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道韞,東晉名將謝安的侄女,是當時聞名遐邇的才女。
有一年冬天,謝家舉行家宴。當時,大雪正紛紛揚揚地飄落,后花園里的梅花朵朵盛開如火。望著窗外的雪景,謝安興致很高,遂率家人去后花園賞雪。隨行的人中,就有最招謝安喜愛的小侄女謝道韞。
為考察一下謝家年輕人的學問,謝安就讓大家以雪為題作詩。道韞的堂兄謝朗自恃才華高,搶先吟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話音剛落,謝安就不耐煩地說道:“不好不好,下一個。”道韞另一個不學無術的堂兄附庸風雅地吟道:“宛若白面空中撒。”謝安聽后滿臉鐵青地說:“不妥,不妥!”隨后看了看身后的道韞:“道韞,你說說看。”謝道韞向前一步,朗聲誦道:“未若柳絮因風起。”
“好一個‘柳絮因風起’!”謝安大悅,“把柳絮比作雪花,形神兼似,妙哉!”
侄子們說了好幾個“雪花”的比喻,謝安為什么僅對“柳絮因風起”感興趣呢?試想一下,謝朗說“撒鹽空中差可擬”,意思是說,這大雪好比天空在撒鹽。顯然比喻不恰當,一是鹽粒與雪花樣子不同;二是鹽粒從空中落下是直體,雪花是飛揚飄落。兩者下落的樣子不同;三是有誰到天空去撒鹽?再者,“宛若白面空中撒”,“白面”與“雪花”在形態及落地狀態等方面也不相似。只有“柳絮因風起”的比喻不僅形質極似,而且令人回味無窮:“冬天來了,春天也不會太遠了”,看到漫天飄舞的雪花和迎風怒放的朵朵紅梅,令人心情舒暢。春天的柳絮,喻之“雪花”,實在妙極!
少年朋友們,讀了這則謝道韞詠雪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為了說清楚一個事物,我們可以用許多個類似的事物來比喻它,但是只有一個比喻是最妥貼、最形神兼備的。少年朋友在描寫一個事物時,一定要對所描寫對象仔細觀察,深入思考,注意把握它與同類事物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尋到一個最準確、最生動形象的比喻。靈活地使用比喻手法,會讓你的文章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