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小鳥
春天的一個下午,朱小偉在放學回家的路旁發現了一只腿部受傷的小鳥,連忙把它捧回家,找來藥水、棉球、紗布給它包扎好。經過幾天精心地喂養、換藥,小鳥終于抖動起翅膀,用小眼深情地望著小偉。為了讓它恢復體力,小偉帶它到院子里試飛。每當空中飛過吱喳叫的小鳥時,它便側頭東張西望,好像想和空中鳥兒一起飛翔的樣子。小偉舍不得小鳥,但想到朱校長總是告誡同學:大自然才是鳥兒真正的家園,人類應當成為它們真誠的朋友。小偉終于下決心把小鳥兒放飛。這天清晨,她把小鳥捧在胸口長久地觀望著,眼淚竟落了下來。小偉把它拋上去,它又飛回到小偉肩頭,還用喙親親她的臉。反復幾次,
不許砍樹
有一天,周飛同學和爸爸在曬稻種的場邊,拾到一只眼睛一睜一閉的小喜鵲。爸爸說:“怕是吃了有農藥的稻種,中毒了!”周飛連忙把小喜鵲送到學校的小鳥醫院,經過搶救,小鳥終于治好了。小喜鵲在周飛家院子里自由飛翔,還在大樹上筑了窩。第二年春天,大樹上竟招來了兩窩喜鵲。這時,周飛家正在備料準備蓋房,爸爸要砍大樹做大梁。周飛忙勸道:“不能砍,上面兩窩喜鵲正在孵小鳥呢!”爸爸不聽兒子的勸告。周飛急了:“朱校長告訴我們小鳥是人類的朋友,誰也不許傷害它們?!卑职謭詻Q地說:“明天就砍,你快把鳥窩端走!”周飛忙護著大樹:“那不行,你砍這棵樹就先把我鏟死!”爸爸終于被兒子的善心感動了,一直等到小喜鵲孵出來后重新安頓了喜鵲窩,才砍掉了這棵樹。
相關鏈接:救助野生幼鳥
伏窩期——幼鳥出生不久身上尚無毛的幼鳥被稱為伏窩期幼鳥。這一時期的幼鳥只呆在巢里,它們的父母在巢中喂食它們。
如果在巢的正下方發現了這類幼鳥,通常是由于暴風雨的襲擊或被兄弟姐妹擠出了巢,這時最好試著將它放回巢中。若無法將樹下撿到的伏窩期幼鳥送回巢內,可以做如下工作:
用一個碗大的容器或深盤兒在底部鉆一個小孔使水可以流出,再在里邊墊上些紙巾,這樣一個人造鳥巢就完成了。請將它放在樹下盡可能靠近原來鳥巢所在的位置,最后放入幼鳥。它們的父母通常在短時間內就會飛過來并喂食它們,就像先前在自然的巢里一樣。這樣,你可以看到鳥媽媽在兩個巢之間飛來飛去為兩個巢中的幼鳥喂食。
只有在你確認鳥媽媽已死亡或幼烏受傷的情況下,才建議你將幼鳥送到獸醫所去。要知道這些無毛的幼鳥必須在太陽升起時至早10點每隔15-20分鐘喂食一次。
成長期幼鳥——人們常會在樹下看到羽毛未豐的幼鳥,這是成長期幼鳥的練習飛行時不慎跳出或掉出鳥巢。這時母親會在地面上喂鳥食地寶寶直到它們可以飛行為止。通常這只需要幾天時間,除非你確認幼鳥受傷,否則請將它留在原地,并盡量避免貓、狗及好奇的小孩子靠近。對于幼鳥而言、貓、狗是危險的,如果你養有貓或狗,請不要把幼鳥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