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內地的會展業出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舉辦的各類展覽會有1400多個,會議3000多個,僅北京國際會議中心2003年5月-11月,就安排了會展40余場次,同期在深圳高交會展館的展覽計劃也多達30余場次,其中包括絲綢、電子、美容、民族文化、醫學、服裝、家具、鐘表、珠寶、房產、玩具、汽車等諸多方面。2003年11月6日~11月11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第五屆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業務成交397.69億元。隨著會展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經濟、人文效益也備受矚目。
一次國際會議或展覽不僅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能帶來無法估量的社會效益,這些社會效益有的是立竿見影的,而更多是潛移默化、逐步發揮作用的。在會展業成熟的國家,其行業的產值約占其國民經濟總產值(GDP)的0.2%左右,美國和德國則達到了1%。而目前,我國會展業的產值約為40億人民幣,僅占8.9萬億國民生產總值的0.04%。如果按會展發達國家行業產值占GDP的0.2%計算,我國會展業總產值應該達到178億元人民幣。即使按0.1%計算,也應該達到89億元人民幣。顯而易見,會展業是一個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
會展行業利潤最大的一塊是會展經營,其次是場館經營,最后才輪到會展服務——粗略看收入不甚豐厚。其實,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會展行業投資收益率最好的還應該是會展服務這一領域。
與場館經營相比,會展服務投資壓力小,風險更為分散,且其硬件投資也可以多次重復利用,業務分支更具發散性。對不具備大資金又想涉足會展業的投資者來說,是更為合適的現實選擇。
但是目前,國內會展服務領域在下面幾個方面明顯匹配不佳;
會展專業人才缺乏
國內會展行業的從業人員已經超過100萬,但其中大多數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屬半路出家的“臨時工”。日前,中國展覽館協會和北京大學聯合舉辦了中國會展高級培訓班。在高校開辦會展專業培訓班在我國尚屬首次,這清晰地反映出一個市場供求差異的信號。
在會展中心城市之一的上海,會展從業人員僅為 5000人,而其中具有從業經驗的高級項目經理不足50人。尤其是在2010年世博會的申辦成功之后,人才培養更是成了一大熱門話題。普華永道全球首席執行官 Sam Dipiazza說:“只有具備相當數量的高素質人才,才能辦好一屆最成功世博會”。他估計,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間接需要1萬多名工作人員,間接的志愿者將需要5-6萬人,并且應該是一支熟悉多種語言和擁有多種文化背景的勞動力隊伍。據權威人士透露,世博會籌備中需要大量會展、法律、財務、投資、策劃、計算機、公關等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具有籌備世博會經驗的高層次人才,另外還需要引進各國展覽業、咨詢業方面的專家到上海來工作。
由此可見,會展專業人員與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培訓是目前市場極為需求的“緊俏商品”。會展從業人員的資格分為會展助理經營師、會展經營師和會展高級經營師等三類。中國商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全國經營師評審委員會與上海會展行業協會最近制定了會展從業人員職業標準,并在全國首開先河,推行會展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工作以解決人才困惑。
會展物流運輸配備不足
在中國,會展是一個公認的朝陽產業。既然是朝陽,就不會像如日中天那樣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客觀說總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會展運輸就是這樣。運輸之于會展就如糧草之于軍隊。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后勤保障對于任何行業都是至關重要的。
