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吉沙小刀,是新疆人的飾品,又是經(jīng)常使用的工具。而今天它已成為新疆的一大旅游產(chǎn)品,1987年全國旅游工藝品評比中榮居榜首。
英吉沙縣塔石巴扎村的米吉提匠人說,他家原住在卡爾瓦西村,很久以前,祖上有個匠人很聰明又肯鉆研,他不但刀子打得好,而且善于在刀把上做很多圖案。其刀子不光實用同時也具備了欣賞和把玩的價值,非常惹人喜愛,也就有了市場優(yōu)勢。買的人越來越多,賺了不少錢。所以村里的人們都來效仿。慢慢地,卡爾瓦西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英吉沙小刀工藝村。我問正在忙活的米吉提:“你是怎樣到巴扎來的?”米吉提說:“從小跟爺爺學做小刀這門工藝,爺爺從他的爺爺那里繼承了做刀的手藝。當然我在爺爺處也學到不少密傳。我們家的刀子做得也是遠近出名的。當年我經(jīng)常拿刀子到巴扎來賣,有一位老者經(jīng)常在我這里批發(fā),聽說他也買得很好。一來二去老漢看中了我的聰明和人品,經(jīng)常叫我到他家吃飯喝水,有時還讓女兒帕提古麗給我送飯。古麗送飯來總是在刀攤前為我看攤,并用兩只大大的眼睛看我吃飯的樣子。我不僅喜歡巴扎的熱鬧也喜歡上了帕提古麗。慢慢地,我這個鐵匠的兒子就和帕提古麗‘鐵’上了。后來我就成了巴扎上的女婿。成家后,我還是繼續(xù)打刀,帕提古麗有時做做下手。”
米吉提拿起自己做的刀子說,我們英吉沙刀子的特點,一是鋼材選得好,打造中三淬火把握得好,所以才削鐵如泥;二是造型獨特,圖案精美,品種也多,有彎的、箭式的、直式的等等,而且大小各異,你可挑最喜歡的;其三,文章在手柄上,刀柄裝飾有銀、銅、玉、骨和寶石等。用這些上等材料組合成不同類型的民族圖案更添了其藝術(shù)效果。當然漂亮的各種刀鞘也是與之配套的工藝作品。每把刀上都有匠人自己的名號打在刀子上,更增加了刀子的信譽和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