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以飽滿的感情誦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揣摩精彩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愛國主義情操,增強繼承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信心。
3.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目標:掌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法。
(二)教材分析
詩人光未然在1939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時,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他向著黃河母親唱出豪邁的頌歌。《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
(三)教學思路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本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借歌頌黃河,歌頌我們中華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發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愛國主義情感。(本課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關鍵
1.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節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詩文的關鍵。教師設法激發學生樸素的愛國感情,通過直接誦讀,訴諸聽覺、視覺的樂曲和圖像撞擊學生心靈,并通過配樂朗誦反復體味詩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
2.強調反復有感情的誦讀貫穿教學始終,強化誦讀教學是階段學習目標的關鍵。對于詩歌內容不宜過多講解,應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3.注意知識的擴展、延伸環節,激發學生產生感情的共鳴是本課的亮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抒發保衛母親河,及對黃河——中華民族由衷的熱愛、贊美、祝愿之情,升華詩歌主題。
(五)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作、深入探究,從而使學生挖掘詩文主旨,提高對詩歌的審美情趣,最終形成自主學習、獨立探究的能力。
(六)媒體支持
有關《黃河大合唱》的圖片、電視及有關歌曲。
二、課堂實錄
(一)情境導入
(師播放《黃河頌》音樂電視,并請同學聚焦熒屏,欣賞音樂電視《黃河頌》,暢談自己的感受。)
生A:今天,我目睹了黃河母親的風采,它那磅礴的氣勢令我震撼,它表現了我們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我為自己是中華兒女而驕傲、自豪。
生B:此時此刻我激動的心情不能自己,黃河不愧為我們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生C:雖然我是從熒屏看到黃河“驚濤澎湃,掀起了狂瀾”的偉大、壯觀的景象,但我卻有身臨其境之感,母親河正奔騰在我的面前。
生D:我的家鄉離黃河很遙遠,我渴望早日見到黃河,感受它磅礴的氣勢。
生E:“雖不曾聽見黃河壯,洶涌澎湃在心里”,這就是我的心聲……(生情緒激昂,感情飽滿。)
師:大家談得真好,這高亢激昂的旋律,這翻騰不止的浪花怎能不激起我們對黃河的無比熱愛和無限贊美!歌頌黃河,就是歌頌偉大的中華民族。現在,就讓我們同詩人一起唱響黃河的頌歌。(師生共同朗讀詩文。)
(師板書課題,指名學生解釋課題。)
生B:頌即歌頌,歌頌黃河就是歌頌中華民族。(師出示教學目標,一生朗讀,明確學習目標。)
(二)背景簡介
(師指導學生結合資料、注釋介紹。)
生F:《黃河頌》選自《黃河大合唱》這部大型合唱音樂作品的第二部,《黃河大合唱》是光未然作詞,冼星海譜曲。
生E:《黃河大合唱》的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生G:《黃河頌》寫于1939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面對雄偉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感受到中華民族的頑強奮斗精神與不屈意志,他向黃河母親唱出頌歌。(師補充:此時是中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
(三)誦讀指導
(師配樂朗讀,感情飽滿、充沛;生體驗詩文的語感和情感,自由朗讀詩文。)
師:“望黃河滾滾……劈成南北兩面”停頓時間不宜太長,讀出氣勢。(生分別誦讀。)
師:三個“啊!黃河!”語氣一層比一層激昂、雄壯、強烈。(生分組誦讀。)
(四)感悟欣賞
師:整體感知:明確詩文結構,序曲、主體、尾聲。(板書:序曲→主體→尾聲)
(由學生歸納總結《黃河頌》: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偉大的中華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師:反復誦讀詩文,暢談對詩文每一部分的感受,深入理解詩文主旨。
(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并質疑問難。)
生C:詩歌序曲部分與尾聲構成首尾呼應,但兩段文字著眼點不同,前者落在“黃河”,黃河精神表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偉大、堅強。后者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
師:“啊,朋友!”以呼告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說出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生:詩歌主體部分是歌頌黃河,為什么不立即歌頌呢?
