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工作者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歷來被明確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理論和實踐的一個重要黨性原則,也是我們黨的新聞理論和新聞政策的基點。
一、新聞真實性與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
堅持黨性與堅持新聞真實性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從不隱瞞自己的黨性原則,公開聲明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因為中國共產黨代表著占社會成員大多數(shù)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順應社會歷史發(fā)展趨勢和時代潮流。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黨性,是廣大人民根本的、長遠的整體利益的集中反映。
在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上,有些同志擔心講政治會干擾實事求是,主張新聞只對事實負責。其實在政治大是大非面前,若缺少政治意識、政治方向和政治敏感性,若自以為是地只做傳播“事實”的工具,而不考慮黨和人民的利益,不顧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那就勢必滑向形而上學的泥潭,既違反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也背離人民新聞工作者的根本宗旨。應當承認,我們過去有過新聞失實的教訓,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當中出現(xiàn)過“假、大、空”的現(xiàn)象,踐踏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新聞工作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認識路線,我們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得到了全面發(fā)展。在貫徹新聞真實性原則方面,我們堅持新聞輿論是黨和人民喉舌的立場,同時強調按照新聞客觀規(guī)律辦事,正確處理新聞事實和政治方向之間的關系,把新聞的真實性與政治性統(tǒng)一起來,并嚴明新聞紀律,禁止有償新聞和弄虛作假,從而保證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堅持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黨性和真實性原則,就是及時、準確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實事求是地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主流。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形成鼓舞人民群眾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從而推動社會前進。
二、新聞真實性是具體事實與全面、本質真實的辯證統(tǒng)一
社會主義新聞的真實觀,更高層次的要求是從具體事實的全部總和和單個具體事實的聯(lián)系中把握整體事實,達到具體事實與全面、本質的真實的辯證統(tǒng)一。
首先,是全面真實。如果我們新聞機構的記者在報道某個具體事實時,不加判斷分析,把問題說得一團黑,把支流當主流,以偏概全,就必然導致歪曲、顛倒基本事實,這個事實就不符合客觀事實本質的“真”,不合乎事情全貌的“真”,不是推動社會健康向上的“真”,是表面的“真”,本質上則是“失真”的。
其次,是本質真實。新聞是通過一般現(xiàn)象(包括假象)反映事物的本質。大量的深度報道、評述性報道、解釋性新聞、事件和工作通訊、新聞特寫、新聞時評等,都應當通過事物外部的聯(lián)系揭示事物內在的實質。
當然,對一些突發(fā)的災害、事故報道,如地震、日月食、飛機失事、爆炸等,初報新聞一般只能說“現(xiàn)象真實”,回答“是什么”,但隨著事物的發(fā)展,“本質真實”就顯現(xiàn)出來,記者就可以深入了解并在后續(xù)報道中予以反映。總之,新聞務求通過一般現(xiàn)象(包括假象)反映事物本質的原則是不能動搖的,是必須堅持的。
新聞要做到全面、本質的真實,實乃不易,也并非不能有所作為。
一是要“杜假于源”。事實是新聞的本源,事實在先,新聞在后。因此,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要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實地采訪,洗刷唯心觀念,以唯物的觀點去獨立思考,努力做到實事求是,事實要有“源”可據(jù),“依據(jù)”要確鑿可靠,從現(xiàn)象到本質都要真實。要做到“杜假于源”,必須堅持貫徹“三貼近”原則,緊緊依靠群眾辦報。近年來,我們在《鶴壁日報》和《淇濱晚報》分別開辟了“監(jiān)督服務臺”欄目和“百姓熱線”欄目,每年共接到新聞熱線提供的新聞線索1500多條。
二是要“能動治假”。新聞失真失實,關鍵在人,只有提高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才能能動地治假。在信息爆炸和知識密集的時代,新聞采寫和編輯涉及的事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廣泛、更復雜,它包羅萬象,天上人間、宏觀微觀、物質精神等,無所不有。新的時代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有綜合的知識修養(yǎng),新聞工作采編崗位必須具備復合型的人才方可勝任。但現(xiàn)實是:知識因素對新聞真實性的制約不可忽視,新聞工作者由于知識欠缺造成“失真”、“失實”的事例不在少數(shù)。
三是要“制度治假”。新聞主管工作部門要從宏觀上制定新聞管理的政策,新聞機構要結合改革,建立健全新聞工作者采編機制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如重要稿件送上級主管部門審定制度,稿件送有關部門核實制度,重點稿件總編分工把口制度,獎懲制度,失實更正制度,及禁止有償新聞等等,以制度防范新聞失實、失真,方方面面共同把關,方能促使新聞真實性原則的落實,并逐步使新聞管理走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系統(tǒng)化。
三、新聞真實性與典型報道
典型是一種客觀實在,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先進的典型必將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典型報道的一個前提就是實事求是,現(xiàn)象和本質必須真實。既是真人真事,又要反映事實的本質。而這種真實又必須建立在群眾基礎上,先進典型人物離群眾近,他們代表著正確的方向,體現(xiàn)時代精神,符合黨和政府的要求,符合大多數(shù)人民的根本利益,對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普遍的意義。
《鶴壁日報》對先進典型靳月英事跡的報道,就有強烈的時代感和針對性。
靳月英是一位農村普通的共產黨員,她身上體現(xiàn)出了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精神,閃耀著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精神。她幾十年如一日為了集體利益,不顧自己家庭利益;為了國家,不顧小家。記者先后深入她所在的鄉(xiāng)村,前后十多次采訪月余,寫出《農村普通共產黨員的楷模——靳月英》的長篇通訊,這篇典型報道引起各界的反響。這樣,她不僅是鶴壁市的先進典型,還成為全省的先進典型,新華社等中央媒體也報道了她的事跡,新華社原社長穆青生前還專門看望了靳月英。靳月英這個典型又走向了全國,對社會輿論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新時代的精神樹立了榜樣。
靳月英典型報道比較成功,充分說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是做好記者的基本功;發(fā)現(xiàn)典型、提煉典型是抓好典型報道的關鍵;完全真實、寓理于事,是典型報道的針對性,是抓好典型報道的要害;由此及彼,互相映托,調動新聞手段,立體報道,是抓好典型報道的重要途徑。
(作者系鶴壁日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
編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