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做出“大文章”
北京市房山區3年來大力發展紅小豆、大豆種植。去年該區共種植訂單紅小豆4000公頃、有機高蛋白大豆800公頃,出口創匯300萬美元,帶動1萬多戶農民,使農民增收1500萬元,把小豆子做出了“大文章”。(北京 何貝平)
灌南村官帶頭創業帶民致富
江蘇省灌南縣有920多名村官領辦農產品加工和勞務輸出等項目1000多個,引導50000余農戶發展經濟。該縣與揚州大學農學院聯合舉辦“村干部現代農業與領導專業大專班”,先后有300多名村官完成學業,還有100多名村官在讀,大大增強了村官帶頭致富和帶領農民致富的能力。(江蘇 陳勤)
知識型農民領跑農村經濟
為培養知識型農民,山東省惠民縣前不久決定每年在全縣舉辦100場農業實用技術講座,培訓500名“綠色證書”學員,帶動1萬戶農民掌握1 ~ 2項農業實用技術,對擁有培訓證書的農民在資金、信貸、技術承包、基地開發、生產資料供應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山東 李勝海)
專家聯系卡方便了農家
隨著4000份“農業專家—農村民兵群眾聯系卡”的發放,湖北省浠水縣清泉鎮的民兵群眾在農業生產中遇到難題時,便能享受到“電話一打,服務到家”的方便了。農業專家保證隨時隨地接受民兵群眾的咨詢,或者親自到現場解難釋疑。(湖北 陳育林)
河南社旗縣打造勞務品牌
河南省社旗縣努力打造勞務輸出的品牌,通過建立網絡、歸口管理、縣鄉村三級聯動,實現了定點、定向、按時、按合同輸出勞務。在下洼鄉下洼街建起“船員一條街”,每年對出境滿一年且表現好的船員,給予每人1000元獎勵。(河南 劉鮮芝)
河北邱縣夜校促農民增收
河北省邱縣農業局、畜牧局前不久在各村辦起了“農民夜校”,使80%以上的青壯年勞動力掌握了2 ~ 3門農業實用技術。技術人員利用晚上時間,解答農民在選種、施肥、播種、苗期管理等重要環節中的技術難題。農民夜校被農民稱為增收的“及時雨”。(河北 武義鋒)
龍頭企業與農戶結盟
江蘇省大豐市已有農產品流通加工企業145家,與農戶實行訂單關系的有25家,實行購銷關系的有101家,帶動農戶近20萬戶,占該市農戶總數的90%以上。目前,該市全年農產品收購額突破20億元,農產品加工銷售額占農業現價總產值的65%。(江蘇 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