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比上個世紀快一倍以上。在最近的20~30年間,圣彼得堡和歐洲的許多濱海城市一樣,有可能全部或部分被淹沒。
面臨這種可能發生的情況,科學家們已經在考慮,由于陸地越來越少,人們有可能遷居海底。
魚在空中翱翔的城市
瑞士人和摩納哥的居民已在著手考慮應付這種災變的辦法。在摩納哥市的海岸邊已選好一塊地,將在上面建世界上第一座深水城市,已由一家地質工程公司的經理、瑞典人克洛德·斯里特萬紛制出設計圖。
據克洛德說,城市是環形的,直徑10公里,城墻長180米,呈火山口形。他們將在上面建一座半圓形劇場似的30層居民樓,建設面積為75平米的住宅30萬套。這些住宅都位于火山口的外圈,因此從窗口可以直接看到外面的深水層,不用走出家門就可以觀賞到海里的魚。
圓形劇場似的住宅樓寬372米,除了住宅,斯里特萬還打算在樓里開事務所、商店、電影院和洗衣房等服務設施。以后在火山口里面還將搭建一個玻璃圓頂,下面辟出若干花園。
專家們并不認為他們的規劃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不缺強度適合和做窗戶與圓頂的玻璃。只須先蓋起來,再抽出里面的水,然后入住。未來的深水居民靠吃魚、大螯蝦、牡蠣和在附近農場養殖的可食用水藻為生。
深水居民交通工具設想
深水居民在海底用什么樣的交通工具呢?比如說,要上另一座城市去探親訪友或上商店。美國人豪克斯今年組建的設計局就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豪克斯本人20年來一直在建造私人用的潛艇,現在打算投入成批生產。
工程師們已經建造了好幾十艘小容量的潛艇,甚至還賣給了那些想不帶水中呼吸器到珊瑚礁中間去消遣的百萬富翁。不過,豪克斯前不久專為那些想永遠遷居海底的人設計一種名為“航空員”的裝置。這是一種只能載兩個人的微型潛艇,它實際上是在飛,不過不是在空中,而是在水里。它還有飛機一樣的雙翼,靠它們的迎角形成上升力或下潛力。
按其構造原理,“航空員”應該是在水中沒有什么重量。它的電馬達能保證每小時15公里的航速,靠水的阻力上升或下潛。潛艇還備有壓載,碰到緊急情況可以卸掉后快速上升。
目前“航空員”可以下潛到300米的深度,這對未來的海底居民已經足夠。但豪克斯已經在為自己建造能潛到更深處的潛艇,用陶土和鈦為原材料,同樣是只能載兩個人。豪克斯打算用它來潛到約10公里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工程師很想下去看看,在地球的最深處到底有些什么。他相信用8小時的時間一定能潛到目的地,而且能安然無恙地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