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戴煌著《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一書的李銳序中說:\"耀邦主持中央組織部工作時,當時的中央領導人抵制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曾拒不交出一、二、三專案辦的檔案材料。這是何等困難、何等嚴峻的局面。耀邦另起爐灶,對大、小案件,由中央組織部單獨進行調查,一一落實,取得成功。\"但戴書對\"61人\"案只提及一下,我現在來做點補充。因為,這是一個特殊大案,被誣陷的人,有政治局委員、副總理、幾個中央局書記、省委負責人、黨中央及政府部長等一大批人。
耀邦同志為平反這個冤案急如星火、迫不及待的情形我知道一些,我也曾為此事寫過幾次材料。我這個小小的晚輩,在偶然的機會中,掌握了可以完全推翻康生等的陰謀的具體資料,用句不科學的話來說,這真叫\"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我這材料,從未見過報刊,但它無秘密性可言,是應該公開的。
此事發生在1978年夏季,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的幾個月,下邊是一點經過。
1977年四五月時,即打倒\"江青反革命集團\"半年多一點的時候,于光遠因事到上海。一天,他打電話到上海辭海編輯部找我,叫我下班后到東湖路招待所去找他,我去了。他問我的情況,我說,繼續靠邊,無事做,替大家抄寫打倒鄧小平的大字報,不天天斗了。我告訴于,我寫了兩份材料給中央,不愿交郵,怕收信單位轉給那幫人,這次正好請你回京交與葉帥。當時,鄧小平同志尚未出來,中央領導人中暫時我只相信葉帥。
兩件材料,一是關于張聞天的,一是關于康生的。我認為這二人的忠奸善惡,都應該由中央作180度的徹底顛倒才行。康生的事,于光遠同我知道的是一樣的,當天二人再回憶對證也是一樣的,絕對無誤。第二天我就把現成材料交到于手中了。
說來好笑,我當時的身份是很明確的:摘帽右派,應無任何發言權,\"牛鬼蛇神\"的定位,一點也未改變,而且我也沒有想過會有所改變。因為那時\"兩個凡是\"正叫的震天響,還會改變什么呢?不過良心驅使我急于寫那個建議罷了。我建議中央徹底翻案的張聞天,是前總書記、政治局委員;康生,\"文革\"大紅人、軍師、中央副主席、\"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共歷史上第一個被這樣稱呼的)。這兩人在延安時都是我的業師,也是我分別參加過的兩個工作團的團長,而且康生待我是很客氣的。但我對他們二人的印象和評價卻截然不同。我這兩份上書,于光遠回京后看見情況完全不對,就把它們暫時壓下了,現在看來壓得很對。1978年6月,我見到鄧力群同志,談及這兩件材料,鄧也說,張一定會平反,但康的事情目前還不能談。那時康生還在天上,\"××體制\"的人還在繼續捧康,還在繼續大鎮壓反\"文革\"的志士,如真把我這材料立刻交上去,我還不知道會怎么樣呢。
二
1978年七八月間,我已經正式調到北京兩三個月了,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籌備小組工作,地點在東總布胡同東口的幾間平房內。一天上午,我們幾個籌備人正在開會,于光遠的司機跑來找我說,于叫你立刻去他家,有要事。我打電話一問,果然重要。只好說明情由,負責人姜椿芳也高興極了,叫我立刻去。到于的上房時,有四五個人在分頭議事,很忙、很亂。于說,昨天下午看見耀邦,對他說起,我們手里有一份康生詳談\"61人\"案件的材料(是康生的供狀,內容已告訴胡了)。耀邦聽后,高興得不得了,說:\"有這等事,太好了。\"叫我立刻給他送去。但你已下班,又無電話(那時我住在招待所),材料一時找不著,只好請你來重寫。耀邦急如星火,剛才又打電話來催了,請你現在就寫。
