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聽見過這樣的對白:“我怎會突然血壓升高,”“你有沒有吃感冒藥?”“有啊,最近感冒,我老伴拿過藥給我吃……”
感冒藥會讓血壓升高,是的,感冒藥看似簡單,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副作用;萬一用藥不當,更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例如,咳嗽有濃痰時不能使用鎮咳劑,因為鎮咳劑會抑制中樞神經,讓痰液卡在喉嚨里出不來。
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藥,會抑制血管收縮,讓血壓上升,高血壓患者要避免使用。
老人經常會有多種慢性病。譬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那么就不能使用減少呼吸道粘膜分泌的抗膽堿藥物。因為這類患者需要保持粘膜濕潤才可以把痰液咳出,而藥物作用正好相反。
此外,感冒藥標示的使用劑量,是針對中壯年人而言,老人的代謝率差,不適合使用同樣劑量。其他如小孩、孕婦、準備懷孕的婦女等,也不要自行用藥。
對準備懷孕的婦女來說,由于隨時可能受孕,為避免感冒藥物成分影響胎兒發育:最好不要亂服感冒藥。感冒時要先告知醫師及藥師,自己正準備懷孕,讓他們選擇安全的藥物。
小孩吃感冒藥時更要特別注意。譬如得小兒病毒性感冒時,不可以使用含阿司匹林藥物,否則會造成雷氏癥候群。
此外,像是常用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如阿司匹林等),有時也會造成過敏,其人群比例在1%左右,其過敏特征是用藥后眼睛會腫如核桃。
而治療咳嗽的支氣管擴張藥物,有人使用后會出現手抖、心悸等副作用,甚至產生支氣管收縮的反效果。
很多人以為感冒藥是隨手可買的成藥,沒有危險。其實,要想安全有效地治療感冒,我們最好還是由專業人士來給我們把把關。
一般感冒藥物分為以下幾種:
鎮痛解熱劑:可緩解發燒、頭痛及肌肉酸痛癥狀。
抗膽堿激素藥物:對呼吸道粘膜有干燥作用,可以減少分泌。
支氣管擴張劑: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對于氣喘病人有幫助,但不能排除粘液。
解充血劑:抑制血管擴張以減少鼻粘膜充血,如PPA。
抗組織胺藥物:可緩解流鼻水及打噴嚏癥狀,但呼吸道過度充血時不適用,也不能與鎮靜安眠藥物合用,以防止加強鎮靜作用。
有時感冒藥中還會添加咖啡因,作用是讓血管收縮,緩解頭痛癥狀。
一般綜合感冒藥多半結合以上幾種基本配方,由于綜合感冒藥不是按照個人情況量身打造的,所以最好請藥師或醫師針對你的個人癥狀,選擇合適的感冒藥劑。
你可以告訴藥師或醫師以下要點,請他們推薦最合適的用藥:
1.目前的癥狀,哪一種最嚴重,最讓你難受;
2.過去的疾病史,譬如是否有肝功能異常或是胃潰瘍等;
3.對哪類藥物過敏;
4.目前服用哪類藥物;
5.特殊需求(懷孕或是夜班人員)。
如果服藥后癥狀依然沒有減輕,甚至痰液變黃、咳嗽厲害,則可能已經有發炎現象產生,應該立刻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