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業界叫了幾十年的“藍色巨人”稱號要過時了嗎?這可不是在開玩笑。最近半年,以軟件集團的全面重新塑造為標志,扛著“Big Blue”美譽的IBM居然再次跳出了一連串令同行驚嘆的輕靈舞步。這不得不讓人充滿想象:IBM還是大象嗎?或者說,這位巨人還是藍色的嗎?
讓IBM像惠普那樣色彩斑斕起來?這恐怕不大可能。“藍色”加上“巨人”,這也許是IBM留給人們最完美的形象。然而,就像郭士納質疑的“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一樣,IBM為什么必須要做大象?另外,在一貫沉穩深邃的藍色之中,IBM為什么不能加入其它的色彩進行調劑?
從表面看,IBM已經在嘗試著有所變化,盡管這些變化看起來顯得頗為微妙。2004年年初,IBM軟件部門開始了規模龐大的機構調整和品牌整合,在這之前,IBM剛剛對其五大軟件產品進行了色彩的著力塑造—紅色Tivoli、黃色Lotus、紫色WebSphere、綠色DB2和藍色Rational,每種色彩寓意深刻,如Tivoli選用紅色就是為了警示用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這就像是一只手的五個手指,過去是張開的,現在我們收緊了拳頭。”金筠告訴記者。金筠是在軟件集團整體調整之后開始擔任IBM大中華區軟件部信息管理總經理一職的,而她的前任尹丹嶺目前已經是IBM亞太區軟件部商業智能軟件總經理。在此次調整中,像這樣的職位變動,波及了IBM軟件部超過60%的員工。
同時,IBM在細節上也開始加入了一些輕松靈巧的考慮。比如說剛剛發布的兩款新版本DB2軟件就分別取了“Stinger”(蜂刺)和“Masala”(一種調味品)的研發代號作名字,要知道,它們都是面向企業級市場的。這樣的做法對于一向以成熟穩重示人的IBM來說“的確非常罕見”。
而自今年五月開始的IBM新一輪全球營銷廣告中,一個中間寫有白色“ON”單詞的紅色按鈕代替了那款象征“電子商務”的e圖形。與此同時,響徹全球一年多的“電子商務隨需應變”標語轉而變為了“隨需應變的業務”。“有了它(指ON圖標),我們就能談論轉變業務流程的必要,以及將技術與你做的任何事情整合起來的必要,”IBM整合營銷傳播副總裁莉薩·貝爾德(Lisa Baird)說道,“而電子商務更多的只是功能,僅代表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貝爾德所提到的“整合”正是IBM下一步的發展重心之一。“整合將會是IT行業未來五年到十年的最大挑戰之一。而且整合不僅僅是IT的整合,同時也要加上業務。”8月10日,在上海舉行的IBM2004“整合技術論壇”上,IBM大中華區總裁周煒這樣說道,“整合也是IBM提出的隨需應變業務的一個基礎。”IBM甚至為此扣了一個很大的帽子:第三代計算模式—整合計算。
但是,從IBM 7月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來看,半年來軟件部門的調整似乎受到了一些市場方面的質疑,這也相應影響到了“整合計算”概念的推廣和落實。IBM軟件在第二財季35億美元的營業額與2003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包括WebSphere、DB2、Rational、Tivoli和Lotus等中間件產品的總收入與2003年第二季度相同;操作系統收入與2003年第二季度相比下降了2%。這樣的業績放在IBM第二季度增長7%的總收入和增長15%的盈利的漂亮成績單中,顯得頗為扎眼。
“金色”的硬件仍然是IBM的力量之源,第二季度高達12%的增幅和74億美元的收入讓硬件成為IBM的中流砥柱,盡管IBM可能并不太愿意看到這樣的局面。個人電腦和服務器全線飄紅,這一方面得益于永遠“黑色”的IBM ThinkPad筆記本品牌的強大號召力;另一方面,IBM新一代服務器芯片Power 5的推出使得IBM的服務器在這個季度表現異常活躍,i5、p5的陸續登場加速了IBM在全球服務器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的步伐。
和軟件、硬件相比,IBM在十年前大舉轉型的服務業務依然為其構建著堅實的“藍色”基礎。IBM全球服務部在第二季度113億美元的收入占到了IBM總收入的一半,而且保持了7%的穩健增長。截止第二季度,IBM的總服務合同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180億美元,其中該季度內新簽署的服務合同就有100億美元。
從另一角度看,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的變化總是變幻莫測的,往年間的IT強勢早就已經是過眼云煙。因此,只要服務這塊“藍色”招牌不倒,IBM就有足夠的必要去嘗試輕巧的舞步和鮮活的色彩,這也是“以客戶為中心”視角的最佳匹配。IBM當然也有足夠的能力,畢竟“藍色”已經是IBM難以拋卻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