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集中供熱作為百姓的生命線工程已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包頭市集中供熱始于1979年,經過近25年的發展,供熱面積已達到2744.31萬平方米,供熱普及率達67.5%。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作為計劃經濟產物的集中供熱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和矛盾,突出問題有:
(一)供熱企業面臨的困難
1、熱費收繳難
供熱補貼不平衡影響供熱收費。目前,包頭市集中供熱居民的熱費 2.6元/m2·月,其中,行政事業單位職工應由財政補貼2元/·月,企業單位有支付能力的可參照執行,沒有支付能力的全部由職工個人承擔;個體工商戶和無業人員的熱費均由個人繳納。這樣越是單位效益好、收入穩定的群體越能享受到供熱補貼,越是單位效益差或破產企業的職工,供暖補貼越無法及時兌現,甚至沒有補貼。供暖補貼享受不平衡,使部分用戶產生抵觸心理,拒絕交費。特別是“三無人員”、“下崗失業人員”、“五保戶”等特困群體、弱勢團體,他們既享受不到供熱補貼又無交費能力,拖欠熱費十分嚴重,這已是個社會問題。
供熱控制系統比較滯后。包頭地區 2001年以前的建筑采暖系統多為上供下回單管垂直串連系統,供熱控制由室外入戶人井內的單元控制閥完成,無法實現單戶控制,有的甚至是一棟或幾棟多個單元共用一個控制閥。這種供熱系統不僅存在著樓上樓下的冷熱不均,對欠費的個別用戶更是無法制約,致使個別不自覺交費的用戶鉆空子,常年拖欠熱費,大大打擊了交費用戶的積極性,欠費群體日益擴大,導致熱費收繳更加困難。
供熱質量影響供熱收費。隨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和發展,“熱”已從完全意義上的“福利制”逐步轉向個人意義上的“商品制。”人們對“熱”商品的質量和售后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由于熱商品的特殊性,其產品質量是由熱源質量傳輸管網狀況和用戶室內系統共同決定的。只有三個環節全部規范合格,才能保證熱產品的質量。但實際中常常發生因用戶二次管網(從小區熱力站到用戶樓前入戶井之間的管網)管理不善,室內采暖系統老化堵塞,熱源故障處理不及時、熱力站人為控制熱能輸送等問題嚴重影響供熱質量,導致“熱”商品不能實現等價交換。
2、用戶二次網管理混亂
依據《包頭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辦法》,用戶二次管網應由產權單位或委托管理單位(如物業公司)進行管理。在房改的過程中,居民用戶房屋產權轉移到個人,產權單位的概念變得模糊,使原本就管理不善的二次網處于無人管理狀態。一些小區盡管有物業管理,居民在購房時也繳納了公共設施維護基金,但用于居民用熱設施維護管理的費用卻一直沒有到位,造成物業管理與居民用戶二次網專業化管理脫節。二次網年久失修,跑冒滴漏現象嚴重,給用戶安全用熱和供熱經濟運行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3、供熱管理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包頭市城市集中供熱的歷史已近25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供熱用熱雙方權利義務、供熱管理方式、范圍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作為管理集中供熱的地方法規仍是1993年簽發的54號令《包頭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辦法》,從內容、可操作性上已不能滿足我市集中供熱發展的要求。如,對按時繳費的群眾,不能按時供熱、保質供熱的供熱單位和欠費用戶無有效的制約手段;出現了“部分用戶主動交錢,供熱單位卻不敢收”的怪現象,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活和供熱企業的發展。
(二)老百姓所面臨的問題:
1、供熱質量問題。隨著百姓對熱能這一商品意識的提高,熱能成為商品已被人們接受,百姓花錢購買了熱能,卻達不到質量標推(國家規定的16C),不能按時保質的享受到熱能。
2、繳費問題。包頭市冬季取暖長達半年之久。一次性付費給百姓帶來諸多困難且不合理,應該按月繳費,對于一次性繳費的百姓應給以適當的減免獎勵。
二、發展城市集中供熱是關系國計民生、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
我們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與時俱進”的方針和“求真務實”的精神,客觀分析和積極解決上述嚴重制約城市集中供熱發展的問題,為廣大群眾營造一個良好的供熱生活環境。就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快供熱立法,結合城市集中供熱發展趨勢和包頭市的供熱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供熱管理條例。如目前立法條件不成熟,行業管理部門應先就現行的供熱管理辦法進行修改完善,使供熱管理有法可依,做到依法供熱、依法用熱、依法管熱。
(二)明確供熱單位的職責權限,合理界定供熱成本組成,結合按熱計量的實施,科學確定熱價,以保本微利為原則,逐步實現熱價在政府宏觀調控的基礎上進入市場。做好按建筑面積收費,向按熱量收費轉化過渡期的熱費調整工作,確保平穩過渡。
(三)有關部門盡快出臺熱費清繳辦法,保護用熱群眾和供熱企業的正當利益。2月24日北京市市政管委、市監察局等5部門聯合發出《關于開展清繳單位拖欠職工供暖費工作的通知》指出:凡拖欠職工供暖費的單位不得購買小汽車,單位負責人及有關責任人不得出國。對欠費嚴重的單位予以法律起訴,新聞曝光,信用警示。這一做法值得借鑒。
(四)加大節熱、愛熱宣傳力度,提高用戶愛護供熱設施的意識,減少人為的設施破壞行為,消除偷水、放水現象,控制管網跑冒滴漏,實現二次網有序管理,在全社會形成一個愛熱護網的良好環境,降低供熱成本,提高群眾的文明意識。大力宣傳“熱”是商品,用熱就該交費,提高百姓的自覺繳費意識,同時也要保證百姓的熱能質量和供熱時間。實施供暖補貼暗補變明補,合理確定補貼比例,提高特困群體的供暖補貼標準,減輕供熱企業的欠費包袱,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五)供熱企業要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對存在問題的地方不回避、不推諉,并積極采取措施給以妥善解決。在改造資金方面要挖掘多種渠道,多方籌集,對于大規模的改造項目,特別是將要試點實施的分戶計量改造,市政府要給予大力的支持,使集中供熱真正成為“暖人心”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