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近兩年的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卷,可能是受高考題型的直接影響,句子續接選擇題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也許有人認為它只是考查“句子的連貫”這一知識點,其實內中別有天地,蘊涵極其豐富。考生須具備多方面的綜合能力,才能正確解答。
一、辨認句式特點
復句中的各分句,往往需要主語保持一致,句式相同,語氣表達合理,才顯得語意順暢,文氣貫通。
例1:填入下列橫線上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三色堇、金魚草這些只有在春天才會開的花,也在寒冷的天氣里綻開美麗的笑顏,____________。
②四周一片寂靜,我用心靈去諦聽,可以聽見竹枝伸展,竹葉舒張,根須蠕動的聲響,____________。
A.①將冬日的西湖裝點得春意盎然。
②從而獲得精神上的無限愉悅。
B.①冬日的西湖被裝點得春意盎然。
②難道不會獲得精神上的無限愉悅嗎?
C. ①將冬日的西湖裝點得春意盎然。
②難道不會獲得精神上的無限愉悅嗎?
D.①冬日的西湖被裝點得春意盎然。
②從而獲得精神上的無限愉悅。
(2002年杭州市)
題干①、②均為復句形式。①中的第一分句陳述對象是“花兒”,則填于橫線上的另一分句也當以它作主語。B、D項是被動句,其主語都是“西湖”,填人顯然欠當;A、C項是主動句,填人則可承前省略主語“花兒”;使全句陳述對象相同,語意貫通,故為合適的選項。②中前三個分句俱以舒緩的陳述語氣描寫景物,如果用表達嚴峻的反詰語氣的論辯性句子接續就很不順暢,因此A、D兩項才合適。于是,將①、②中的兩個結果綜合,可得出答案:A。
例2: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銜接最緊密的一句是( )
學習知識要一點一滴,善于積累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雖不驚人,卻能攀登萬仞高峰。
A.細小的石子雖不顯眼,卻能鋪出千里路。
B.能鋪出千里路的是細小的不顯眼的石子。
C.不顯眼的細小石子,卻能鋪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鋪成,是有了細小的不顯眼的石子。
(2002年桂林市)
題干是一個議論語段。第1句是論點,第2句是論據。四個選項均用比喻方法,內容上沒有差異,只是句式有別。從這個角度著眼,A項與題干中的第2句的后兩個分句續接,可構成結構大體相似的整句,聲音和諧,氣勢貫通。B、C、D項無此效果,則可排除。
二、理解內容中心
一個語段中的幾句話或一個復句中的幾個分句,務必保持同一話題,圍繞一個中心,否則便支離散亂,語無倫次。
例1:填人下面橫線處的句子,連貫最恰當的一項是( )
____________,據說連北方的一些城市,“廣貨”也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A.廣東生意人的精明是全國有名的。
B.廣東人的經商手法是全國有名的。
C.廣東產品的優勢是全國有名的。
D.廣東的市場經濟是全國有名的。
(2002年廣州市)
A、B、D項中的“生意人的精明”、“廣東人的經商手法”、“廣東的市場經濟”與題干中的“廣貨”不是一個統一的話題,故均可排除;C項中的“廣東產品的優勢”才能與題干構成同一個內容中心,故C項最恰當。
例2:給橫線處選出與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 )
____________。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詩般的著作《徐霞客游記》;發明炸藥的諾貝爾,出版過詩集《兄弟們》和小說《在光明的非洲》;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常常從數學王國到文學王國來換換腦筋。
A.說起科學,還應當想到它的一門嫡系——文學。
B.卓越的科學家,往往有較高的文學造詣。
C. 文學作品不但具有文學價值,還有寶貴的科學價值。
D.科學上的許多問題往往要借助想像力豐富的文學來解決,那些流芳千古的科學家,都著有具備文學性的不朽篇章。
(2001年青海省)
題干是一個語段。第2句的幾個分句敘述了四個科學家在文學方面的素養之深,故填入段首的第1句必須要能起概括作用。琢磨四個選項,A項講的是科學與文學的聯系,C項講的是文學作品的雙重價值,D項講的是科學上的許多問題要借助文學來解決,它們俱有悖于題干中心。B項最能概括題干所給事例的內容,故答案為B。
三、調整句子順序
一個語段或復句,不僅內容要統一,而且句序要合理,或按空間、或按時間、或按邏輯關系排列,保持條理清晰。
