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7月2日至8月22日,環球嘉年華在北京雕塑公園舉辦。這些天的一道獨特風景是:每到下午至晚上,在石景山區附近的街道、地鐵站上就會涌現出懷抱大大小小的毛絨玩具、剛從環球嘉年華出來的游客。雖然他們個個滿頭大汗,但臉上無不洋溢著幸福、自豪和意猶未盡的笑容。這景象對于那些尚未嘗試過的人來說是難以抗拒的誘惑。在這個暑假,青少年們之間經常聽到的問候語是“你去嘉年華了嗎?”52天之后,環球嘉年華離去了,它給北京和中國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味與思考的東西。
游樂業新貴:古老習俗,年輕品牌
關于“嘉年華”一詞的來歷有多種說法。它的最早起源與宗教有關。古時候,人們在齋期開始之前的幾天里縱情歡樂,舉行宴會、舞會和游行。后來,這樣的日子逐漸演變成一個宗教習俗節日,意思是“告別肉食”,在英文中被譯作Car-nival。漫長的歲月中,人們淡忘了齋期的清規戒律,但卻保留了傳統的狂歡活動。從15世紀開始,它逐漸演變為全民參與的狂歡大會,成為一種縱情、刺激的節日盛筵。如今在歐洲、美洲等國家的現代詞匯中,Carnival是“放縱”、“刺激”的代名詞。所以,中文把它譯成“狂歡節”,倒也貼切。
環球嘉年華借用了傳統的狂歡概念塑造品牌,但它自身的歷史并不長。它誕生于2001年。歐洲歷史最悠久的游樂園經營家族UKFunFairs的第三代掌門人威廉·史蒂文斯、荷蘭商人漢斯·洛德斯與香港金海岸公司三方聯合成立了香港匯翔公司,“環球嘉年華”的商標就是在此時注冊的。
大約十年前,史蒂文斯敏銳地意識到,“整個歐洲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游樂園機構和公司,我們的產品相似,經營模式雷同,不可能有更大的發展。”于是他開始尋找歐洲以外的發展機會,并采用了“移動”的經營方式。
史蒂文斯先后在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以及阿聯酋、匈牙利等地成立了11個分公司,舉辦地每年遷徙四次,在每個地方僅停留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短短幾年,環球嘉年華巡回巴黎、倫敦、吉隆坡、新加坡、迪拜、香港、上海等城市,幾乎站站盈利。香港“環球嘉年華2003”58天的營業額約1.2億港元,入場人次190萬,去年上海舉辦時人均消費額107元。今年北京嘉年華游樂場面積5.5萬平方米,人均消費額為115元,估算營業額可達1.2億元。考慮到當前國內的游樂業90%處于虧損的情況,環球嘉年華的驕人業績便更加引人注目。
環球嘉年華今夏占領北京市場制高點后,計劃殺向全國,在武漢、廣州、沈陽、重慶等11個大陸城市輪流舉辦,乘勝一舉打開中國“移動游樂”的金礦。
環球嘉年華給古老的“狂歡”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與內容,逐步成為包括大型游樂設施在內、兼有多種文化藝術活動的娛樂品牌。它把“狂歡”作為所有活動的主題,加之不同于一般游樂園的巡回舉辦方式,更給游客一種新奇的感覺。古老而年輕,經典而新奇,環球嘉年華把這些特點綜合到了一起。

獨特的經營:流動保持新奇,資源高效整合
環球嘉年華所擁有的項目與資源并不都是全新的和獨有的,但是它卻通過有效的整合獲得了獨特的優勢,使這些資源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益。其經營方式在很多方面突破了傳統的思路框架。
