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寒
內容提要東晉至南北朝時期,佛教得到了深入的發展,社會影響也在逐步擴大,對新的佛學理論的接納、吸收也變得迫切。同時,在紛亂的社會狀態下,南北分裂,政權林立,為各種佛教學說的四處傳播提供了眾多的發展可能和機遇。此外,中西交通中的南海道也漸漸變得重要起來。這時印度僧人來華進程高漲且頗具活力,形成了“二秦(長安)”、“南朝(建業)”和“北朝(洛陽、鄴都、長安)”三個印度僧人活躍的中心時期。印僧一方面集中傳譯佛經,宣弘佛理,另一方面又從此三中心而輻射全國,影響北及突厥、南涉交州的幾乎整個中國地區。
關鍵詞東晉南北朝 印度來華僧人 漢地佛教
〔中圖分類號〕K235;B9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04)01-0158-04
一
東晉南北朝時期,是印度佛教大規模傳入漢地,并呈現出極其旺盛的生命力的時期。該階段印度僧人大量進入漢地,佛教經典由印度大規模直傳入華,中國境內形成多個佛教弘傳中心,佛教各派別教義普遍流行,并同中華傳統文化不斷碰撞、融合。從中國佛教發展史的角度來看,該階段的佛教上承漢魏,開啟隋唐,而其表現出的旺盛活力遠甚于隋唐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