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國旗體現了執政黨對格魯吉亞復興的期待和建立新國家的決心,但這是一面帶有強烈宗教和民族色彩的國旗,是執政黨的黨旗,結果引來一些人的憂慮。
1月28日,格魯吉亞新總統薩卡什維利在他首次出訪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歐洲委員會辦公大樓門前,親手升起了格魯吉亞新國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薩卡什維利表示:“格魯吉亞新國旗在伊斯坦布爾上空的升起,證明格魯吉亞有資格稱自己為古老的基督教國家和歐洲國家。”
薩卡什維利上臺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改國旗。1月14日,格魯吉亞議會通過決議,將黑白赭三色國旗更換成民族運動黨的“五個十字”旗?穴白色旗底五個紅色十字架———正中央是大十字,四角有四個小十字?雪。對新政府來說,新國旗可謂意義深遠:它曾是中世紀格魯吉亞東正教的旗幟和格魯吉亞王國的戰旗,四個小十字據說是打敗蒙古人時所加的;謝瓦爾德納澤下臺時反對派揮舞的也是這面旗幟。新國旗體現了執政黨———民族運動黨對格魯吉亞復興的期待和建立新國家的決心。
但是,新國旗也引來了一些人的憂慮。因為這是一面帶有強烈宗教和民族色彩的國旗,雖然格魯吉亞國內有近80%的居民信奉東正教,但還有1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及其他宗教;這面旗又是薩卡什維利領導的民族運動黨的黨旗,某些議員因此擔心會“以黨代國”。
多民族之地能否張揚大民族主義
格魯吉亞是一塊古老的土地,被古希臘人稱為“科爾啟斯”的地方就在這里,希臘傳說中的阿爾戈英雄就是在這里取得了金羊毛。這里自古以來同樣是個多民族多文化交匯的地方,就連國名的來歷也眾說紛紜,表明格魯吉亞文化成分上的復雜性。有人認為格魯吉亞國名來自基督教圣徒、格魯吉亞守護神圣格奧爾基;有人認為國名源于格魯吉亞人的古稱古里人;有人認為國名源于泛舟海上的古希臘人對在陸地上勞作的格魯吉亞人的稱呼;而格魯吉亞人則稱自己為“卡特維爾人”,稱祖國為“薩卡特維爾”,“卡爾特維人”、“薩卡特維爾”這兩個詞又源于基督教產生前格魯吉亞傳說中的本民族先祖卡特洛斯。
再看今日格魯吉亞,據1998年統計,格魯吉亞人占70.1%,主要信東正教,小部分信伊斯蘭等宗教;亞美尼亞人占8.1%,信基督教;俄羅斯人占6.3%,信東正教,不過俄羅斯人信奉的東正教與格魯吉亞人信奉的東正教又有區別;另有信伊斯蘭教的阿塞拜疆人、奧塞梯人和信伊斯蘭教和東正教的阿布哈茲人,還有信伊斯蘭教的阿扎爾人和信猶太教的猶太人等。這些民族雖然人數有別,但在歷史上基本都創造過發達的文化,目前大都有自己的民族國家或自治共和國,在高加索也算得上世居;他們信仰的宗教也都具有悠久的歷史。由此可見,盡管格魯吉亞人和格魯吉亞東正教徒在該國占多數,但如果新政府想張揚大民族主義,結果恐怕會遭致“少數”民族和“少數”非東正教徒的不滿。
會步第一任總統后塵嗎
有些批評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們開始拿新總統和格魯吉亞獨立后第一任總統茲維亞德·加姆薩胡爾季阿(1991年5月上臺,1992年1月被推期)相比。的確,二者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加姆薩胡爾季阿為此還坐過前蘇聯的牢獄;他們都與格魯吉亞東正教會關系密切,加姆薩胡爾季阿在1988年參與建立過宗教性、政治性兼備的組織———義人圣以利亞社(圣以利亞,是19世紀時格民族主義者,1987年被格魯吉亞教會追封為圣,稱義人),而薩卡什維利政府啟用的新國旗似乎也在張揚這一點,除此以外,他還把自己荷蘭籍的夫人也領入了東正教;他們上臺的過程也差不多,都作為反對黨領袖,都在人們對現政權不滿而發起的大規模示威運動中走上前臺,并在隨后的總統大選里以高票當選。