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私奔,幻想中愛的天堂成了人間地獄
今年30歲的劉鳳英出生在山東省博興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家中一直都過得緊巴巴的,她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回家務農了。
1992年中秋節,劉鳳英到姑母家走親戚,見到了表哥小三和借住在他家的朋友張華。因大家都不是外人,中午吃飯時劉鳳英和表哥、張華都圍坐在一個桌子上吃飯。18歲的劉鳳英這時已出落成一個楚楚動人的大姑娘,從未和一個陌生男人挨得這么近,心不由怦怦直跳,臉上也飛起了兩片桃花,更增添了幾分嫵媚。
張華是河南省禹州市人,他自小就養成了一個偷雞摸狗的惡習,長大后拜師加入了盜竊組織,和劉鳳英的表哥小三成為“師兄弟”。他這次是在河南作案后見風聲太緊,跑到這兒避風頭的。他在家鄉因早已臭名在外,28歲了仍未娶上媳婦,一直想在外地“釣”上一個,這次遇到漂亮的劉鳳英,他禁不住心猿意馬起來。
席間,張華吹噓他是做大生意的,并不斷給劉鳳英夾菜,一雙火辣辣的眼睛在劉鳳英身上繞來繞去。小三見狀,當然清楚這家伙的小九九,他為了鞏固和張華的“聯盟”關系,竟不顧兄妹情誼,在飯后當起他們的“紅娘”來了。
張華借機搖動三寸不爛之舌,哄騙劉鳳英道:“我一年能賺五六萬元,到時候你啥活也不用干,就跟著我好好享清福吧。”小三也和張華唱起“雙簧”,涉世不深的劉鳳英就點了頭。
劉鳳英的父母知道小三是什么貨色,對張華自然也一百個不放心,極力反對這樁婚事,但劉鳳英好像中了邪似的,滿腦子都是張華許諾給她的那些“鬼話”,鐵了心要嫁給他。1993年年底,劉鳳英騙父母說要去趕會,到縣城后卻和早等在車站的張華一同登上了去河南禹州的汽車……一踏進張華的家,劉鳳英的心一下子就涼了:三間破平房,幾件舊家具,還到處臟兮兮的,哪里有她想像中的洋樓的影子,甚至連她自家的條件都趕不上。但這時她已身不由己,只好自我安慰道:只要他對自己好,跟他喝涼水也心甘。
剛開始,劉鳳英也過了幾天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舒心日子。時間一長,張華就慢慢對她不以為然起來,逐漸暴露出其嗜酒如命的習性,并對劉鳳英動起了拳腳。
一天,家中讓張華折騰得連鹽也買不起了,劉鳳英催促他再去做生意賺些錢。張華晚上出去溜了會兒,就從鄰村偷了三只山羊回來,還恬不知恥地向劉鳳英炫耀說:“我做的是無本萬利的生意,還從未賠過錢呢!”劉鳳英如夢初醒,自己誓死要嫁的原來竟是一個賊。
她曾想到過逃回娘家,但又感到無顏面對家鄉父老,正在猶豫不決時,她發現自己懷孕了。1995年4月,兒子張凱出生后,便成了劉鳳英繼續生活下去的惟一希望。
張華見有了兒子,對待劉鳳英稍微好了一些,他以要給兒子多攢些家業為借口,今天偷南村的牛,明天盜北莊的糧食,“生意”做得更歡了。開始還是他一人銷贓,后來為了便于出手,竟然要求劉鳳英跟他一塊兒干。劉鳳英說啥也不干,張華就用皮帶抽她,還說反正你知道了我的底細,你要不干我殺了你滅口,劉鳳英害怕了,趕忙應允了。
開始幾次,劉鳳英還經常受到良心的譴責,后來見每銷一次贓后,都能換回一沓花花綠綠的鈔票,甚至比她在地里拼死拼活種上半年地都多得多,竟慢慢地麻木了,地里的莊稼再也懶得管理了,也學會了吃喝玩樂。
