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聯網的通訊服務——263在低調發展7年之后,終于選擇了一條明晰的路徑。這不僅是其自身業務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也預示著通訊手段的多元融合即將爆發
在經歷了7年謹慎低調的發展之后,263突然躍至臺前,對外表明了新方向,從提供電子郵件、窄帶接入、電信增值等多種業務的互聯網公司轉而專注于互聯網通信服務。同時,連名稱帶LOGO全部更新—由過去地域化色彩較濃的“北京首都在線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263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263網絡通信”),并啟用紅色印章形的全新企業標識。
263董事長兼CEO李小龍在發布會上明言:“以前用戶、媒體、投資者以及政府官員問263是什么,回答是五花八門的,人們都知道有這么一個公司,但不清楚它倒底是做什么的,因為我們的業務涵蓋太寬泛了。我們希望今后大家一提起263,就知道這是一個通訊公司,運用互聯網做通訊的。”
據悉,263網絡通信已經在存儲轉發通訊(如263天下郵)、企業郵件、多方通話(如95050263)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日前又收購了“ET66”,推出“e話通”多媒體即時通訊產品。然而,263為何偏偏選擇現在發力?
針對這些疑問,本刊記者對263的兩位高層:李小龍及總裁兼COO黃明生進行了采訪。
取舍之間
《互聯網周刊》:263為何選擇目前這個時間點進行戰略轉型?
李小龍(263董事長兼CEO,以下簡稱李):其實對263來說這并非是一個全新的戰略,這個戰略在以往263的業務當中已經有部分的體現,只不過以往表達的不是那么突出和明晰。為什么會現在提出這個戰略?是基于我們這樣一個判斷,當互聯網發展了十年走到今天,我們認為這個產業正面臨著三個歷史機遇:第一是今天的通訊服務與通訊網絡出現了一種分離;第二個是寬帶社會的來臨;第三是人們消費、溝通的需求變得越來越旺盛。這樣的歷史機遇是我們不能錯過的,所以這一次我們正式對外宣告:互聯網通信服務是我們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發展戰略。
《互聯網周刊》:據我們所知,在過去的7年里,263的業務曾涉及SP,STP,IDC等,幾乎包括了在互聯網領域所有可能的業務。那么為什么最終選定了互聯網通信這個主攻方向?
黃明生(263總裁兼COO,以下簡稱黃):從業務規劃的角度來看,我們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就是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當年,在互聯網興起的高潮時期,我們想抓住所有可能的機會,什么都想嘗試一下,分散了精力,也造成了一些損失。近三年多以來,我們對此進行了深刻反省,做了一些改正和調整。我們要專注,有些不適合我們做的事情我們不能做。第二個原則就是要學會放棄,這和學會專注同等重要。在這兩個原則的基礎上,我們認為應該確立263的核心業務——第一就是即時通訊,第二就是存儲轉發通訊。當我們利用這兩種基礎通訊服務工具來形成兩點以及多點間的自由的通訊,實際上我們做的是融合即時、語音、視頻的多媒體綜合通信工具。
《互聯網周刊》:那么在對業務的取舍過程中,你們放棄了哪些?263真正擅長的業務是什么?
黃:這中間的確經歷了一個過程。我們在2001年開始實施企業戰略轉型,當時放棄了門戶信息服務,轉而提供信息通信服務。在今年年初,我們放棄了原有IDC業務,將其轉讓給了北京電信。同時放棄的還有我們的企業接入業務。但是個人接入業務我們將繼續經營。因為它確實給我們積累用戶帶來了好處;另外,有很多的用戶7年前就在享受我們的服務,這些用戶同時還在用著我們的郵件,還在用著我們很多的其它通訊服務。我們絕不能放棄他們。而且,這個業務還在為263創造收入,尤其是它為我們積累運營能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句話,我們所擅長的領域就是用互聯網技術做通訊服務。
風險與競爭
《互聯網周刊》:有媒體稱互聯網通信未來的潛能已經觸動了電信運營商的“敏感神經”,去年被叫停的IP通信服務就是前車之鑒,你們對這一領域可能存在的政策風險如何看待?
李:任何行業都必須有序競爭,有法可依。在一定時期,由于技術的快速發展,造成監管政策一定的滯后,這是可能的,也是正常的現象,而且這并不是中國獨有的事情,全球的產業都有這個問題。
而關于跟電信運營商的關系,我認為應該從兩方面看:第一,作為傳統的電信服務,國家已經有明確規定,只有電信運營商可以做,如果我們也去開電話公司,在一個小區內鋪基礎網,這是不被允許的。而且即使263能做這樣的業務也沒有任何競爭優勢可言,所以無論從政策上,還是從競爭的角度來講,這一塊都是電信運營商的強項。
《互聯網周刊》:據說與263同時拿到“國內多方通話商業試驗許可”牌照的企業還另有9家,以后進入這一領域的競爭者可能會更多,另外日前又有消息稱“針對VoIP技術的寬帶電話將被劃入電信增值業務范圍”,你們如何看待未來的競爭?
黃:首先,如果大家都看好這個領域,那就說明我們看對了;而且我們在三年前已經在往這個方向上轉,說明我們早就看對了。但是,我們也相信一定是會有競爭對手的,新型的通信服務商,還有很大的互聯網公司都不會放棄這個市場。關鍵的區別是看他們是不是專注做這件事。因為這確實是巨大的機會,如何把握這個機會,要看每個企業的戰略和執行的情況。我們263的戰略就是非常專注而且力求專業地做多媒體通信服務,相信在這方面我們會取得用戶的信任。
《互聯網周刊》:你們對新業務戰略的信心主要來自哪些因素?
黃:7年來,我們在與運營商、互聯網應用服務提供商、內容服務提供商合作共贏方面都有著深厚的經驗積累,這都是我們實施新戰略最可倚重的寶貴財富。
此外,到目前為止我們積累的各個業務方面的用戶已經有相當的規模,我們的社區已經有1900萬用戶;多媒體即時通信在上個月雖然剛剛發布,卻已經積累了1700萬用戶,而且這1700萬用戶全部都是寬帶用戶;另外我們做了收費郵件,包含企業郵件和個人郵件,它的郵箱數是640萬,無線互聯300萬,主叫撥號接入200萬,語音增值服務,也就是VoIP 是152萬用戶,我們整體的用戶數已經超過3000萬。請注意我們的用戶,尤其是直接使用通信服務的用戶,這些用戶幾乎每天或者每個禮拜都要用一下263所提供的通信服務。這樣的用戶,他的活動性是非常強的。我們希望通過新的戰略以及隨后我們將發布的一系列的新產品,利用明年一年的時間,使我們的注冊用戶規模達到5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