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自設立30萬救助基金以來,收到了很多熱心讀者的來信,對我們的這項活動給予了高度贊揚。其中,不少人都是我們的老讀者,他們對刊物殷殷的支持和厚愛,實在令我們雜志社全體同仁感動不已。有這樣忠實的讀者群存在,我們作為辦刊者,又怎能不感到自豪和欣慰!
得之以愛,還之以情。我們設立這筆救助基金,就是要用我們有限的能力,去回報我們的讀者朋友。也許我們的救助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們希望能用我們的行動傳播愛心,以此來喚起更多的愛心行動,為更多處于困境中的人們扶危解困!
經過本刊讀者解困基金管理小組研究,本期我們選取了其中三位最需要幫助的讀者進行救助,每人資助現金600元,并將他們的情況刊登出來。我們也熱切地期盼熱心的讀者朋友伸出你友愛的雙手,向他們奉獻出你們神圣的愛心。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1.徐宏生,男,30歲,訂閱本刊已經有11年之久。
徐宏生9歲時因肌肉萎縮癱瘓,父親帶著他去過鄭州、北京等地的多家大醫院看病,也曾試過不少偏方土方,花費數萬元,但病情卻沒有多少好轉。家里把所有能賣的東西都變賣了給他治病,已一貧如洗。為了繼續給他治病,他的父親到處借錢,遠親近鄰,凡是能借的地方都借到了,欠下了許多外債。由于他的病需要長期服藥,最艱難的時候,父親為了借錢給他買藥曾給人下跪過,還曾多次背著家人外出賣過血。本來學習成績不錯的妹妹為了掙錢給他治病,也過早地輟學到外面打工。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到父母為自己的病操碎了心,正值壯年卻過早地衰老,徐宏生內心充滿了對父母的愧疚,他恨自己不能為父母分憂,還成為他們的包袱、累贅。為此,他多次寫下遺書準備自殺,都被家人勸阻。1999年春,徐宏生跟鄰村一位姑娘結了婚。婚后不久,因被別人嘲笑為“青年五保戶”,脆弱自卑的他吞下了100多片安眠藥企圖自殺,但被家人及時發現,搶救了過來。妻子苦口婆心地勸他:“你要是死了,對得起這個家,對得起含辛茹苦把你養大、為你看病的父母嗎?對得起過早輟學為你打工掙錢治病的妹妹嗎?對得起所有幫助過你的親朋好友嗎?就算是為了他們,你也要堅強地活下去!”
妻子的話喚醒了他。徐宏生決心自立自強,不再自暴自棄。他開始主動幫父母和妻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并考慮借錢開一個店鋪以掙錢補貼家用。但就在這時,災難再次降臨這個不幸的家庭,將他們一家逼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