據了解,我們的一些展會在解決當地地面的快速運輸方面還是個缺口,數量不足;本地參展的運輸環節較少比較好解決,但異地參展中的運輸問題則往往是 最讓組織者頭疼的問題,因為僅僅異地參展就有三種情況需要物流方面區別對待:異地參加一次性展覽、巡回展、出國展。到外地參展,如果沒有“老會展”參加或提前派人聯系,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到哪里去聯系叉車、吊車、運輸車,在有限的布展期限內,如不盡快將展品運到位,會影響布展進度。撤展時也會遇到類似問題。國外會展業比較成熟,他們有專門的機構一一國際展覽運輸協會。他們不僅研究、協調、解決當地地面運輸問題,而且延伸到提供展品的巡回展出運輸及展品的專線往返配送。建議會展組織者能提供運輸方面服務或提供相關聯系信息,以解參展商的燃眉之急。
在異地參加一次性展覽,涉及長途運輸,可分為鐵路貨運和公路貨運。鐵路貨運一般采用集裝箱運輸,這一類運輸所占的比重最大。鐵路運輸的好處在于展館一般都可以接收集裝箱,運到指定的存放地,可以省卻很多轉運的麻煩。缺點在于費用較高、周期較長,對前期工作的準備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一般參展商由于參展次數有限,對整體流程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所以容易出現展品運輸不能按時到達的現象。
公路運輸由于高速公路的日益發達,顯示出越來越強勁的趨勢,運輸時間逐漸縮短,靈活性大大強于鐵路貨運,價格也較低,但公路貨運最大的缺點是:一是,路況的好壞與展品的損壞程度有直接關系;二是中途轉車無法監控,丟失東西時有發生;三是意外情況發生的幾率大大高于鐵路運輸,所以公路貨運對包裝的要求要大大高于鐵路。
巡回展的運輸巡回展是一類特殊的展覽,由于要轉戰各地,能否按時保質地運到是最關鍵的問題,至于運費倒在其次。一般為了保險,都要通過不同的途徑向同一地點發送兩套展品。
出國展運輸是手續最為繁多的一類,涉及很多部門,而且情況各不相同。出國展首先是要通過海關,相應的要準備報關手續。如果包裝材料屬于動植物檢疫范圍內的,還要按相關的動植物檢疫規定進行消毒防腐處理。由于環節多、周期長,在時間的把握上更為困難。
無論是國內展品運輸還是國外展品運輸,本地參展運輸還是異地參展運輸,目前在國內都還沒有形成一個能滿足市場需求、專業性強的分支行業,也極不規范,信譽也沒有建立起來。這里面有大量的商業機會,如果能制定一些法規來規范這個行業,進行有效的管理,無論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來講都是非常有替力的。
會展期間的客流交通問題
2003年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第五屆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僅11月9日參觀人數達到13.02萬人,創歷史紀錄!在2010年的世博會的6個月會期中,預計參觀人數將超過7000萬人次,而目前上海地鐵日載客量是200萬人次,公交日載客量800萬人次,那么這7000多萬人的出行問題就顯得格外重要。據悉,有關部門正著力從交通設施、管理體系等因素入手,使之配比實現最高效組合,到2010年,上海地鐵的日載客量將要提高到700—800萬人次,公交日載客量將要提高到900—1000萬人次。
會務服務須及時高效
像廣交會、深圳高會交等知名展會,都在提高洽談效率、強化成交手段上動腦筋、想辦法,連接推出了諸如設立洽談區域、組織配對洽談、舉辦拍賣會、網上商務與場館展覽結合等舉措,深受大家歡迎。會展主辦者還逐步引進為參展廠家、客商服務的眾多機構,朝著“一站式”、“一條龍”服務方向發展。如展會中的銀行進駐,設立律師事務所,邀請中介資質認證部門等。
生活服務應周到細致
往往很多展覽會往往只負責安排參展團領導的食宿,對其他隨行人員不予安置。作為目標觀眾來講,一般來說多是按時前來參加開幕式,不可能像參展商那樣提前一二天到達。食宿更得不到保證落實,常常引發出不愉快。在調查中,這項是反映意見較多的一項。現在新建的大型場館已經注意到了配套服務設施,配置了一定數量的餐飲、客房,但這遠遠滿足不了數量眾多的參展人流。創建名牌會展是不能忽略這些“以人為本”為內涵的規范化服務的。應設立大會服務臺或網上服務臺,甚至可以成立專門機構,負責預訂或推薦高、中、低不同檔次的賓館、旅店,讓客戶滿意。涉及生活服務的項目很多,諸如偌大場館內的快餐冷飲、小憩長椅、洗手間、廁所等必要設施,都應有充分體現。
所以,要想把我們的會展業打造成為世界名展,必須將服務內容規范化、服務項目專營化、服務網絡集團化,才能真正全方位提高服務質量,從而才能大大提高展覽會的效率,而且也方便參展商和參觀商,提高展覽會的檔次和質量,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編輯/張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