我于是坐下立刻寫,約20分鐘就寫好了,內容同上次我在上海寫的自然一樣。
這材料的題目已記不得了,大概是《康生談薄一波等\"61人\"案的經過》之類。內容則永遠記得十分清楚,大要是:
1948年舊歷元旦(或初二),山東魯西北陽信縣的渤海區黨委組織部長劉格平同志請康生及中央土改工作團全體團員到他的家中吃晚飯。因為劉是回族,不能出席區黨委的正式宴會。這次名為晚飯,因在冬天,考慮到康晚飯后要散步,所以大約下午三時晚飯就開始了。因此,飯后仍照常散步。康生忽然問大家,\"你們知道劉格平這個人不?\"未等回答,他就繼續說下去,\"這個同志資格老得很,是二十年代初的黨員,是個回族同志。他比別人多坐了八年監,敵偽時期他照樣在北平坐監,敵偽不知他是共產黨員,糊里糊涂當他是普通刑事犯,他算活下來了。是日本投降后才出監的(最后一句記不清了,也可能是日降前不久,敵偽監獄已大亂,由黨組織設法花錢把劉弄出來的)\",\"他是老黨員,當然是馬克思主義者了。可是只要一談起可蘭經,他的馬克思主義就不見了(按:此二句我和于光遠反復對證,認為連字句都是這樣的。因為當時印象特別深,康也就只這么講了兩句)\"。\"1936年夏,少奇同志從陜北到平津擔任華北局書記后,當時革命形勢一天天高漲,可是特別缺乏干部,有經驗的老同志都在北平敵人的監獄里,這就是薄一波、劉瀾濤、安子文等61位同志。當時分析形勢,他們再坐監下去,很危險,有幾種可能:一是日本很快占領平津,這些同志就立刻會被殺害;二是蔣介石要把這些同志押到南京去,宋哲元歡送;三是宋哲元嫌麻煩,請求把這些同志送往南京去。所以,這批同志如不趕快出監,就很危險。當時國民黨地方當局對共產黨員出監的手續已不那么厲害了,只要登個脫黨啟事就行了。因此,有同志建議(聽說這是當時華北局組織部某部長建議的),是否請示中央,讓他們辦一個出獄手續全都出來算了。劉同意了,請示中央,中央由張聞天出面也復電同意了,于是通知薄一波他們照辦。但他們堅不同意登啟事,不出獄,經多次催促,不愿用此方式出獄。\"康也提到在獄外為此事奔走的徐冰、孔祥楨等同志的名字,康生說,\"此事久久不決,華北局通知他們,再不執行就是個紀律問題了。\"于是獄中決定先出來一個同志探聽虛實,弄清楚中央的指示后才出獄的。(此事已記不大清了,也可能不確。)
我一會兒就寫成了,于叫秘書立刻拿到單位打印。我說,是否找高文華同志看看,于說不必了,老年人怕記不清楚了。我也趕快說,高身體不好,一般他并不參加這個散步,不送好。我又說,還有凌云、史敬棠。于說,也來不及了,轉來轉去,又是好幾天,耀邦立刻就要,我們二人的共同署名就有效了,耀邦沒有想到會有這樣好的證明材料,所以特別高興,要的緊。
不久,中央為薄一波等\"61人\"正式平反的文件出來了,后面正式附了唯一一個附件,就是于、曾二人所寫揭發康生的材料全文,這個文件我當時看到了。后來編出的一本中央內部文件,省去了這個附件。這也是自然的,因為正文內已經引用這個附件了。
這件事情說明,胡耀邦在平反冤假錯案,特別是重要的冤假錯案上的決心、熱情和恨不得有憑有據地立刻解決問題的心情,是十分令人感動的。歷史的真實就是如此,這種事情埋沒了是可惜的。耀邦辦這件大事,是搶過來另起爐灶,加急為\"61人\"平反的。因為這里面\"要人\"很多,平反了他們,影響很大。
(20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