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信息通信集團向外界透露,西門子將注資3000萬歐元,擴大在華3C基地。這是跨國電信巨頭在中國爭奪電信市場打響的又一槍。自從20年前諾基亞敲開中國電信市場大門后,國際電信大鱷們蜂擁而入,搶奪中國市場,相互之間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競爭,如今又呈現了兩大新動向:實施本土化戰略和瞄準3C這塊蛋糕。
實施本土化戰略
在中國通信大發展初期,幾乎所有電信產品都被國際通信巨頭所壟斷。在十幾年后的今天,國內市場上除了CSM產品由于有技術陷阱原因使國際巨頭保持一定優勢之外,從程控交換機到光通信產品,再到數據產品、CDMA產品等幾乎都被國內廠商的產品所替代或者正在被替代。手機產品在不遠的幾年前還是國外品牌的一統天下,短短5年之內,國內產品已經是鋪天蓋地,超過半壁江山,即使摩托羅拉、諾基亞這樣的手機巨頭,說話的底氣已越來越不足了,洋電信在中國市場正逐漸潰退。
于是跨國公司使出本土化這一招,試圖營造一種“本鄉本土”的親近感、認同感。除了進行本土化生產和研發外,跨國電信公司中國區的人力資源也開始本土化。
最近諾基亞起用華人總裁何慶源任中國區總裁,使諾基亞更具有本土化的品牌親和力。品牌親和力是指消費者對于某品牌所產生的親近感,并愿意購買使用的一種感情量度。培養品牌親和力是吸引新用戶、留住老用戶的一個重要手段。凡是在中國本土生根開化結果的國際品牌均深諳此道,為的就是讓消費者覺得他們是自己人,能夠與之親近。華人總裁更懂得本土手機消費者的心理,更有親和的人脈關系。 在中國,西門子本土化的員工隊伍也得到了很快成長,西門子在在中國2萬多名員工中,外國員工所占比例僅僅為1%左右。為培養本土管理者,1997年成立于北京的西門子管理學院SMI(Siemins Management lnstitute)開設了管理培養基項目。西門子管理培訓項目是西門子全球培訓理念的一個組成部分,西門子全球管理培訓教程從低到高依次包括五級課程S5-S1。而西門子管理學院負責的是中國以及部分亞洲國家的S4和S5的課程設計和執行。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參加管理培訓課程的員工人數已經有1200人。在中國的西門子白領員工中,15%以上都參加過為高潛質員工提供的西門子高級管理培訓,20%的人上完S5后又上了S4,而80%以上的參加西門子秘理培訓的員工都仍舊在公司工作,從而保證了西門子在中國持續穩定的客戶關系。瞄準3G這塊蛋糕從3G被中國信息產業部提上議事日程之日起,中國3G就成為整個國際信息產業的焦點話堤題。根據業內專家的分析預測,中國的3C市場將可能在2005年大幕初啟,而在2010年3G業務將可能達到每年約2500億-3300億美元之巨。中國的3G市場,無疑是世界上任何一家相關企業都不容錯過的大蛋糕。
由于3C技術是一種能力增長型的電信技術變革,因而原有電信產業競爭格局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延續。其中,日韓企業如LG、三星、松下等,將起碼在3G初期繼續它們在造型和功能設計以及能夠推出大量新機型的特長;其他的國際巨頭,如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以及索尼一愛立信等,依然會將他們技術領先的優勢帶入3G時代。
要能贏取未來的中國市場,就必須首先打動中國消費者。為此各大廠商紛紛加快了針對中國市場3G手機的研發與展示。諾基亞、摩托羅拉、夏普、三星以及索尼一愛立信等平就對其3G手機開展聲勢浩大的市場活動。雖然嚴格來說,3G手機在中國還是一種尚未正式民用的產品,但各大跨國公司你方唱罷我登臺,在接踵而至的產品展示與技術發布中,各大企業不斷地暗中角力, 以爭取潛在的市場份額。
有人形容3G的發展像是一場資金流的賭博,賭對了將是大量資金的獲得,賭輸了,大量的投資將一無所獲打水漂。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該次中標廠商中,朗訊獲得了總容量27.5%的合同,網絡容量最大;摩托羅拉得到的合同金額則高達4.07億美無;金額最多。種種跡象表明,3G大戰前夕的人才爭奪戰的硝煙已經彌漫。自2004年初,不少大型通信技術公司開始大規模向外招聘技術人員和營銷人員,比如,諾基亞在其公開網站上招聘北京、福州、廣州、杭州、昆明、南昌、上海、鄭州等地技術經理。類似的人才需求信息也出現在高通、愛立信和貝爾阿爾卡特的網頁上。這些公司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實行大規模的人員招聘計劃,為即將到來的3G執照發布“招兵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