例1:從上下文連貫的要求看,依次填人下面橫線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史,與黃河有著血肉相連的關系。黃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
A.黃皮膚的群落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B. 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漫,無邊際的黃土地黃皮膚的部落
C.漫無邊際的黃土地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黃皮膚的部落
D.漫無邊際的黃土地黃皮膚的部落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2001年嘉興市)
四個選項中的三個句子,均緊扣題干中的“華夏文明史”而言,只是句序先后有別。“華夏文明史”的發展程序,應該是先有“黃土地”的形成,然后才有“群落”的居住,最終才有“古文化”的起源。故A、B、C項均不合適,D項最恰當。
例2:下面是第①段空白處的句子,怎樣排列它們的順序才合理?下列選項中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
……雖然地球上的水非常豐富,但是____,____。____,____,它們才是被人類直接利用的水資源。
①淡水大約只占3%②只有極少部分存在于大氣、河流、湖泊以及地表淺層③海洋水約占地球全部水量的97%④這大約3%的淡水絕大部分又分布在南極、北極和人跡罕至的高山地區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2002年海淀區)
此題不僅僅是考四個句子的排序,還考上下文的銜接,稱得上是復雜工程。揣摩選項中的四句內容,③、①兩句構成對比,強調淡水占整個水的比例很小,這正好與題干中的“水非常豐富”構成轉折關系;④、②兩句也用了對比,強調淡水分布于大氣、河流、湖泊及地表淺層中的量很少,其中④句里的“這”與①句緊密相承,②句的內容也正好被題干中的“它們”所指代。這樣,D項排列意順詞連,故合理。
四、分析邏輯關系.
一個語段或者復句,表述應當合乎邏輯,包括概念明確,判斷準確,推理正確,照應嚴密等,否則就會語不達意,有懈可擊。
例1:選出填入句中橫線上不恰當的一項( )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目前年國際貿易總額已居世界前十位,是否吸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成為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各國有識之士都認為________。
A. 如果沒有中國的加入,這樣的世貿組織就是一個不健全的組織。
B.只有中國的加入,這樣的世貿組織才算得上是一個健全的組織。
C.只要有中國的加入,這樣的世貿組織就是一個健全的組織。
D.既然沒有中國的加入,這樣的世貿組織就是一個不健全的組織。
(2001年紹興市)
“只有……才”和“只要……就”從邏輯角度講,均是表示假設判斷的標志。不同的是“只有……才”,一般用于“必要條件假設判斷”,強調前一條件是產生后一結果所必不可少的條件(無之則必不然),但是有此條件并不一定能產生后一結果(有之則未必然);“只要……就”一般用于充足條件假設判斷,表示滿足前一條件就一定產生后一結果(有之則必然),但是沒有此條件就不一定不產生后一結果(無之則未必不然)。從題干的表述來看,“中國的加入”為“世貿組織的健全”的必要條件。有了中國的加入,倘若其他經濟發達的國家沒加入,世貿組織也不健全。因此,A、B、D項分別是對題干內容作順向或逆向推導而得出的正確判斷。C項有誤,故答案為C。
例2:選出填入括號處排列最恰當的一組句子( )
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是自然之美;憂國憂民,興利除弊,是社會之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是藝術之美。但是如果你缺少發現這種特殊能力,沒有審美的眼睛,沒有審美的耳朵,沒有審美的感受,那么( ),( ),( )。
①你諦聽“春江花月夜”只會莫知其然②你置身蘇州園林也難以領略其中的佳妙③你面對“斷臂維納斯”只能瞠目而視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2002年紹興市)
本題實質上考查句子的邏輯續接。審視題干內容及選項中的三句話,就會發現①句照應“沒有審美的耳朵”,②句照應“沒有審美的感受”,③句照應“沒有審美的眼睛”。為使照應嚴密,根據題干中句子的順序,這幾句應排列為③①②才合理。故B項最恰當。
(摘自《試題研究》
責任編輯/宋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