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中有一種很奇特的種類叫無情對,即上句和下句各自順理成章,文義必須毫無關聯,因此它具有相悖性、雙關性和情趣性。無情對是聯壇創作中的“陽春白雪”,在句式、意境、風格上越是風馬牛不相及,就越是精妙。
相傳,無情對為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所創。一日,張之洞飲宴北京陶然亭。有人以古詩“樹已半尋休縱斧”征對,張之洞應對曰:“果然一點不相干。”字詞對仗工巧,內容卻毫無聯系,真乃“無情對”的絕妙詮釋。據說,張之洞也以“陶然亭”三字征對,某客曰:“若要無情,除非閣下姓名為對方妙。”意即以“張之洞”對“陶然亭”,滿座粲然,拍手稱絕。
其實,無情對絕非始于張之洞。據宋代龔明之《中吳紀聞》記載,有位私塾教師葉先生出上聯:“雞冠花未放,”有人趣對:“狗尾草先生。”從形式上看,上、下聯對仗工整,但實際上,下聯是諷刺嘲弄“葉先生”的,這里的“先生”不作動詞,而是名詞。
明代文學家李東陽少時就有神童之稱,曾官至大學士。一天,有人到府上求教,對門人說要拜見“李先生閣下”。待入室后,來客悟得一上聯:“庭前花始放,”卻想不出對句,李東陽為之解難道:“就用你進門時說的那句‘閣下李先生’為下聯吧!”上下聯雖對仗工整,但下聯“閣下李先生”為人物稱呼,實際上與上聯毫不相干。
舊上海,一家報紙用高額獎金出一上聯“五月黃梅天”征對,結果獲頭獎的下聯竟是酒名“三星白蘭地”。從形式上看,上下聯字詞對仗工整,可內容卻實在是“奇異的婚配”。原來是酒廠的老板別出心裁做廣告,其效果亦是非同凡響,一次征聯活動就使“三星白蘭地”酒聲名大振。
1945年抗戰勝利,有人撰聯以示慶祝。上聯是:“中國捷克日本,”下聯為:“南京重慶成都。”此聯各嵌入三個國名和三個市名,字面對仗,內容似無關聯,但意蘊卻無情而精妙。
廣東何淡如先生用一句唐詩“公門桃李爭榮日”作上聯,下聯竟用三個國名相對:“法國荷蘭比利時。”兩句乍聽起來簡直水火不容,細細品味卻讓人贊嘆珠聯璧合,天衣無縫。
據說,江蘇有人曾琢磨出一副上聯:“江蘇無錫宜興泥茶壺。”此聯成對難就難在“江蘇”是省名;“無錫”是江蘇一個地名,但又可作“不產、沒有錫”解;“宜興”也是江蘇一個地名,還可作“適合興辦”解,又出泥茶壺,因為“無錫”才“宜興”泥茶壺。抗戰時期,四川重慶成了陪都。有一位巴蜀秀才為上面的“絕對”寫出了下聯:“四川成都重慶開國府。”“四川”是省名,“成都”是四川的一個地方,又可作“成了首都”解,“重慶”也是四川一個地名,還可以作“再次慶祝”解,因為“成都”才“重慶”開國府。下聯對得極為工整,又對國民黨政府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20世紀60年代,香港有一家“黑燈舞院”開業,有好事者在舞院門前張貼一副“無情對”:“白日放歌須縱酒,黑燈跳舞好揩油。”此聯幽默風趣,并委婉地對這個古怪的店名進行了譏諷批評。據說舞院立即改了名字。
還有一些“無情對”也寫得很好。比如:上聯是“珍妃蘋果臉”,下聯為“瑞士葡萄牙”。又如,“梅龍鎮”(京劇名)對“楊虎城”(愛國將領名);“白龍灘”(京劇名)對“黃山谷”(宋代詩人名);“美洲豹”(動物名)對“丑郡馬”(《水滸傳》中渾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