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時期的“空城計”到二戰時期的“圣誕卡”,再到20世紀80年代末的“搖滾樂”……圍繞著“動心”、“憾心”、“焦心”,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而又異彩紛呈的“攻心”大戰。而今,隨著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網絡技術、信號模擬和失真技術、聲像技術等的飛速發展,“攻心”大戰將變得更加迷離而驚險。
沙霧彌漫的空中突現一幅巨像
1993年2月1日,非洲索馬里,沙暴肆虐,飛沙走石,天昏地暗。突然,在沙霧彌漫的空中出現了一幅面積大約為150米x150米的人頭像,幾分鐘后,人頭像變得越來越清晰。駐扎在索馬里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們一個個驚恐萬狀,最后,他們終于辨認出這是受難耶穌的形象,樣子與平時在宗教作品和文藝作品中看到的一樣,當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感到了強烈的震撼。事后,一個在場的士兵說:“我雖不是最虔誠的宗教徒,但是當我看到耶穌神像出現在空中時,我頭腦里一片空白,既不能說話,也不能思維,不由自主地跪下了,并且淚流滿面。”
實際上,這是美國軍方悄悄進行的一次全息攝影試驗,意在測試士兵們在強大的宗教暗示下的心理承受力。這是一次典型的以動搖士兵意志為目的的心戰試驗。心理戰是一種古老的作戰手段。透過數千年人類史上的硝煙戰火,不難發現,交戰雙方不僅在軍事、政治、經濟和外交等領域進行著殊死的搏斗,同時也在心理和精神上進行著無聲的較量,所謂“兵不厭詐”、“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等都是心理戰的經典律條。進入21世紀,世界一些軍事專家已經預言:“在軍事實力盾牌下進行的心理戰,將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重視。”
空城計、圣誕卡、搖滾樂
中國古代戰爭中,心理戰的范例數不勝數,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國時期的“空城計”。
20世紀,軍隊在發展高新技術武器的同時,也把心理戰導演得有聲有色。
二戰期間的1941年圣誕前夕,前蘇聯別出心裁地向德國的婦女散發了一種特別的圣誕卡,畫面的設計是:在一顆翠綠的圣誕樹下,一具德國士兵的尸體靜靜地躺在白雪之中,畫面下方用德文寫道:“他是誰的丈夫?”當德國的婦女得到這份“禮物”時,無不震驚萬分,生與死的鮮明對比,在她們的心靈深處激起一種強烈的厭戰情緒,并通過信函和電報將這種情緒傳給她們在遠方打仗的丈夫,致使德軍士氣大大降低。
超級大國美國即使擁有當今最尖端的武器裝備,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