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鐘聲里,我舉起杯,任裊裊的思緒,在杯底悄悄沉淀,深深地祝福您快樂、健康!愿我們的愛如深谷里的幽蘭,讓淡淡的清香將您籠罩,讓我們的祝福化做對您無邊的關注,一直飄到您心底……
健康必讀向全國讀者恭賀新禧!
1月1日 元旦 (農歷十二月初十)
我國歷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因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歷正月初一稱“春節”,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
1月6日 小寒(農歷十二月十五)
我們知道,冷空氣積久而為寒,小寒的到來,預示著這個冬季已經日趨寒冷。寒冷的氣候對人體健康很不利,容易引發感冒和心腦血管等疾病,所以,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里,《健康必讀》給您提個醒——注意預防感冒。
感冒是一種常見呼吸道疾病,那么,您知道冬季如何預防感冒嗎?
一、遇冷做體式呼吸。我們在外出活動時,有時會因天氣突然變化,所穿衣服不足以御寒而容易引起感冒,這時,您可以將兩手抬至腹前,做深呼吸,并將兩手臂略向外擴張,這樣反復數次就可以增強抗寒能力了。
二、身冷搓后頸。如果冷氣已侵入肌體,感到全身發冷,您可以用手掌使勁搓頸后發際,一邊搓100下,身體一般就可發熱了,這樣可避免感冒。
三、感冒擦蔥、姜、鹽。如果您有了感冒癥狀,那就在當天晚上臨睡覺前,將蔥白、生姜各20克,鹽3克,搗碎,用紗布包好順序擦拭前胸、后背、手心、肋窩、腳心等六部位,然后蓋被睡覺,夜間略出點汗第二天早起就會好起來。但兩天內一定要注意防寒,以免感冒反復。
在這個寒冷的日子里,一定要加強保暖,以防止血管受冷收縮,防止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保暖對預防呼吸道感染很有幫助。不要用吃辛辣食物的辦法來御寒,應該注意多補充富含維生素B、C、E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另外冬季還要注意防范便秘,多吃水果和蔬菜。
1月21日 大寒
(農歷十二月三十)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時逢大年三十,您的年貨都置辦好了嗎?而關于臘制品的選購,您可知道其中的學問?
1、要選擇肥肉臘黃色、肌肉紅色,擠壓肌肉不凹陷的臘肉;脂肪白色,肌肉褐紅色,腸體堅實不軟的香腸。對色澤鮮紅,脂肪亦帶淡紅色的臘肉、香腸一概不要購買,以防被其非法使用的添加劑迷惑。2、最好購買有品牌的袋裝臘肉、香腸。品牌企業很注重企業形象和產品質量,大多有較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嚴把原材料進貨關,并能按國家標準組織生產,問題少。此外,國家質檢總局即將對包括肉制品在內的十大食品實行市場準入制度,以后,凡是有QS標志的肉制品,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食用,一旦出現問題,您可撥打12365投訴電話維護您的正當權益。
春節期間不少人都會通宵達旦地看電視、玩電腦、打麻將等來放松身心。其實如此“瀟灑”不但不能放松身心,還對健康極為不利。因此,健康專家建議您:要嚴格控制娛樂時間,適當運動,多喝水。另外晚上12點鐘之后,最好就不要再看電視或上網了,睡眠才是讓全身心放松的最好休息。
1月22日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
春節是中國傳統意義上最為喜慶的節日,合家團圓,走親訪友,大宴小宴不斷,吃吃喝喝是免不了的。很多人一年才回一次老家,家鄉的小吃早就讓肚子里的饞蟲躍躍欲試了,正想借此機會大飽口福。然而,要知道,飲食過飽會使胃蠕動緩慢,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且在大腸里糜爛產生毒素,導致消化功能障礙,加快人體衰老。喝酒也不能過量,少量喝酒有通血脈、益腸胃、潤皮膚、去寒氣等功效,一旦過量,則會傷及肝脾。在此,《健康必讀》的保健專家提醒你,過年了,要吃喝更要健康,您健康了,父母也開心,何樂而不為?
辛苦奔忙一年,工作緊張,壓力大,節奏快,每天神經都繃得緊緊的,身體的小病小痛平時都不怎么在意,也沒時間在意,常常是挺一挺就過去了,現在終于到年底了,正是全面休整的好時節,在工作上要做年終總結,那么,在健康狀況上,何不也給自己做一份總結?這樣才好及時調整出更好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舒舒服服地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們《健康必讀》于2004年年初正式向廣大新老讀者朋友打開健康VIP會員之窗,凡入會成員,均可享受我們提供的健康咨詢熱線;我們將為您組織專家義診;還可免費享受一次常規五項體檢。定期體檢十分必要,可以盡早發現疾病,以便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1月10日(農歷十二月十九)
冬日飲食知多少
1、要多吃雜糧。冬天人們大多偏嗜肉類、魚、蛋品、糖等高熱量食物,其實,品種多樣、粗精搭配、葷素兼食十分必要,粗糧、蔬菜、瓜果等對于預防口角炎、牙齦出血、缺鐵性貧血、便秘等十分有效。
2、適當進補。中醫認為,冬季人體“精氣”呈“封閉”狀態,進食滋補食物或藥物,能夠改善肌體營養狀況,增強身體素質,提高臟器功能,促進慢性病康復。
3、趁熱進餐。遵照中醫“天人相應”說,人體應該與天氣、時令、環境相適應。冬日飲食宜于飯菜烹熟之后,趁熱進餐。
1月25日 (1月最后一個星期日)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犯人體皮膚和神經,如果不治療可引起皮膚、神經、四肢和眼的進行性和永久性損害。麻風病的流行歷史悠久,分布廣泛 ,給流行區人民帶來深重災難。要控制和消滅麻風病,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積極防治,控制傳染”的原則,執行“邊調查、邊隔離、邊治療”的做法,積極發現和控制傳染病源,切斷傳染途徑,同時提高周圍自然人群的免疫力,對流行地區的兒童、患者家屬以及麻風菌素及結核菌素反應均為陰性的密切接觸者給予卡介苗接種,或給予有效的化學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 。希望人們正確認識,遠離麻風病!
麻風病是一種全球性古老的慢性傳染病,1954年,世界各國衛生部門共同確立每年1月的最后一個周日為“世界防治麻風病日”。旨在通過宣傳喚起社會對麻風畸殘者的關心和幫助,消除對他們的歧視、偏見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