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7日,我們一行有幸來到了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上午9時許,我們乘車來到碼頭,只見碼頭到處是大小游艇,游客卻稀少。在候船的時候,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海上波濤起伏。
我們乘坐可容納70人的游艇,在威尼斯運河中游覽。運河全長4公里,是威尼斯的“高速公路”。兩旁是一根根用兩根木柱捆在一起的立柱,立柱頂端是導航燈,晚上燈開就像一條海上巨龍,美麗異常;立柱下面埋著水、電、氣的三通管道。
經過慢悠悠的45分鐘航行,我們來到了圣馬可廣場,這時天公作美,雪花遂停。經導游小姐說明,我們才知短短的幾公里路程,游艇為什么開了這么長時間。原來是當局為了保護兩邊的坡岸,規定每小時船速不得超過6公里,否則水上警察會立馬來處罰。由于現在不是旅游旺季,否則水面上到處有警察巡視。
圣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心臟。廣場面積很大,地面上鋪有地磚,兩邊是拱廊。廣場周圍有圣馬可大教堂、大鐘樓等建筑。成群的鴿子在廣場上嬉戲,我們走上前去與鴿子合影,鴿子們毫無怯意。拱廊前有不少露天茶座供游客休息。這天我們的運氣真好,海水正值上漲,廣場上不少地方已是水汪汪一片。最深的是升國旗旗桿處,水深10厘米左右,幾位升旗手著高腰雨鞋正在升旗,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水城的魅力,同時也解開了我心頭的疑惑:原先我一直以為約1尺高的木架子是擺地攤的,原來是海水淹沒路面時讓游人做橋使用的。
冬天的威尼斯是寒冷的,但游客們的興致絲毫未減。特別是外國游客,幾乎扮演了威尼斯的主角,到處拍照留影。據導游小姐介紹,比起夏天旅游旺季,冬天要慘淡多了,由于風大浪高加寒冷,不少游客放棄了乘船穿越街中小河觀景。
威尼斯的海邊有不少地方桅桿林立,那是當地居民的帆船,是威尼斯人的交通工具,俗稱“摩托車”。威尼斯的居民不多,只有30余萬人,住在城中心的則更少,不到10萬人。不少的房屋都出售給法國、德國等外國人,但只有到夏天,這些老外們才會來此休閑,其余時間都空置著。
威尼斯的建筑物已是飽經風霜,許多墻面脫落,傷痕累累。威尼斯的房屋一樓不住人,二樓基本不住人,由于年代悠久,加上海水的侵蝕,房屋潮濕、破舊,房間里的家具特別是墻面一年必須油漆一次,所以威尼斯的油漆匠生意極好。在威尼斯,墻面只能用兩種物品來裝飾,一是黃金,二是玻璃。如用木制、鐵制、布制、絲綢等物品裝飾的話,則不出6個月,這些裝飾品會全部霉變、腐蝕。
做威尼斯人是很幸福的,其生活福利待遇堪稱意大利第一,就連外國游客在威尼斯旅游時生病就醫的費用也是免費的。
中午12時,游艇又把我們載回岸邊碼頭,一上碼頭,雪花又開始紛飛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