生B:在“頌黃河”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并由一個“望”字來統領,“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詩人雄奇瑰麗的想像。(該生要求示范朗誦“望”字統領的內容,大家給以熱烈的掌聲。)
(生I補充答:“望”的內容條理清楚。)
生J:先從近鏡頭特寫,再俯瞰全景式總寫,然后縱向描寫黃河流向,最后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并指出相對應詩句。)
生K:歌詞中反復出現“啊!黃河!”起了什么作用?
師:請大家討論回答。
(生討論后歸納總結。)
生L:“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頌黃河”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鑄就了中華民族,黃河激勵著中華民族。
生H: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師: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
生:(歸納)從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征,黃河的歷史貢獻等贊頌黃河一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偉大、堅強的氣魄。
師:請同學暢談自己對最欣賞詩句的感情,并以飽滿的感情朗讀。
生A:最欣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一句比喻黃河流域發現了新石器文化、青銅器文化等人類文化遺址,從舊石器時代起中華民族的先民就在黃河流域繁衍生息,黃河像母親一樣養育著中華民族。(該生感情激昂地朗誦。)
生E:“屏障”一詞突出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也是我們戰勝敵人的精神法寶。
師:吟誦頌黃河第三層,請生M談對此層的感受。
生M:“千萬條鐵的臂膀”是黃河流域的千萬條支流,也寫出黃河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激發民族精神。
(五)拓展延伸
師:抗戰時期中華兒女發出了保衛黃河的怒吼,今日的炎黃子孫更應行動起來,保衛黃河、拯救黃河。面對黃河斷流的嚴峻現實,我們該做些什么?
眾生:植樹造林綠化荒山、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節約用水,從身邊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讓黃河恢復往日光彩……
師:干言萬語道不盡對黃河的無限深情,讓我們用最簡潔的語言向黃河、向祖國傾吐心聲吧。
生B:(感情豪邁、激昂)啊!黃河!我愛你。你那偉大堅強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前進,永遠激勵著中華兒女前進。
生G:黃河——母親,請您放心,你的兒女決不讓你的心靈枯干,我們會用青春和熱血回報您的養育之恩。
(六)情感升華
師:滔滔黃河水,悠悠中華情。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歌頌黃河就是歌頌偉大的中華民族,我們要永遠保衛黃河,要世代唱響黃河頌歌,向黃河那樣偉大、堅強。讓我們飽含黃河情,和著激昂的旋律齊唱《黃河頌》。(播放《黃河頌》歌曲。師生齊唱。)
三、教研反思
1.根據詩歌的教學特點進行教學,注重誦讀。
誦讀是理解詩歌的基礎,同時,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又通過誦讀來體現。誦讀是傳統詩歌教學中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古人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能吟”、“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的闡述,《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反復強調“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教師將反復誦讀作為本節課貫穿始終的教學方式,既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又考慮到了學生認知規律和能力形成規律。
①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既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情境,激發了閱讀興趣,又為學生朗讀起到了示范引領的作用。
②誦讀與感受、理解、欣賞詩文結合在一起,有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整體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讀、悟、賞三個環節,以反饋有感情的誦讀貫穿始終,將誦讀與學生感受、理解、賞析評價詩文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中激昂、雄壯的情感。理解課文從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征、歷史貢獻等方面贊頌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偉大氣魄,通過了多種方式的誦讀,使學生在誦讀中理解和感悟,在感悟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賞析性誦讀,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
2.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主體地位的確定是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本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以及由這一教學思想而采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聽讀感知、誦讀理解、暢談感受、欣賞性誦讀等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和體驗,讓他們在自身的閱讀實踐中,在與同學的合作交流中,在對語文的質疑討論中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在思維的碰撞中促進對課文的深人探究。我們說評價一節好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教師能否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從這節課來看,學生思維活躍,發言踴躍,參與意識強,充分展示了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的自由、合作、探究學習,學生通過分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對文章內容也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究。比如對詩歌誦曲部分與尾聲部分的呼應,“頌黃河”前的蓄勢、文中“啊!黃河”的反復出現的作用等等,學生有比較獨到的見解。
3.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
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教師采取了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黃河、保護母親河的情感。音樂電視的情境,教師飽含感情的誦讀感染,學生自由誦讀的情感體驗以及師生關于如何行動,保衛黃河、拯救黃河的探討,無不在潛移默化之中給學生以情感熏陶。如果每節課教學都能關注學生情感的影響,長此以往,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將有著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