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23歲的魏花榮,家住河南省西峽縣雙龍鎮牛西村,在她剛剛出生7個月時,就被父母送到外祖父母家生活,是外祖父母對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使她長大成人。感恩于此,魏花榮雖然已結婚但還沒離開家門,一直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天有不測風云。”2003年10月28日,魏花榮的外祖父在外出時不慎被車撞身亡。當獲得肇事司機賠償費后,魏花榮要求與舅舅共同繼承這筆財產,卻遭到了舅舅的反對,花榮大惑不解,自己從小就在外祖父母家生活,之后又一直侍奉外祖父母,這筆賠償金自己怎么就無權繼承呢?無奈,她一紙訴狀將舅舅推上了被告席。
查明事實 法律說話
2004年3月15日,法庭公開審理了此案。經開庭雙方辯論后,法庭經進一步審理查明:原告魏花榮系被告外甥女,出生于河南省平頂山一農村,原告出生后7個月時其父母將她送往被告之兄王春江家中作為義女,由王春江的父母也是魏花榮的外祖父母撫養。當年王春江27歲,后直至病故都未成婚。原告自出生7個月起就一直在王春江家中生活,原告父母每逢春節拿一些錢物給魏花榮的外祖父王小山。1999年9月份雙龍鎮河西村委河西組召開群眾大會同意由原告贍養王春江并同意原告落戶該組。2000年10月14日將原告戶口登記在雙龍鎮河西村西組175號。2003年10月28日原告的外祖父外出時遭遇車禍,經搶救無效死亡。后經西峽縣公安交警隊調解由肇事司機賠償32000元。原告魏花榮認為自己在王春江生前就已確立了父女關系,并且在以后承擔了對外祖父王小山的主要贍養義務,賠償金在扣除醫療費、外祖父的喪葬費等費用后的22000元應由她與王春江的弟弟共同繼承,而被告王春江的弟弟,也就是原告魏花榮的舅舅認為,原告與王春江屬寄養關系,遺產不應采用共同繼承,其父王小山的遺產應由自己繼承。為此,雙方發生糾紛,訴至法院要求依法公斷。
收養關系未公證 訴訟請求被駁回
西峽縣法院開庭查明事實后認為:原告自出生后7個月即被其父母送到被告家中撫養,但并未約定確立收養關系。雖然原告同被告家人長期共同生活,卻一直以外祖父母、舅舅稱呼被告父母、被告和王春江,雙方的親友、村民及有關組織也未認同原告同王春江系養父、養女關系。在原告成年后,村民小組考慮由原告贍養王春江,同意原告落戶于當地,但原告與王春江并未到民政部門辦理收養登記,且在辦理戶口登記時原告與王春江的關系仍以舅舅外甥女的關系予以登記。據此,足以認定原告到被告家中生活僅是一種撫養關系。因此,原告不系王春江的法定繼承人,對王春江的遺產不享有繼承權。故原告以其同王春江系收養關系訴請繼承外祖父死亡后的賠償金于法無據,對其訴請法院依法不予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十五條、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法院于2004年3月9日做出如下一審判決:
⒈駁回原告魏花榮的訴訟請求。
⒉案件受理費450元,保全費130元,共計580元由原告負擔。
法官評析:
原告魏花榮是寄養還是收養是本案的主要爭執問題。那么,法院依據的我國有關法律又是如何規定的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十五條第三款規定:“收養應當由收養人、送養人依照本法規定的收養、送養條件訂立書面協議,并可以辦理收養公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規定:“繼承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根據這些規定,本案的原告不屬于第一順序繼承被告遺產的范圍。
此案告訴我們,確立收養關系在法律程序上一定要辦有書面協議或在公證機關進行依法登記公證。原告就是因為對法律的一知半解,而失去了繼承遺產的權利。(河南省西峽縣人民法院宣傳科 王玉信 郵碼:4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