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樂府《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可謂家喻戶曉,遠離故鄉的人們,在這月白如晝的夜晚,望著明月,無不引起思鄉之情。許多人都會以為,詩人是躺在床上觸景生情,其實這首詩中的“床”指的是“井欄”,并不是睡覺的床。詩境是秋夜月明之下筑有水井的庭院,而不是漢唐人席地而居的室內場景。
在清中葉乾隆以后,尤其是《唐詩三百首》流行之后,《靜夜思》廣為流傳。但因為清人和今人遠離漢唐人的室內生活制度,不熟悉透過當時墻上的直欞窗或高處設置的甕窗,很難看到庭院的事物或感受這些事物,以致注家都誤釋為“床”。專家考證,李白此詩作于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地點在今湖北安陸。李白置身于秋夜朗月下的水井邊上,舉頭望明月,豈能不頓生鄉土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