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不妨將我們的職業(yè)生涯比喻成一場人生的舞會,將那個在“共舞”中的主動者稱為“邀舞者”,另一方為“舞者”。你是舞技高超,還是腳步錯亂?你是那個首先殷殷作態(tài)的“邀舞者”,還是那個配合默契的“舞者”呢?
某日本跨國公司財務(wù)助理白小姐:我在日本公司呆了六七年了,對日本人的脾性摸得很透。他們喜歡員工們顯得很忙碌,下班后即使你已經(jīng)沒事可做,也要磨蹭一會兒。所以要與他們“共舞”,你就要盡量讓自己顯得忙一些,但還要把握好“分寸”。
最近,我們剛實行晚上加班到19∶30后有30塊的晚餐補助的規(guī)定。有一天,已經(jīng)到了19∶15,老板開始收拾東西,卻發(fā)現(xiàn)我們沒有要走的意思,就很詫異:“你們?yōu)槭裁催€不走?我可是要走了。”言下之意:你們是不是就想拖到19∶30,好拿份晚餐補助。我們只好收拾東西,走人!既不能不加班,也不能時間太長,真是很難!
國際航空公司趙先生:我肯定會是個“邀舞者”,既然要共舞,為什么不采取主動,而傻乎乎地等待老板的邀請。其實,你不要指望老板能在“眾金”中識得你的異樣“光彩”,不要指望在一個新項目開始時老板會想到點名讓你參與。抓住機會,向老板顯示你的高超“舞技”,甚至帶動老板的思路向你的思路靠攏。在“舞場”中,他才會想到邀你“共舞”。我是個斗士,我相信“勇者”勝!
摩托羅拉公司蜂窩電話系統(tǒng)部金女士:開始時,你只能摸索:有的老板喜歡你老是向他匯報;有的老板就喜歡看結(jié)果;有的老板特喜歡你坦率而言;而有的老板只需要一個聽話的“舞伴”。不管怎樣,你都要學(xué)會去適應(yīng)他,而不能要求老板反過來牽就你。我是搞公關(guān)的,平時接觸最多的是些非直線領(lǐng)導(dǎo)。他們忙,而我有宣傳任務(wù),總不能為了我能完成工作而對他們說:“不管你有多忙,先考慮我的任務(wù)。”所以,我會事先做好詳細的采訪提綱,把一些不需要非得老板說的話先寫出來,而把非老板說不可的地方空出來,抓他僅有的空閑時間,三言兩語便解決問題。
西方子公司培訓(xùn)中心劉先生:我想,我會首先把他當成一個和我一樣平凡的人,其次我才會當他是我的上司。有的人擅長“馬屁功”,對此類功夫我也略有研究:對于“直拍”(在眾多同事面前,毫不諱言“您真英明、偉大”之類),多數(shù)人會“受之有愧”,而少數(shù)領(lǐng)導(dǎo)倒會覺得“卻之不恭”;對于“斜拍”,力度恰到好處者為最高境界。只是千萬別“拍到馬腿上”,落得個“雞飛蛋打”。總而言之,要學(xué)會察言觀色。在老板情緒低落的時候,不要打擾他;老板罵你的時候,先承認錯誤,再靜坐10分鐘,平緩自己的情緒;在老板情緒好的時候,不妨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甚至提些小小要求,也許會有意外收獲!
美聯(lián)合技術(shù)公司辦公室主任杜女士:我的主要職責實際上是讓兩個不同背景的文化融和與“共舞”。我的老板是美國人,他一開始來到中國時,就要求我在工作中提醒他:以往中國人是怎樣做的。有的時候,他的直脾氣發(fā)作,就會當著客戶的面,很直接地說:“你們就不應(yīng)該這么做,你們應(yīng)按照我的要求做!”這時,我通常會微笑不語,看著我的老板;或是咳嗽幾聲。由于在工作中的磨合,我的老板就會明白自己的言談過于“美國式”了,他也會緩和氣氛,因為他了解中國人的“吃軟不吃硬”。
我們本非“舞場”高手,卻也知道“邀舞者”手勢的重要。感悟“手勢”者的感悟力固然重要,而“邀舞者”的手勢何妨做得“明顯”一些,令“邀舞者”、“舞者”都舞得容易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