六小時的女嬰小葉子做起了泳前體操,然后將一個特別的游泳圈小心翼翼套在小寶寶的脖子上,把小寶寶放進游泳缸里。由于水溫只有39—40攝氏度,接近母親羊水環境,小寶寶沒有半點的恐懼,顯得很是興奮,雙手拼命劃水,雙腳用力蹬水,從游泳缸的一側蹬水游到另一側,像是尋找游泳的感覺。幾個來回之后停歇下來,小寶寶閉著眼睛,一副十分陶醉愜意的樣子,此時此刻,專職護士用手動動她的腳,她又再次輕輕蹬起水來。15分鐘后,護士抱起她,一出水她就啼哭了起來,似乎還不愿意。這是湖南省婦幼保健院開展的“同步感覺組合刺激嬰兒水療”新項目時,記者見到的一幕場景。
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產科,“嬰幼兒游泳”新項目已經作為一項特殊服務來抓,對護師進行了專門的培訓,讓寶寶在游泳時能再次感受到母腹羊水般的舒適。從2003年7月28日開展該項目已來已有100多名寶寶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在產科病房內的嬰兒游泳室開始了自己人生途中的第一次“游泳”。
記者在游泳現場看到,在環境優雅的游泳池里,聽著優美的音樂,在水溫適度的“溫泉”里,剛剛剪去臍帶的新生寶貝們套著游泳圈愜意地游著,他們有的皺著眉頭揮舞著胖嘟嘟的小胳膊小腿,有的睜著眼張開小嘴打著哈欠,有的仿佛又回到了媽媽的子宮里,對一切不聞不問,呼呼大睡起來,更有一個沒有起名字的小女孩,她在水中顯得很安靜,睜大著眼睛看著周圍陌生人的臉和對著她的一臺臺照相機、攝相機……
益處
身心健康“水趣”造就
新生兒游泳的大力推廣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嬰兒智力開發研究部博士詹莉指出,新生兒學游泳,并不是為了玩什么新鮮,而是作為早期智力開發和保健的一種特殊手段。
現場醫生介紹,給嬰兒游泳的水,是保持在39—40攝氏度的“泰美石活化溫水”,接近母親子宮的羊水,對寶寶的身體大有益處。浴缸是一個充滿氣的大氣墊,中間凹下去的部分充滿了水,新生兒感受水世界,就如同重歸“故里”,回到生長在母體內的羊水之中,所以感到非常自在。
專家認為,對新生嬰兒來說,智力開發的第一要事就是減輕消除其面臨環境改變所產生的不安感。“嬰兒水療”——再造了子宮羊水的環境,使新生嬰兒延續體驗著漂浮、失重在羊水中自由自在運動肢體和皮膚被撫摩的感覺,對嬰兒全身皮膚、骨骼和五臟六腑進行輕柔的愛撫,可以促進視覺、聽覺、觸覺、動覺、平衡覺等綜合信息的傳遞,引起全身包括神經、內分泌系統一系列的良性反應,促進嬰兒的身心健康發育。
護士告訴記者,游泳是大肌肉運動(學術上稱軀體運動為大肌肉運動),嬰兒經常運動,能刺激新生兒腦神經發育和心理發育;心肌變得強壯有力,有利于心臟的健康發育;運動時使嬰兒的肌肉和骨骼得到活動的機會,加速骨骼的生長,肌肉也逐漸變得豐滿結實;大運動也使嬰兒的腸胃消化能力增強,增進食欲,還能加深呼吸,增大肺活量,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較全面地吸收營養,促進身體和體重的正常增長。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一位醫生告訴記者,“嬰幼兒游泳”使寶寶的身心受到撫慰,能有效消除他們的“孤獨”、“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引起全身(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等系統)的良性反應,從而促進嬰幼兒身心的健康發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他們的成長。
·神經系統·
嬰幼兒“游泳”時,身體在晃動的水中保持平衡,可促進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水的浮力及水波、水壓力的拍擊,不僅對外周血管起按摩作用,使心臟得到更好的鍛煉,而且促進大腦對外界環境的反應能力、應激能力和智力發育。
·骨骼系統·
接受“游泳”的嬰幼兒,胃泌素和胰島素的水平會升高,增加胃腸的蠕動,幫助食物吸收,一般都能夠增加體重,有利于骨骼系統的靈活性和柔韌性,而且“游泳”時,身體在水中是水平狀態,四肢關節和脊柱在運動中不會受到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的直接沖擊。這樣不僅不易受傷,而且有利于骨骼系統更好地發育生長,糾正不良習慣和姿勢。
·循環系統·
“游泳”時,由于水的浮力作用,減弱了重力對血管循環的影響,為心臟的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而水波、水壓力則增加了游泳時肌肉的活動強度,血液循環的速度,增加了心肌鍛煉和肺活量,同時也提高嬰幼兒的抗病能力。經測定,經常“游泳”的嬰幼兒的心率一般比不常“游泳”的低6—8次/每分鐘。
·呼吸系統·
“游泳”時,水對胸廓的壓力使得肺活量增加,對胸廓的發育有良好的作用。經常“游泳”的嬰幼兒的心率一般比不參加“游泳”的低6—8次/每分鐘,有人將一般健康狀況,肺活量及胸圍大小相近的兩個嬰幼兒作對比試驗,讓其中一個參加一年的6—8次/每分鐘鍛煉,另一個不參加。結果是參加6—8次/每分鐘的嬰幼兒肺活量增大了262毫升,而不來參加“游泳”的只增大了14毫升。