同樣,加姆薩胡爾季阿的教訓也值得深思,他上任后就宣布不加入獨聯體,并以所謂阿布哈茲發生的沖突是俄羅斯的陰謀為由取消了阿布哈茲人的自治權。對“少數”人阿布哈茲人的“忽視”,造成了國內民族矛盾的激化。在他掌權期間,大格魯吉亞主義開始抬頭,“格魯吉亞是格魯吉亞人的”這類口號遍及全國。1990年10月的選舉中,選出245名代表里僅有9人不是格魯吉亞族,與俄羅斯的關系在這個階段也急劇惡化。民族分離和民族沖突事件更是不斷發生。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阿扎爾自治共和國和南奧塞梯自治州原本就存在民族矛盾與獨立分離傾向,這時更是愈演愈烈,甚至演化成了戰爭。最終,1991年12月22日爆發了針對他的政變。在人們的熱望中上臺的加姆薩胡爾季阿不得不在1992年1月6日流亡車臣,并客死在那里。薩卡什維利修改國旗或許是件小事,但對長期受民族沖突折磨的格魯吉亞來說,卻是“民族宗教無小事”。
新總統道路不平坦
格魯吉亞在歷史上幾易國旗,此次薩卡什維利修改國旗自有他的道理,但從世界范圍來看,像格魯吉亞這樣一個有相對多數民族或宗教的國家的國旗大都避開了特定的民族與宗教的標志,而往往使用抽象的顏色和幾何圖形來表現該國的自然概況或某種共同理想。穆斯林超過90%的塞內加爾,其國旗由象征希望的綠色、象征財富的黃色、象征熱血的紅色與象征團結開放的綠星組成;穆斯林占80%的尼日爾,其國旗由象征瀚海與太陽的橙色、象征純潔的白色和象征草原的綠色組成。希臘人占85.2%的塞浦路斯,其國旗由國土輪廓和橄欖枝組成。
新總統的道路并不平坦。據報道,在經濟上,格魯吉亞共和國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最貧窮的國家之一,500萬人平均日工資只有不到1美元,退休的人每天更是只能領到25美分。政治上,總統選舉日期宣布后,格境內的阿扎爾自治共和國就宣布抵制選舉。經過會談,阿扎爾自治共和國領導人阿巴希澤最終同意在阿扎爾開設投票站,但其領導下的全格魯吉亞復興黨仍然抵制選舉。在1月4日的選舉中,占格全國選民數1/10的阿扎爾自治共和國的選民投票率只有25.2%,而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共和國的問題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格魯吉亞復興之路目前還很長,路上還會有許多艱難險阻,但愿這面十字旗,不要變成路上的絆腳石。
格魯吉亞幾易國旗
格魯吉亞在歷史上曾多次變更國旗。第一面國旗是格魯吉亞民族主義者加博尼古拉斯在1917年設計的三色旗,其長寬為2比1,旗面赭色,左上角有上黑下白兩個小長方形,此旗于1918年開始使用。1921年格魯吉亞并入蘇俄,改用紅旗,左上角有黃色的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俄文名字縮寫ΓCCP,蘇聯成立后外高加索三國合并為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旗幟為左上角有黃色的外高加索聯邦俄文縮寫CΦCP的紅旗,三十年代時左上角添加了一顆中間帶鐮刀錘子的空心黃五角星,文字環繞在五角星的右下方。1936年外高加索聯邦解散,格魯吉亞開始使用帶格魯吉亞文國名的紅旗,文字仍在左上,1940年旗幟上的國名改成簡稱,從1951年4月11日到蘇聯即將解體之時,格魯吉亞使用的是以蘇聯國旗為底的左上部有包圍鐮刀錘子和五星的藍色方框,框中有紅色光芒,接在藍色方框右邊的是一道藍色橫條。1990年11月14日,格魯吉亞恢復了最初的三色旗,長寬改為5比3。今年1月14號,格魯吉亞議會決定使用白底紅十字的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