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桑是以產果為主、果葉兼用桑樹的統稱。它是我國農業科研人員歷經十余年,采用現代生物技術與傳統方法相結合,率先成功選育出的桑樹系列新品種。果桑所結果實叫桑葚(又叫糖葚、桑果、桑棗、桑粒等),桑葚大、結果早、產量高、植株矮化、管理簡單、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是果桑的顯著特點,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種植。目前剛開始推廣的果桑系列新品種有紅果1、2、3、4號和大十、白玉王、8632等。種植果桑是廣大農民及果樹愛好者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好門路。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建園標準 先開定植溝,溝深50厘米,寬60厘米,溝底鋪一層厚20厘米左右的稻草,上覆10厘米左右表土,表土上再施雞糞、復合肥,然后回填。每667平方米(1畝)共施稻草1500公斤,雞糞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或每667平方米施優質腐熟農家肥3000公斤,復合肥20公斤)。定植密度:瘠薄地株行距0.8米×1.5米,每667平方米栽555株;肥地株行距1米×2米,每667平方米栽333株。定植時將苗木放入填平的定植溝內,并將根系理順使其向四周伸展,然后培土踩實,澆一遍透水。
2.整形修剪 定植后的苗木在距地20 ~ 25厘米處短截定干。當年一般每株萌發新梢5 ~ 6個,新梢長至20厘米時摘心。第二年6月初,當桑葚成熟采收后,結合整形進行夏季修剪,所有的結果母枝均留2 ~ 3個芽短截,促進其萌發新梢,作為下年的結果母枝。短截的時間宜早不宜遲,以保證新梢有充足的時間生長,積累營養進行花芽分化。每年都在桑葚采收后短截,逐步形成低干樹形。冬季修剪時將夏季萌發的過弱小枝、腐蟲枝全部從基部剪除,并將保留的結果母枝適當短截,一般剪去枝梢頂端20 ~ 25厘米。
3. 夏季管理 ①抹芽。抹芽時間一般在3月中下旬,抹除主干上萌發的不定芽、結果母枝基部的弱小芽。②及時采收。一般桑葚于5月上中旬成熟,當桑葚由紅變黑、果梗由青變黃白時表明桑葚已成熟,應及時采收,以防風吹脫落,同時可延長貨架期3 ~ 5天。③夏季修剪。夏季修剪是在桑葚采收后,將所有的結果母枝剪除,只保留基部2 ~ 3個芽,促其萌發新梢。夏剪一般在5月底6月初進行,夏剪后10 ~ 15天即有大量芽萌發,應及時抹芽定梢,每枝保留3 ~ 5個新梢,作為來年的結果母枝。
4.水肥管理 果桑需水期主要是春季萌芽期和夏剪后萌芽期,如果這兩個時期出現干旱,有條件的應及時補充水分。每年冬季于定植行中間開溝施肥,施肥方式及施肥量同“建園標準”。6月初夏剪后每667平方米施碳氨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始花期和幼果期可分別葉面噴施一次0.25%的磷酸二氫鉀與天然蕓苔素混合液,以提高果實含糖量,促進早熟,果大色艷,穩產增產。
5.病蟲害防治 危害果桑的害蟲主要有桑尺蠖、桑毛蟲、菱紋葉蟬、桑天牛等。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等。應采取綜合防治的方法:每年冬季將修剪的枯枝落葉焚燒后,結合施肥深埋;萌芽前用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對枝條及全園進行消毒;7、8、9月份高溫多雨期,每隔10 ~ 15天噴灑一次40%氧化樂果1200倍液(或敵殺死2000倍液)加75%甲基托布津12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以防治桑毛蟲、褐斑病等;如發現桑天牛危害枝干,對幼蟲可采用蛀孔注藥或塞入藥簽殺滅,成蟲可人工捕捉。(河南 赫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