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互相指責的風暴,雙方在法庭上為爭搶一只菜盆而大打出手——這樣的離婚鏡頭過去在美國并不鮮見,如今卻漸漸讓人覺得陌生了。眼下在美國,緣分到頭的夫妻舉行類似婚禮的儀式來結束雙方關系的做法越來越時興。
“遇到像你這樣一個充滿熱情、富有愛心和勇氣的人,我真感榮幸。”
“遇到你是上帝賜我的禮物。這種感覺我想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這是在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名叫科羅納的小鎮教堂里,一對年約五六十歲的男女互相望著對方的臉時說的話。乍一看,人們或許會以為這是一對大齡新郎新娘在舉行婚禮,但這卻是一個離婚典禮的場景。菲爾·貝寧格羅斯和芭芭拉在為他們持續了25年的婚姻打上句號。
在舉行離婚典禮的禮堂里聚集了50余位親朋好友。典禮開始時放映一部記錄他們往日快樂日子的錄像片,錄像放完后,便點上蠟燭,兩人將自己未能實現的諸如“曾想兩人一起到老”、“曾想一起祝賀孫子的誕生”等夢想寫在紙上,然后點燃它。接著男女雙方立誓言,即使解除了婚姻,大家仍然還是朋友。最后,雙方將在婚禮上互贈的戒指再換回來。
菲爾·貝寧格羅斯和芭芭拉將兩人的離婚經歷寫成了一本小冊子《好聚好散》。《紐約時報》和電視臺的談話節目對此相繼作了介紹。一時間,這樣的離婚方式為美國公眾津津樂道。
芭芭拉在提起他們的分手經過時說:“當我決定同他分手時,律師對我說,我一定把你丈夫的全部偽裝剝個精光。但我后來想,這樣做對我們彼此失去的一切并無任何好處。”而菲爾則忘不了自己的父母當年互相怨恨分道揚鑣時的情景,他說:“與其懷著‘這是一場不幸的婚姻’的想法,我更希望是帶著‘經歷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的思想來關閉婚姻大門。”一名在三年內促成40對離婚夫婦舉行離婚儀式的律師斯蒂芬尼·奎恩說:“即使你在法庭上勝訴了,也無法獲得精神上的慰藉。離婚其實也是人生這部大戲中的一個重要節目,應該好好對待。”
當然,一場成功的離婚典禮,也需要主持人的智慧和經驗。俄勒岡州一位名叫戴維的猶太教拉比第一次主持離婚儀式便以失敗告終。一對“冤家”在場上互相對罵不休,到最后竟廝打在一起。“所以,先要給他們機會相互傾吐出自己的一肚子怨氣,然后才能讓他們走進禮堂。”這位拉比很有體會地說。
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認同那種哭哭啼啼翻臉爭吵的離婚方式,于是,敏感的商家從中嗅出了商機。新澤西州一家禮儀公司從去年9月起開始承辦離婚典禮,公司在《紐約時報》一登出廣告,就立馬接到了50項委托業務。
美國一位社會學家預測:十年以后,不僅在美國,在亞洲和歐洲,離婚夫婦舉行離婚典禮也將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
(摘自《海上文壇》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