多行不義必自斃。1997年6月,張華再次到外村盜牛時,被巡夜的聯防隊員抓了個正著,后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劉鳳英雖然也涉嫌多次參與銷贓,但因有被丈夫威逼和家中尚有需哺乳的幼兒等情節,被免予了刑事處罰。
浪跡天涯,好逸惡勞的母親以偷為生帶出一個九齡小“神偷”
2000年9月,張華刑滿釋放回到了家中,他這下越發在鄉親們面前抬不起頭來,精神壓力越來越大,不久就患了精神分裂癥,一犯病就摔東西,有時還毆打劉鳳英和兒子張凱。2001年10月的一天,張華又犯病了,拿把菜刀追著要砍兒子,年僅6歲的張凱嚇得直著嗓子叫媽媽。劉鳳英聞聲過來奪掉了張華手中的菜刀,張華越發惱怒,雙手死死卡住了劉鳳英的脖子,在此千鈞一發之際,幸虧兒子喊來了幾個鄰居,眾人一起動手才救下了她。
這天夜里,劉鳳英懷抱可憐的幼子哭了整整一個通宵。天一亮,她就揣上家里僅有的42元錢,領著兒子離家出走了。他們最先到了省城鄭州,劉鳳英本想在這兒找份保姆做,但雇主一見她拖著個小孩,都直搖頭。兩天過去了,劉鳳英還沒找到活兒,而兜中只剩7角錢了,她給兒子買了兩個燒餅吃,自己則餓著肚子。張凱已懂些事了,要讓媽媽吃一個,劉鳳英不肯,他拿著燒餅硬往媽媽的嘴里塞。劉鳳英勉強接過一個,淚水刷的一下就下來了。午餐算是湊合了,晚餐怎么辦?眼下要靠什么生活呢?劉鳳英腦中突然又跳進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字眼:偷。剛產生這個念頭時,連她自己都嚇了一跳。自打那次丈夫犯事后,她曾下決心這輩子要做清白之人,哪怕是一棵蔥也不能拿人家的。但到現在這個地步,不去偷難道要等著活活餓死嗎?為了生存,為了孩子,只好步丈夫后塵了,等有一天找著活兒了,叫偷也不偷了。
她這樣想著,終于拿定了主意。不一會兒,她就發現機會來了,一個老婆婆蹬輛小三輪車在她身邊慢騰騰地騎過,后車廂里放著一箱名牌酒。她猶豫了一下,看看四周行人不多,就輕輕地緊走兩步,趕上老婆婆的三輪車,將酒悄悄搬了下來,而老婆婆一點也沒有察覺。劉鳳英將酒賣給禮品回收站,得了250元錢,那一刻,她高興得差點沒跳起來。晚上,她就領兒子進了一家中檔飯店,美美地撮了一頓。錢花完后,她又偷了一些東西,賣了后勉強買些飯吃。
一天,她和兒子又要餓肚皮了,這一次,她沒那么幸運,轉了大半天也沒偷到一點東西。她餓得頭暈眼花,剛坐下來迷糊了一會兒,睜開眼發現兒子不見了。正著急的時候,兒子抱著一大袋面包一路小跑著回來了,并不時往后望著,生怕有人追似的。劉鳳英心中格登了一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果然,這正是兒子在附近乘小販去小解的空兒偷回來的。劉鳳英本想狠狠批評一下孩子,卻怎么也無法開口。她心中非常清楚,如果沒有父母的影響,孩子今天是不會這么做的。母子倆吃飽了,劉鳳英的心中比剛才挨餓更加難過起來,她既為自己淪落到這一地步而傷心,又為孩子的將來而焦慮。她明白若再這樣生活下去,孩子早晚會走上父母的老路。于是,她決定無論如何還是去找份工作。
一個好心的商店女老板見劉鳳英母子挺可憐的,便收留她在店里打雜,除管其母子吃住外,另付她300元的月薪。劉鳳英感激涕零,開頭幾個月干得倒也賣力,老板也信任了她,忙不過來時,還讓她到前臺做售貨員。劉鳳蘭把兒子送到附近的幼兒園念書,自己閑暇時也教兒子識識字。張凱十分聰明,幾乎一學就會,不長時間就學會了200多個字。
