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苗長庚從內鄉縣城關鎮政府退休回了家,按理說,他應該養個花兒釣個魚兒修身養性頤養天年了。然而他的行動再一次讓人們驚訝,他主動請纓擔任了縣人大的業余宣傳通訊員,從此,又走上了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艱難之路。 坐在家里想點子,走出門外找例子,回到單位寫稿子。這是大部分通訊員寫作的規律。而他則泡在群眾之中抓素材,蹲在群眾之中寫稿子。他并不是人大代表,但像人大代表一樣想群眾所想,幫群眾所需。像《精誠所至金石開》、《為代表構筑履職平臺》、《邵元龍和他的果樹研究所》等在報紙上發表的稿件之所以能引起不少人贊揚,不是他在辦公室想來的,而是根據基層干部群眾提供的線索,又經過他多次調查了解,深入基層寫出來的,因而在稿件中能聽到群眾的聲音,能體現群眾的要求。也正因為此,才使他的文章較以往有所超越。
凸顯人大職能,破解法律“盲點”是他新聞寫作的一大特色。如發表在《人大建設》、《河南日報》、《中國人大》、《法制日報》等10多家主流媒體長達3000字的案例通訊儼特殊搶劫案”引出的故事》,被省人大評為“好新聞”二等獎,被市縣人大評為“好新聞”一等獎。
除了自己寫之外,長庚還聯系社會上各部門的筆桿子,經常聚會交流,策劃活動,共同宣傳縣人大的工作,使內鄉的人大新聞宣傳高潮迭起。截至目前,他在市級以上新聞媒體共發表稿件98篇,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瑞亭深有感觸地說:長庚同志這么大歲數了,仍然不斷地超越自我,這在內鄉乃至全市人大宣傳史上也是不多見的,而且,其文章的立意、篇幅、檔次、深度、力度皆在不斷提升。
這就是“苗長庚”,以手中的筆為武器,在新聞園地里縱橫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