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青年作家的一個新銳長篇問世,引起文壇不小的騷動,甚至還使沉寂多時的評論界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旋風。眾評論家各顯身手,在報刊電臺撰文評述作家的作品。一時見仁見智,各不相讓,甚至還有一位評論家還據此出了一本觀點新穎的書。書中從歐美建筑風格評價巨著結構的不凡,從肖邦的音樂論述巨著的語言,從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詮釋巨著的深邃思想內涵……并稱只有將這部書和作家的巨著一起來讀,才能真正讀懂一個人從無名作者到成熟作家的心路歷程。
評論家的書出版后,別的評論家也不甘示弱,紛紛出書以搶先機。一家文化報的記者將搜羅到的所有評論文字帶給作家,想對作家做一個專訪,讓作家談談自己的作品。作家隨便翻翻記者帶來的這些文章,沉思了片刻,只說了一句話:“如果寫作時像評論家想的那么多,我想,我不會寫出這件成功的作品。”
的確,不管是一部書的問世,還是一個科研成果的誕生,都是一個人埋頭苦干、勇往直前的結果,在這條路上,他不會考慮太多的瑣碎細節,只是堅定一個信念,我要做好這件事!成功有時就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