首先,環球嘉年華最顯著的特點是“巡回移動式”。移動式的最大優點是它可以移動到任何地方,節約了場地和設施維護的費用,而固定游樂園在土地、基建、購買設備方面的前期投入就是巨大的負擔。另一方面,巡回移動可以保持新鮮感。無論是開園時間還是舉辦地點,它都可以主動選擇,以制造持續旺季,這對于那些不得不在淡季里慘淡經營的固定游樂園來說,是可望不可及的。
其次,采用了“共擔風險、共分利潤”的合作方式。每次活動開始前,環球嘉年華都先把一切細節策劃好,然后聯系德國、瑞典、英國、意大利等地的游樂設施生產商以及本地商家,由他們提供各種游樂設施和服務;活動結束后,各方從盈利中獲取自己的那份提成。這種方式不僅能減少成本、分攤風險,還能讓游樂設備不斷更新。此外,環球嘉年華通過出售冠名、攤位和設立售票代理網點與一些知名企業、機構達到了雙贏。它的贊助公司包括麥當勞、可口可樂、索尼、網易等,而售票代理網點包括北京的所有麥當勞店、百盛商場、西單賽特、太平洋百貨等商場以及長安大戲院、中國劇院等劇場,其宣傳活動的輻射面與影響面之大在國內是少見的。
第三,人力成本低。環球嘉年華只有20多個正式員工,很多設備和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臨時租賃和雇用的。臨時雇員的薪酬水平不高,隨用隨招。
第四,制造“獨特之處”的營銷技巧。環球嘉年華幾乎在活動的每個環節上都注意營造一種令游客感到“獨特”、“新奇”的感覺。除了巡回移動本身造成的“抓住機會,盡興一把”的心理,舉辦者還用勁爆的音樂、閃耀的燈光、中獎時急促響亮的鈴聲來調動游客的情緒。五元一枚的代幣類似于“障眼法”,引誘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大量消費。那些投擲、套圈、射擊類的游戲,雖然內容并不新鮮,但主辦者通過獎勵迪斯尼毛絨玩具的方法使它們變得獨特起來。現場的156種毛絨玩具,都是環球嘉年華以200多萬元購買迪斯尼版權后請上海一家公司生產的。玩具的獨特性質讓得到玩具的人們有一種戰士凱旋般的驕傲。毛絨玩具在去年的上海環球嘉年華中給主辦方帶來了3700萬元的毛利,難怪有人戲稱環球嘉年華“游樂項目搭臺,賣玩具唱戲”。
第五,服務到位。環球嘉年華游樂場設立了大量美食、飲料攤點和代幣兌換處,控制每日游客總量,員工操作規范,游藝規則清晰。游藝機按照兒童類、成人類和家庭類三個類型設計,既有適合青年人玩的刺激性游戲,也有適合全家共游的設施。針對青年學生這一重點消費人群,環球嘉年華從7月24日起發售面額為半價的學生票,學生們可憑學生證購買。這些措施都保證了游客的安全與便利。
當然,先進的游藝機械和引人入勝的游樂項目也是環球嘉年華魅力的重要源泉,如高達60米的世界頭號超級摩天輪,造價150萬美元、全球僅有三臺的極速大風車,都是它的招牌項目。環球嘉年華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它將有限的資源進行了靈活多樣的整合,從中不斷激發出新的活力,獲得相對競爭優勢,從而走在了世界游樂業的前列。
對國人的啟示:原來可以如此快樂
目前國內對于環球嘉年華的分析多偏重于經營與技術問題,而對文化與心理層面關注不足。毋庸置疑,環球嘉年華在資金、設備、舉辦方式等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但這決不是全部,它還使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國內外企業和居民在對待游樂產業與游樂活動的觀念方面所存在的差異。
