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報道,傳統機器人的神經中樞是由硅和金屬構成的微處理器,但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正開發中的一具機械人,動作指令卻是由一個老鼠腦的2000枚左右細胞傳達。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神經工程實驗室教授波特領導下,研究人員已創造出一具半機械、半生物的機械人,可根據實驗室培養出的老鼠腦細胞的神經活動運作。神經信號由一臺電腦分析,這臺電腦可搜尋腦細胞發出的模式,繼而將這些模式轉譯成機械運動。例如,如果神經細胞以某種方式發射信號,機械人便將右輪旋轉一次。波特稱他的發明為“混種機械人”。
波特說:“這非常符合生體的定義,一具數位電腦與一個活的神經網路聯合運作。”波特1993年以來就一直著手構建混種機械人的軟硬件、培養器和老鼠神經細胞的系統,他的團隊不但將培養皿中的神經細胞引介給世界,這個小組也運用縮時攝影和激光成像技術,嚴密監視神經細胞受刺激時發生的形狀與連接上的微細變化。
瑞士機械人制造商K團隊公司以每個約3000美元的價錢出售這款三輪的銀色型機械人,大小約當冰上曲棍球用的橡皮圓盤,它以每秒1米的最高速度移動。機械人移動時,以一個感覺系統運作,透過電極向神經細胞發出回饋。例如,機械人有光感應器,會向電極回饋與光成比例的電信號。
科學家甚至預言,即使是無意識狀態下的機器人,同樣也能對人類構成威脅。事情有這么嚴重嗎?其實現在已經可以看出端倪了,據相關領域里的權威人士說,在歐美發達國家,有些人思想笨得離不開電腦就不會算術了,離開電腦就不會思考問題了,就看電腦儲存。
據悉臺商英飛凌研發出的“神經晶片”已經可讀取腦細胞內的信號,能用思想控制電腦游標了,未來更可以借助電腦晶片與人腦的結合,將整本書的內容植入腦海中,不必再辛苦地學習與背記,人類的記憶力就可以大幅度提升,再來探討一下感知和思維是什么:如果是腦細胞內部組織的電子、化學運動,那么就可能研究出是腦細胞的哪種組織、什么結構產生和感知這種運動,因而能人工制造出這種組織和結構,從而模仿出感知和思維,即創造“機器制造的人”,這大概永遠不能實現;還有剛死的人,其腦組織、細胞結構與活人沒有區別,現代科學也足以讓其血循環不停止,但還能讓其恢復知覺與思維而不死嗎?
這都是沒有先例的,可見感知和思維并不僅僅是腦細胞的內部運動。還有,如果思維是腦細胞內的電磁運動,那么精密的電磁探測儀器有可能探測到思維運動,也可能用電磁場干擾、控制人的思維,但是現代科學目前只能探測到由腦細胞整體活動有序或雜亂而表現出的不同腦電波,而不是由思維內容決定的電波,也不能用電磁場干擾、控制人的思維,如果可以控制,那么就不必有學校,機器就能把世界所有的正義、智慧一次飛快地灌輸給人們,全世界的人突然都變成了品德高尚的絕頂天才。
科學家還希望通過納米技術的研究,在短期內制造出尺寸更小、速度更快的計算機芯片,而長期的目標則是制造微型機器人,或稱之為納米機器人。它們可以被注射進人的體內,毀滅癌細胞和修補被損壞的人體組織,同樣,納米機器人還能夠通過處理各種化學物品制造出有用的科學原料。然而,據一份科學報告稱,納米機器人能自我復制,將它們穿過的每一樣物質的結構都復制成它們自己,而人類無法阻止這種過程發生。
據美國的消息: 電腦專家近年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突飛猛進,有業內人士甚至預測在3年內機器人可以實現發展出互相交配并自我繁殖下一代的能力,這種具有生殖能力的機器人將被用作戰場上的恐怖武器。
這絕非空穴來風,英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權威專家安東尼·王爾德博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被稱為SRBAs(“自我復制戰斗機器人”的簡寫)的新型機器人樣機正在研制中,計劃使用原子能作為動力,機身則采用鈦金屬制成,非常堅固,而且內置了程序可以讓機器人自我復制。
據稱每個機器人造價將達到60億美元,但是王爾德博士表示,最初只需要造兩個機器人就可滿足需要。他說:“我們只需造出‘雌”雄’機器人各一具,然后他們就可以迅速開始復制下一代,用不了幾年一支幾百萬規模的機器X軍就可供差遣。”
有資料顯示,機器人進行復制前需要“交配”,“雌雄”機器人通過胸部來進行復制程序的對接,30分鐘后“雌”體機器人就可以把一個球狀的復制機器人從體內彈射出來,在一周內新的機器人便發育成熟。這一過程實際上是由機器人體內無數微型機器人所完成的,它們的功能類似單細胞器官,但是效率驚人。
每個“雌”體機器人一天可以“產”下12個新機器人,而且它們的“交配”根本不需要感情因素介入。王爾德博士說,機器人之間的“交配”是非常冷靜的過程,“就像插入一把車鑰匙一樣”。
據相關領域里的權威人士說,如果電腦再進一步發展下去,人的依賴性、電腦的指令性更強,人真的就會被電腦控制,如果造出的機器人很完備,像人體一樣,那個機器人也會造機器人的時候,那么,人類就毀滅了,因為他會不斷地造出機器人來淘汰人。
但是,人是復雜的、活動的、變化的,他的思維也是在變化中的。人也是在善與惡、好與壞的不穩定變化中的,人世間的事情也都是不穩定的,而且人并不是一個結論就能概括的不動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