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某種顏色的受寵,往往反映人們審美情趣的變化,也和社會主流意識的喜忌有著直接關系。著名的“楚王好細腰”,楚國判定美人的標準是“瘦”;唐代“尚紅”,四品以下穿紅袍,三品以上穿紫袍,俗稱“紅得發紫”,是官吏升遷的代名詞。
塞夫爾藍——脫胎于中國的神秘瓷藍
這是一種深藍,在明亮處閃閃發光。塞夫爾藍曾是18世紀法國一段重要歷史的標志。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最寵愛的蓬帕杜爾夫人非常喜歡中國瓷器的藍色,她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這種顏色,而不必重金從中國購買。于是,她令當時為宮廷制造瓷餐具的塞夫爾市的工匠調制法蘭西“本土藍”。
工匠們做出極大的努力,調制出理想的藍色,但經過燒制后就發灰了。后來粉碎中國瓷搞對比燒制試驗,仍無滿意的結果。到了1752年,他們首次在顏料配方中使用了氧化鈷,從而發現了“中國藍”的秘密。這個配方的取得也不容易,一位古董商從中國商人手中高價購入少許氧化鈷,匠人再以高價買入,方使“塞夫爾藍”很快風靡法國。
帝國——因橄欖的誘人顏色而受寵
拿破侖喜食橄欖美容,更鐘愛這孕含生命的綠色。他做皇宮織物裝飾品多是綠色的基調,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最初明亮的綠色褪色也很快。新物變舊,皇宮暗 淡失色,拿破侖十分惱火。盡管如此,他對綠色還是情有獨鐘。
1808年圣·盧克調制的一種非常時尚的綠色引起了貴族們的關注。拿破侖對他的內政大臣說,外國人對里昂工廠的印象很不好,因為那里生產的布料都不保色,有傷法蘭西的名譽。由此引發了法國一項研究不褪色印染技術的革命。后來所有布料都被放在太陽下曝曬,那些幾個星期后仍然保持原色彩的布料,才能得到皇室家具管理部門的認可。由于圣·盧克調制的這種綠永不褪色,于是很快就大量出現在皇宮的圖書館、廚房和辦公室里,皇宣賦予它榮譽和用途,這種綠色成為權勢和高貴的象征。后來,各國軍隊競相將綠色作為軍隊的服裝色,這實在是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因為綠色不便于隱蔽,近代風靡軍界的“迷彩服”,就是對這一不當做法的糾正。
蓬帕杜爾玫瑰色——玫瑰花送情人的母型
1688年,一位煉丹家發現了一種由金、錫、氯組成的非常細膩的紫玫瑰色,盡管“勾人心魂”,當時卻沒引起上流社會的注意。
大約百年后的1751年,因為法國國王可能有了新的情人,路易十五與蓬帕杜爾夫人之間的感情瀕于破裂。但是這位夫人沒有灰心和抱怨,而是著意用這紫玫瑰色裝扮自己,楚楚動人的靚妝,秋波頻送的眼神,都對朝三暮四的國王產生了難敵的吸引,于是玫瑰色在達官貴人中受寵。
這種神奇的色彩效應后來演繹成習俗,玫瑰花成為情人節的花魁。原來貴“紫”,而今貴“紅”,這個細微變化,反映了人們對顏色審美情趣的變遷。
龐貝紅——參照物是火和太陽
火,是人類步入文明的重要階太陽是生命之母。人類崇尚紅色,基于對火、太陽的依賴。
龐貝城,意大利那不勒斯灣附近的古城,建于公元前七世紀。狄托皇帝在位時,公元79年8月24日 (古羅馬歷)維蘇威火山第一次噴發,全城被流出的巖漿湮沒而凝固在地下。當年龐貝城建筑物主基調是灰色,但名宇豪宅卻是紅色,十分耀眼美麗,被稱作“龐貝紅”色。
這龐貝紅在羅馬帝國時期,被意大利南部貴族們用來大面積地裝飾府邸墻壁,展現出端莊迷人的魅力,豪門富戶爭相效仿,此紅顏色一時身價大增。
這種顏色是從經過燒制后變成的土黃色赭石中得來的,中世紀風靡法國,以后就冷落失寵了,原因至今眾說紛紜。當年“紅墻”內的貴族,要么患上癡呆癥,要么成為“短命郎君”,“紅色恐懼”一時謠言四起。據科學揭示,當年羅馬貴族有潔癖,能飲用自來水是有身份的象征。正是鉛制的自來水管道成為隱形殺手。鉛過量進入人體,造成器官鉛中毒,加速人的老化進程,與“紅墻”害人說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1929年,一位建筑師在法國的默熱沃建了一座圓形的房子,墻面用龐貝紅來裝飾。紅色與冬天的白雪和夏天的綠草相映生輝。這座以“龐貝紅”出名的建筑,成為時代“凝固的音符”。后來被列為歷史遺跡,成為法國一處引人觀瞻的景點。 (編輯/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