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標簽”標準即將出臺
從2005年1月1日開始,所有出口到美國的集裝箱托盤都要求使用電子標簽,而中國供應商還未掌握此項技術。
與條形碼技術相比,電子標簽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它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并且標簽上數據還可以加密、存儲數據容量更大、存儲信息更改自如。未來世界上的所有貨物都將通過電子標簽技術聯系在一起,而且彼此可以互相“對話”,組成一個“物聯網”。同時,電子標簽技術及其應用,涉及集成電路產業、微電子產業、互聯網和無線通信等眾多的領域。另外,電子標簽的應用,需要能夠識別標簽的新型電器等一系列設備,這從根本上對傳統產品的技術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促進傳統產業的進步。
目前全球也還沒有形成統一的電子標簽標準,為適應全球技術發展的潮流,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日前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電子標簽”國家標準工作組,負責起草、制定我國有關“電子標簽”多項國家標準。一旦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標簽,將極大地降低電子標簽的生產成本,這對其能否推廣普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胡小娟)
證監局掛牌重點監管三方面
3月1日起,中國證監會各地派出機構正式更名為證監局,名稱的改變意味著監管部門地位的提升和權威性的加強。在機構迅速膨脹,行情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國內資本市場監管漏洞不斷出現,違規事件日益頻繁,不僅大大侵害了公眾投資者的普遍利益,也破壞了正常的經濟秩序,造成了比較惡劣的影響。如何完善證券監管組織機構體系,進一步強化證券期貨監管的權威性,提高監管水平,成為新機構的首要任務。據了解,證監局的監管工作,重點體現在三個方面。
對于證券期貨經營和咨詢機構的監管,是證監局面臨的第一個挑戰。這里不僅有國內證券經營和咨詢機構眾多、涉及資金數量龐大造成的監管困難,還有機構參與違規行為、共同欺詐客戶等深層次原因。另一個挑戰來自于對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中介機構的監管,在上市公司包裝上市、業績造假的背后,中介機構往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最后一個是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它一直是證監會工作的重點,新機構將更加側重于“公司管理層和大股東的違規行為”監管。(陸悅)
信息化工程師也需技術認證
2月26日,全國企業信息化工程師技術水平認證培訓工作正式啟動。山東省企業聯合會、北京萬方培訓學校等18家社團單位和培訓機構成為首批“企業信息化工程師技術水平認證培訓單位”,海爾集團、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等11家單位成為首批開展企業信息化工程師水平認證的內訓企業,《企業信息化工程師技術水平認證教程》也在當日正式首發。
此項認證項目是由中國最大的企業組織—中國企業聯合會推廣,信息產業部國家信息化工程師認證考試管理中心提供標準、進行認證,并指定中企聯合網、通信市場網作為培訓認證專業網站,進行培訓專區的建設工作。經過培訓并通過認證的人員,將頒發企業信息化工程師技術水平認證證書,作為企業自主擇優錄用員工和確定工資待遇的重要依據。(李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