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I的核心思想在于零售商放棄商品庫存控制權,而由供應商掌握供應鏈上的商品庫存動向,即由供應商依據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商品銷售資料和庫存情況來集中管理庫存,替零售商下訂單或連續補貨,從而實現對顧客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
管理專家說,庫存是萬惡之首。庫存占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影響著企業的資金運轉效率,掩蓋了企業的隱患。一旦庫存水平下降,掩蓋的問題開始顯露,企業將陷入困境。究竟什么才是合理的庫存,怎樣才能在較低庫存的情況下保持企業的正常運作?VMI給我們帶來了答案。
供應商管理庫存(Vender Managed Inventory,VMI)作為一種目前國際上前沿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模式對整個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了影響。VMI幫助供應商等上游企業通過信息手段掌握其下游客戶的生產和庫存信息,并對下游客戶的庫存調節做出快速反應,降低供需雙方的庫存成本。目前許多跨國巨頭和國內知名制造企業都在擁抱VMI,并享受著由它帶來的豐盛果實—提高庫存周轉率,降低庫存成本,消滅庫存冰山,實現供應鏈的整體優化。
消除“牛鞭效應”
長期以來,供應鏈中的庫存是各自為政的。供應鏈中的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庫存控制策略,都由各自管理自己的庫存。由于各自的庫存控制策略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需求的扭曲現象,即所謂的需求放大現象,形成了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加重了供應商的供應和庫存風險。
在由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客戶依次連接的供應鏈中,沿著供應鏈環節向上游移動,隨著需求不穩定性的增加,預測的準確度也逐漸降低,這是由零售商管理庫存的方式所導致的結果。其中補充訂貨的決策及相關信息管理由庫存的使用者掌握,而庫存的供應者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響應周期長、庫存積壓風險大,導致制造商和零售商庫存增加。而如果由供應商管理庫存,將大大減少信息失真和庫存積壓,減少庫存使用者的管理負擔,降低總成本。
眾所周知,庫存與服務水平總是相互矛盾的。提高顧客服務水平就需要更多的緩沖庫存以減少缺貨,提高準時交貨率;而降低庫存水平又會增加缺貨的可能性,影響服務水平。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沃爾瑪和寶潔就開始實施VMI,但當時并未引起學術界和企業界的重視。隨著產品壽命周期縮短,需求不確定性的加大,顧客對服務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庫存與服務水平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共享能力增強,信息成本下降,VMI優越性也逐步顯現。
關于VMI的定義,國外有學者認為:VMI是一種在用戶和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性策略,以對雙方來說都是最低的成本優化產品的可獲性,在一個相互同意的目標框架下由供應商管理庫存,這樣的目標框架被經常性的監督和修正,以產生一種連續改進的環境。
目前VMI主要應用于制造商與其分銷商或代理商之間。制造商為了準確地掌握實際需求信息,將分銷商的庫存納入自己的管理范圍,通過庫存信息間接地了解需求信息。在VMI中,由制造商確定產品的銷售價格,并根據庫存信息決定分銷商的訂貨點及訂貨量,以此為主要依據,指導并安排自己的生產活動。
逼近零庫存
VMI的核心思想在于零售商放棄商品庫存控制權,而由供應商掌握供應鏈上的商品庫存動向,即由供應商依據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商品銷售資料和庫存情況來集中管理庫存,替零售商下訂單或連續補貨,從而實現對顧客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
VMI不僅加快了整個供應鏈面對市場的回應時間,較早得知市場準確的銷售信息,而且可以最大化地降低整個供應鏈的物流運作成本,即降低供應商與零售商因市場變化帶來的不必要的庫存,達到挖潛增效,開源節流的目的。對于制造商來說,VMI允許制造商以互聯網為工具遠距離管理他們的庫存,完成補貨循環,將補貨時間推遲到生產線所需要的最遲時刻。對于分銷商和零售商來說,VMI可以讓其擁有少量的庫存,甚至逼近零庫存。
而供應商通過獲取分銷商和零售商的銷售資料和庫存量,再根據市場需求預測、補貨方法和安全庫存模式,可以有計劃、快速的反映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VMI系統主要可分成兩個模塊,一個是需求計劃模塊,可以產生準確的需求預測;另外一個是配送計劃模塊,可以根據客戶實際訂單、運送方式,產生出顧客滿意度高及成本低的配送。
規避風險
通過幾年的實施,VMI被證明是比較先進的庫存管理辦法。VMI由上游企業擁有和管理庫存,下游企業只需要幫助上游企業制定計劃,從而使下游企業實現零庫存,上游企業庫存大幅度減小。但VMI也表現出了一些局限性。
首先表現在VMI中供應商和零售商協作水平有限;其次是VMI對于企業間的信任要求較高;第三是VMI中的框架協議雖然是雙方協定,但供應商處于主導地位,決策過程中缺乏足夠的協商,難免造成失誤;最后是VMI的實施減少了庫存總費用,但在VMI系統中,庫存費用、運輸費用和意外損失不是由用戶承擔,而是由供應商承擔。由此可見,VMI實際上是對傳統庫存控制策略進行“責任倒置”后的一種庫存管理方法,這無疑加大了供應商的風險。
為了有效控制上述風險,VMI在應用過程中要和其它先進的庫存控制方法配合使用,比如聯合庫存管理、多級庫存優化和控制等。聯合管理庫存(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類似于VMI,供需雙方在共享庫存信息的基礎上,以消費者為中心,共同制定統一的生產計劃與銷售計劃,將計劃下達到各制造單元和銷售單元執行。在計劃執行的過程中,加強相互間的信息交換與協調。JMI可以看作是VMI的進一步發展與深化,通過共享庫存信息聯合制定統一的計劃,有利于改善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增強企業間的合作關系。
另外,上述的第二和第三點主要都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制定合理的框架協議,才能夠有效的避免它們所產生的風險。
整體而言,VMI和傳統模式的關鍵區別在于,供應商由原來努力將商品推銷給分銷商轉變為努力地幫助分銷商銷售,供應商、零售商和分銷商共同關注如何更有效地將更多的商品賣給最終消費者。VMI的理念是正確的,但是由于種種因素,使其在應用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風險。應用不當,VMI確實很麻煩;應用合理,VMI將幫助你消滅庫存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