·消化系統·
通過“游泳”訓練,新生兒胃腸道激素釋放增多,增加了迷走神經興奮,使新生兒食欲增加,吸收增強,生長素水平升高,生長速度加快。同時減弱應激反應,促進新生兒正常睡眠節律。簡單地說,就是“吃得香、睡得好、長得壯”。
家長
孩子好我們也好
記者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婦產科一間新生兒游泳室看到:護士用溫度計插進水里,攝氏40度,水溫正好。隨后,一個出生才24小時的男孩,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游泳。護士在他的肚臍眼上貼了一塊“防水貼”,接著,護士在他的脖子上套一個充氣的乳白色小圈。小家伙好像還沒有睡醒,很愜意地浮在水里,護士輕輕地推動他:“喔,BABY,醒醒,開始游泳啦,”BABY的爸爸用手拍著水花,媽媽動動他的腳。這時,他的腳觸到了游泳池的壁,他蹬了一下,突然整個人在水里豎了起來,他半睜開眼睛,開始進入角色了。只見他“四腳朝天”,兩個腳一打一劃,就游了起來。長沙市李女士的寶寶是第一次訓練游泳,記者問她是否會緊張,李女士說:“寶寶在泳池里游泳就像是在母親子宮內羊水中生活的繼續,這對寶寶來說很熟悉、很舒適,在水中一點也不害怕。我們也比較容易接受,不會緊張。”剛剛產下雙胞胎的張女士表示,新生兒游泳的益處多多,“孩子剛出生,對于我們這些年輕的父母來說,沒有照顧寶寶的經驗,像新生兒游泳這樣一項復雜訓練,有專業的醫護人員親自操作,家長一點都不用擔心。”這位母親是這樣評價經過“游泳”的新生兒的:“這幾天,這孩子吃得飽、睡得好、長得快、不得病。孩子好了,我們也省心省力省事。”
王先生是一名私企老板,兒子兵兵剛出生3天,卻已經是第二次來游泳了。他告訴記者,通過了解得知新生兒游泳是一項在國際上廣為流行的健身運動,因此帶孩子來感受一下,誰知,游泳之后,孩子的眼特別好,休息也很充分。看來,新生兒游泳具有一定的科學根據。
一位母親在省婦幼保健院目睹自己出生才七天的小寶寶在水中歡暢戲水的情景,見識了“嬰兒水療”的新奇之后,她連聲贊嘆:“這樣的環境讓嬰兒有一種安全感和舒適感!”
目前,隨著社會各界對新生兒游泳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一些“準爸爸”和“準媽媽”紛紛打電話前來詢問:在自己家的浴缸里,可不可以讓新生兒練習游泳呢?對此,專家介紹答復是:絕對不可以。我們這里所說的“游泳”,不是指一般的游泳,而是在專為嬰幼兒設計的游泳池中,在專業培訓過的醫護人員全程密切指導下進行。它對水溫、室溫、水質也有嚴格標準,并且實行“一人一池水”,通常為了讓寶寶找到在母親肚子中羊水環境的感覺,游泳池的水溫要控制在40攝氏度左右;寶寶下水前,都要在他們的肚臍貼上一塊防水貼,防止感染;游泳時配戴的泳圈可以保證寶寶平衡,防止寶寶嗆水;孩子入水前,要幫助孩子做些肢體活動,讓孩子戲水、慢慢轉入“游泳”,不能一下子把孩子放入水中;泳畢要迅速用大毛巾裹住孩子的身體并擦干水跡,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此外,必須注意適當的營養補充,除蛋白質、脂肪、糖的充足供應外,還應補充維生素食物和藥品。
與此同時,專家還指出,加強游泳鍛煉的科學性,是嬰幼兒早期“游泳”的一個重要原則。嬰幼兒“游泳”訓練的步驟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嬰兒出生1—2周就可以接受浴缸“游泳”,是新生兒在“游泳”實踐中持續天性水中生活的條件;第二階段,2—3個月的嬰兒可以在水中做滑行練習,增加滑行距離;第三階段,3—6個月可以初步學一種確定的“游泳”姿勢;第四階段,6個月到1歲嬰幼兒在前階段學會水中屏息的基本訓練,再進行全面的“游泳”訓練。國外專家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即對嬰幼兒游泳的生理學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三歲前是孩子一生中發展最快、最重要的時期”,腦神經細胞中70%—80%是在三歲之前形成的。在嬰幼兒機體的各項功能中,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受器官,能接受外界的很多刺激,尤以水的刺激最為敏感,在宮內生存與羊水的包裹之中,其水的溫度覺、壓力覺,水對皮膚的觸覺等傳導到中樞神經系統后能作出反映,通過神經機體液作應答。良性刺激可對神經系統起正面作用,從胎兒期(孕6個月)到生后二歲之內,神經系統發育很快,這種刺激可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日本兒童游泳科研工作者也證實,不游泳的嬰幼兒比起游泳的嬰幼兒發病率高3—4倍。經常參加“游泳”的嬰幼兒,由于從小就在水中的環境中活動和鍛煉,因此極少傷風感冒。隨著目前我國國民生活素質的提高,如何讓嬰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已成為一個深受社會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