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刊每年都邀請顧問和特約編委開幾次座談會,圍繞著如何辦好刊物,注意什么問題漫談一番。在10月底的會上,年逾90歲的本刊顧問杜潤生同志有一番精彩議論,特地整理出來,與讀者共享。
《炎黃春秋》口碑很好。我碰上許多人,他們以為我參與編刊工作,都說:\"你們刊物辦得很好。\"其實我只是一個讀者,每期都讀?!堆S春秋》以史為鑒,這個方針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啟蒙的作用,在全球化的時代,改革的時代,用歷史素材反映當代需求,啟發人們的思想。
我希望刊物越辦越好。我們要向神舟五號的研制人員學習,他們的工作非常完美、非常準確,我們編刊物,寫文章,也要力求完美,精益求精。辦刊物也是對社會的服務,服務好,有利于共產黨改進領導方式,有利于我們的政權形成一個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的政權。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我們國家應\"統籌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不能搞GDP拜物教。GDP增長,百分之七、八、九,還可以繼續一個時期,現在要注意經濟增長如何和社會發展相結合。重視社會發展,把它具體化就是重視人的全面發展。
我們的進出口每年都有順差,每年都有積累,我們的工業以平均16%的水平增長,經濟總體上是好的。但是,我們現在倉庫大量存貨,賣不出去。消費不足,供過于求。消費不足就是群眾購買力低。誰的購買力低?這要分析國民收入分配結構?,F在有三種人,有人叫他們\"精英\":政治精英、經濟精英、文化精英,他們的年收入可以達到幾萬至幾十萬元。工礦區的產業工人年均收入七千元左右。還有一些低收入的群眾,像農民,人均純收入一年2300元,交了稅收,除去來年的農業成本,剩下來可供支配的現金還不到500元。城里的失業工人一般每月只領取不到300元的補貼。我們的經濟國內國外一片叫好,但是,已經產生了兩極分化的苗頭(吳象插話:不是苗頭,是現實)。分化的差別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在向兩極分化方向發展。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中央重視,必須更加重視,否則會使我們黨脫離工農大眾。
兩極分化靠市場經濟解決不了,市場經濟本性是會促進兩極分化的,誰有經濟優勢誰就過得好。因此現在應該強調一下保持社會公平,更多地關懷低收入群體,關懷弱勢群體。政府要出面干預,利用自己的宏觀調控職能調節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就是利用稅收,利用社會保障基金,利用財政轉移支付,利用種種經濟政策,大力扶持貧困戶和弱勢群體。
現在我們的政府已經注意到了,一是用公債收入建立城市社會保障基金,二是考慮給農民直接貨幣補貼,不是通過價格政策補貼,而是直接補貼。美國給農民每年補貼190億美元。我國已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應重視社會公平,關懷低收入群體。
我們提倡發展經濟,必須明確是為了什么?是為誰發展?明確一點說,我們的發展就是滿足人的需要,以人為本。關懷人,尊重人的自由權利和物質文化利益,特別是關懷人的全面發展。所謂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使老百姓享受三個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不僅是解決溫飽問題,還要受教育,提高文化素質,要參加政治活動,參與國事。我們要堅持國家主權在民,執政為民。非典時期的教訓不能忘記。重視人,首先要重視人的生命,不能以犧牲老百姓生命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不同于戰爭年代,打仗不能避免犧牲,現在是和平建設時期。生命問題,受教育問題,民生問題,民主問題,都要關懷到。
馬克思和恩格斯說過:個人的自由發展是全人類自由發展的前提。要大力正面宣傳這個思想?!堆S春秋》應繼續本著以史為鑒的宗旨來組稿,體現十六屆三中全會五個統籌精神。
我講了上面這些想法,脫口而出,沒有準備,語無倫次,如有錯誤,請同志們指正批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