時間一長,劉鳳英好吃懶做的惡習又暴露了出來,店里的衛生打掃得不再那么徹底了,老板安排的其他活兒也是能推就推,隔三差五還領兒子到飯店解解饞。工資不夠花了,她請老板增加工資,遭到了拒絕。她認為老板的生意那么紅火,開給自己的工資卻這么低,心理漸漸不平衡起來。一次,劉鳳英在前臺賣貨時,見老板將60元貨款放在貨架上一天都沒有拿,她以為老板忘了,就迅速拿起來裝進了兜。老板后來找錢,劉鳳英先說沒看見,后又支支吾吾地說可能讓顧客偷走了。老板似乎明白了什么,第二天就將她辭退了。
她隨后又找了六七份工作,一份也沒干久。后來,她懶得再去找工作了,心想還是靠偷弄錢輕松、容易,便索性做起“職業小偷”來了。
張凱受到母親的影響,竟在不知不覺中也養成了偷盜習慣。開始時,他只是偷些食品、玩具等不值錢之物,見沒有受到母親的嚴厲批評和阻撓,膽子漸漸大了起來,后來竟發展到包括手表和錢包在內的什么都敢偷了。
劉鳳英逐漸領悟這樣一個行竊訣竅:小孩子因不受大人注意,得手的幾率更大。于是,她對孩子的偷盜先是睜只眼閉只眼,到后來竟大力支持了。孩子每偷來一點值錢的東西,她都高興得眉開眼笑,夸孩子有本事,并給他買些好東西吃,她還把自己的“豐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兒子。在她的不斷點化下,兒子的偷技越來越高了。最后,她每次外出行竊幾乎都要帶上兒子,由她打掩護,兒子動手,或者由她動手,兒子轉移贓物。真別說,這樣一來,母子的“業績”有了大幅度的躍升,失手的時候極少。他們在外地流浪的近兩年時間里,母子大都靠此為生,劉鳳英已深深陷入這種畸形生活不能自拔。這期間,母子曾回過兩次家,她在家中感到非常壓抑,有精神病的丈夫也不會讓她有好日子過,因此,在家中待不到三天她就再次出走。
亡羊補牢,悔悟母親決心全力拯救幼子的“本善”靈魂
2004年4月12日,劉鳳英母子來到山東單縣縣城,中午簡單吃了頓午飯,眼看晚飯又沒著落了,她又手癢起來。
下午5時,她走進南環路路北一家時裝店,一名30多歲的女顧客在挑選衣服,劉鳳英也假裝買衣服,搜尋著作案目標。她見女顧客的褲兜鼓鼓的,便動開了心思。女顧客要去試衣間試衣服,劉鳳英隨手拿了條褲子也去試,并回身向兒子使了個眼色,張凱也跟了過去。女顧客換好褲子到外間去照鏡子,劉鳳英飛快地從女顧客換下的褲子中掏出一只手帕,里面果真是一疊百元大鈔。她將錢裝進兒子的衣兜,向外一使眼色,張凱便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哼著小曲離開了時裝店。
女顧客后來付款時發現錢不見了,攔住了正欲離開的劉鳳英,但沒在她身上找到錢。女顧客發現剛才那個小孩不見了,趕緊去追小孩,哪里還有小孩的影子?張凱不大會兒回來找媽媽,也沒在他身上搜出錢來。粗暴的女顧客將劉鳳英毆打了一頓,并將她母子扭送到了單縣城關派出所。單縣城關派出所所長楊素庭和南警區警長謝征當晚就對劉鳳英進行了訊問。劉鳳英自恃母子身上沒有贓物,拒不承認。而經過一番引導,張凱終于說出了實情,并帶民警取來了900元贓款。原來,張凱離開時裝店后,怕人追來,飛快地躲到不遠處一僻靜地方,將錢塞進一廢棄樓板的圓洞中,外面用東西塞上,還用磚頭做了記號,以便事后來取。民警們無不為這個9歲小孩竟有如此高的作案手段而驚訝,而更多的則是感到壓抑和沉重。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像他這個年齡正是躺在父母懷中撒嬌和學知識的時候,而他卻成了一個小偷,誰之過?孩子將來的路還很長,他將怎么走下去呢?
