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校英語教學評價現狀
過去我校的英語教學與其他地區的英語教學一樣,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將考試作為語言學習的終極目標,不注重平時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評價,用單一維度的語言知識的考試代替多元的教學評價目的、評價策略和評價手段,使考試等同于評價,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因此,我校為改變這一英語教學的現象,及時順應形勢的要求,全面進行了英語評價試驗。
二、評價中教師須首先解決的問題
教師在新評價方式中理念和要求都要順應形勢,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三、實施英語評價試驗,要搞好四個轉變
1.由單純注重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轉變。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的評價是以考試分數的高低來決定的,以教師的主觀感受來評價學生。現在我們對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這種積極向上的、給人以溫暖的評價,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而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從選拔功能向重視評價,為學生成長、發展服務上轉變。
舊的教學觀念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就好比孫悟空畫的“圈”,不讓學生跳出圈外。新的教學規則不同,它要求師生互動。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鼓勵個別有能力的學生跳出所謂教師畫的“圈”,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
3.要從只注重學生學習結果向既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又注重其學習結果上轉變。
4.從單純重視語言知識向重視學生的全面素質上轉變。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教師不能單純傳授知識。既然是語言學科,就需要實際交流。傳統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除了答卷子、解釋語言現象外,其他方面的能力低得可憐,變成了“聾子”英語、“啞巴”英語,“中國式”英語,教師扼制了學生全面發展。而評價試驗教材恰恰在這方面給出了明確的培養目標,每單元都有“聽、說、讀、寫”的目標,并且具體,我們感到可操作性強。
四、評價試驗的實施
在實施試驗過程中,我們首先應明確形成性評價的概念。形成性評價目的不是選拔少數優秀學生,而是為了發現學生的學習潛能。我們的評價主要是以評價手冊為依托,采馳口下的步驟和做法:
1.在試驗初期。
學校成立了試驗領導小組,制訂了試驗方案,校長任試驗小組組長,主管教學主任任副組長,試驗教師有三位,實驗班為初一(1~6班),非試驗班為初一(7~12)班,這樣做其目的是為了具有可比性。每學期校領導親自檢查教學計劃,經常聽課并與試驗班教師座談,聽取教師匯報,查看教案,做到了動態管理。
2.試驗班教學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試驗班教學每周每班2課時,課時體現在學年組總課表上。開學初,領導小組親自與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并上交學校存檔。每單元有教案,試驗班教師每周集體備課一次,雙周互相聽課一次,探討如何使用試驗教材的每一部分,做到信息交流及時,有利于試驗教學。
3.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
我們在使用評價教材時,注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英語作為一種交際語言,一種情感交流的工具,是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的。讓學生既注重英語學習的結果,又注重英語學習的過程。有了一個完整、健康的成長過程,也就必然有好的結果。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找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只要有興趣,成績自然不會差。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從單純注重語言知識轉向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例如:我們給學生看、聽《洋話連篇》《劍橋階梯英語》等光碟,相繼成立英語會話表演小組,在班級設立了英語角,學生制作英語趣味手抄報等。讓學生意識到英語不光是答在試卷上的,而且是面對面的有感情的活生生的語言交流。又例如:讓學生寫通知、打電話、問路等實際運用語言,最大限度地鼓勵他們創造性學習,使他們樹立信心,不怕出錯。
4.評價的目的不光是知道會了多少,或不會多少,更不是選拔少數尖子生,而是發現學生的潛能,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我校每雙周進行一次學生自我評價,并印有評價表格。家長給學生評價,學習小組給學生評價;每月教師給學生作一次階段性評價;期中、期末考試,教師針對每個學生特點進行一次全面的評價,并裝入學生個人學習檔案,期末發放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近一時期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在評價時,教師盡量做到客觀、公正,從宏觀上給予肯定;微觀上,教師做到心中有數。采取措施使學生實際體驗做自己和同伴的評價者的過程,逐步確定主動實施評價的觀念,適應既當被評價者又當評價者的雙重身份,逐步打破被動接受檢測的心理定式。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發現學生重要的不是知識上的進步,而是在健全人格上的進步,使他們學會做人。
5.研究教材,把握教材。
在使用英語評價手冊中,評價教師首先要搞清楚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并明白每一單元中每一部分要達到的目標。對于某些書面表達內容的難度,看上去似乎超出了初二起始階段的既定標準;但實際上,此類看似有較大難度的項目只是鼓勵學生根據評價的應用性要求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重要的是溝通,只要達到了溝通的目的,就應視為目標達到,所以教師不要過分苛求學生在用詞上的準確性。
6.通過對比,試驗班成績比較突出。
2001年11月,我校參加全國初中英語奧賽,進入決賽9名同學,其中,試驗班6名,非試驗班3名。2002年,我校參加全國初中英語奧賽,進入決賽20名同學,其中,試驗班15名,非試驗班5名。
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試,我們都做了統計,試驗班學生在聽力、交際使用、閱讀、寫作上得分較非試驗班高,在學習英語的精神面貌上就更明顯高于非試驗班。
五、我校在實施評價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在領會試驗目的,具體操作上與專家、兄弟學校信息交流上都存在著許多差距,試驗教材的使用,沒有先例,沒有現成經驗,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學生、家長、教師沒有養成評價習慣,或評價不全面、不科學。學生自身評價與評價角色的轉換,都需要一個轉變過程。教師總是拿著終結性結果看學生,不能把它放在一個人學習過程這一環節看待。但經過兩年半的試驗教學來看,試驗班的學生對學習英語有了一個健康的心態,不再有恐懼感。在評價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1.教師的評價理念有待于進一步轉變。
2.在某種程度上,教師傳統的教學評價觀念仍占據著上風,還沒有完全進入評價角色。
3. 學生自身評價與被評價角色有待于轉變。
4.學生和家長重視終結性評價的現象比較普遍。
5.學生家長沒有養成評價習慣,評價不夠科學。
六、我校在評價試驗教學中取得的效果
1.通過評價為學生樹立了自信心,讓學生看到了自己學習的全過程。
2.評價教師看到了授課過程,又通過學生反饋出教學效果。
3.通過評價,教師從忽視情感評價轉向重視學生情感評價。在健全人格上,為學生終身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4.從統一答案,轉向多樣性答案。
5.從把學生當做接受評價的個體轉向讓學生成為積極參與評價的主體。
七、評價試驗的改進措施
1.轉變觀念。在今后的試驗教學中,我們認為最重要是思想觀念的轉變,如果思想觀念不改變,正確的評價原則就不會形成。
2.改變教師只注重考試成績不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做法。
3.完善學生評價全過程,培養綜合素質。
4.教師的評價還應積極向上,有利于學生成長。 在今后的試驗教學中,我們準備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全面性與獨特性并重的原則。
(2)科學性與可行性的原則。
(3)評價與指導相結合的原則。
我們認為,只有本著為學生服務的態度,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轉變評價觀念,明確評價原則,科學地掌握評價方法,才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健康成長的氛圍,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責任編輯/張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