環球嘉年華的宗旨被稱做“販賣快樂”,它的選址、布置、開放時間、設施運用都是圍繞著最大限度地調動游客的快樂情緒這一目標進行的。“種種部署都是為了營造一種期待的心情,一種終于等到、可以盡興的狂歡氣氛,這種氣氛才是真正的賣點”。彌漫在游戲現場的音樂聲、尖叫聲、鈴聲和夜晚閃爍的彩燈構筑起一種歡樂、刺激、火爆的氛圍,同時環球嘉年華的員工們在服務中也都非常投入地配合游客,中獎時熱情祝賀,失手時安慰鼓勵,所有人同喜同樂的感覺令身處其中的游客身不由己地拋開矜持,融入狂歡的角色之中,真是“想不快樂都難”。
反觀國內游樂業,主題不明、內容不新、定位不清是其發展滯后的普遍原因。我國的游樂行業不注重自身品牌的打造和長期成長,一般僅在本地區發展。上世紀90年代,全國曾掀起一股建造主題游樂場的風潮,由于經營不善和設施老化,很多都已經被迫關閉。全國現有各類主題公園2500家,多數都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僅僅依靠門票收入經營,發展空間狹小,效益不佳。
從游客的角度來看,國人的消費潛力還遠遠沒有釋放出來,與爽朗直率的西方人相比,我們中國人很不擅長快樂。據搜狐網報道,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最憂郁的國民是俄羅斯,其次就是中國,該項調查在22個國家總共兩萬多人中進行,分別從金錢、物質生活、工作、空余時間、宗教、家人朋友關系和性生活等方面評估快樂指數,調查的部分結果如下:

生活態度的差異體現在對游樂業的態度上,游樂業在國內還沒有像西方那樣從文化這個高度得到來自經營者與消費者的足夠重視。其實它不是一種簡單的企業,更是一種精神和文化的事業,需要深厚的文化內涵的支持;它不再只是供頑童嬉戲、老人健身的場所,而是可以創造財富和價值的產業;它不再是可有可無或“不務正業”的事,而是現代大眾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環球嘉年華讓我們意識到,原來生活可以如此快樂,快樂竟然如此富有價值,我國游樂業的發展必須以思想觀念的轉變為條件。
放眼未來:共做游樂大蛋糕
“雁過留聲”。北京環球嘉年華產生的影響不可小視,政府、企業、學者、消費者紛紛進行反思和總結,除了游客玩過、主辦方賺過之外,它還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它對其他游樂企業特別是國內游樂業的強勁沖擊顯而易見,但是我們應該在更廣闊的視野中看待它對全球游樂業的影響。
環球嘉年華號稱自己是僅次于迪斯尼與環球影城的全球第三大娛樂品牌,但比起迪斯尼主題公園每年十二三億美元的收入和對其他業務的間接貢獻,這位新貴還只是小巫見大巫。在品牌知名度、游客和觀眾忠誠度以及文化底蘊方面,環球嘉年華明顯要遜一籌。
移動的游牧模式是環球嘉年華的優勢,但也有其局限性。受開放時間所限,它的項目小而精,節奏緊湊,適合人們興之所至前來光顧,可畢竟容量有限。各個城市的情況千差萬別,定期的短時間經營需要考慮到各種要素,進行周密部署,如有疏漏就會有很大風險。
我國游樂業市場潛力很大,只是苦于當前開發與經營不當而陷入窘境。環球嘉年華的巡回舉辦像火種一樣激發了大眾的需求,帶動了處于沉悶狀態的游樂市場,增加了該行業的信心。環球嘉年華雖然離去了,但留下了富有活力的市場和一系列值得借鑒的先進經營方法,而這正是國內游樂業長期以來難得的寶貴財富。
從世界范圍來看,環球嘉年華也像個流動的播種機。它到各地制造歡樂的氣氛,激發人們追求快樂的愿望,對于當地的固定游樂園而言,它既是爭奪利潤的競爭者,又是共同開發市場的合作者。各國游客、固定游樂園和環球嘉年華都希望把游樂業這塊蛋糕做大,因為他們都是這塊大蛋糕的受益者。
我國幅員遼闊,文化博大精深,具備發展游樂業的理想條件。我們盼望將來擁有可以和迪斯尼樂園等國外巨頭抗衡的國產游樂品牌,而環球嘉年華這位“洋老師”的不時造訪一定會幫助我們向這個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