劉鳳英見事已敗露,只好如實作了供述。楊素庭、謝征對劉鳳英的所作所為深感震怒,他們痛心地對她說:“孩子是你的,但也是國家和社會的,你想讓孩子長大后成為國家和社會的罪人嗎?我們做家長的,可以說沒有不疼愛自己孩子的,可你是怎樣疼愛孩子的啊!”聽著聽著,劉鳳英的頭深深地埋了下去,繼而輕輕哭了起來。鑒于劉鳳英涉嫌多次盜竊,城關派出所按程序將此案作了上報,縣公安局決定對劉鳳英實施刑事拘留。
4月13日下午,劉鳳英被關進了看守所,張凱怎么辦呢?他雖然涉嫌多次參與作案,但畢竟是個不負任何刑事責任的9歲孩子。所里決定先把張凱送回家中,由其他監護人撫養。第二天一早,他們前往河南禹州,民警們親眼目睹瘋瘋癲癲的張凱父親后,認為孩子跟著他對成長十分不利,甚至連生命都得不到保障。按說,他們將張凱丟在這里于法于情于理都說得過去,但都不忍心這么做,便又把孩子領回所里。
所領導經過緊急磋商,決定將小張凱這一特殊情況上報給縣局,縣局和縣檢察院批捕科共同研究后認為,劉鳳英雖涉嫌多次盜竊,但案值均不大,又鑒于她已有強烈的悔過表現,為了讓她撫養好小張凱,可以不批捕,但必須做好跟蹤教育工作。劉鳳英在被拘留后的這一兩天里,一直神情悲戚,淚流不止,她對看守人員說:“我現在腸子都悔青了,我不該走上這條路,更不該讓兒子也……今后兒子可怎么活……是我害了他呀。”放她離開之前,楊素庭和謝征讓她和兒子見了面,她從兒子口中得知這幾天民警們對其照顧得一直好好的,并希望由她撫養好孩子的良苦用心后,一把摟過兒子,百感交集,又大聲痛哭了起來。楊素庭和謝征面對此情此景,相信她靈魂中的最后一絲母愛還沒有完全喪失,對她又進行了一番教育引導。楊素庭站在家長的角度,推心置腹談了自己平時教育孩子的體會。劉鳳英認真聽完民警的每一句話,哽咽著說:“你們處處為我兒子著想,希望他將來能成個有用之人,而我這個做母親的卻干了些什么呀……幸虧這次遇到了你們,不然我們母子不知還要在邪路上走多遠呢!”她鄭重表示,出去后一定要找份兒活兒干,徹底改掉好逸惡勞的惡習,好好教育孩子,再也不干任何違法的事情。他們不失時機地要求她定期來信匯報一下思想和生活情況,劉鳳英重重地點了幾下頭。
5月19日,他們收到了劉鳳英寄自山東博興縣的一封3000多字的長信,信中說:“離開你們的最初幾天里,我的心情一直都無法平靜下來,想了很多很多。你們說得對,我走到這一步,家庭是外部原因,根子是我的好逸惡勞,而孩子完全是受了我和家庭的影響。如果我能潔身自好,并好好管教一下孩子,孩子絕對不會沾染上那個惡習。我的心在滴血,兒子啊,媽媽不是人,媽媽對不起你……我已下定決心同過去完全決裂。我相信你們的話,現在重新塑造孩子還來得及。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我決定不再和兒子流浪下去,終于鼓足勇氣回到娘家。娘家的親人都十分疼愛張凱,將張凱送進了學校,我也在鎮辦工廠找到了工作。在工廠里,我拼命工作,一回到家里,我就幫助家人做家務,輔導孩子做功課。我和兒子悄悄約定,今后誰也不準再偷別人任何東西,兒子很高興地答應了。從離開你們到現在,我們真的再未做過一次傻事。”看完全信,楊素庭和謝征會心地笑了。幾日后,他們又委托博興縣警方對信中情況做了一次暗訪,那邊很快回電說“完全屬實”。
(為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文中劉鳳英、張凱為化名。本文謝絕網傳、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