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支持東北振興的前景:基于資金缺口的分析
東北經濟的痼疾集中反映在金融上。金融支持的不足限制了東北經濟的發展,同時,它也將是東北振興的重要路徑依賴。振興東北的核心在于對國有資產重組,因此,振興東北的資金缺口也應從這里切入進行分析。國企重組所需資金投入主要包括兩方面:用于支付資產重組的成本費用和盤活現有存量資產的增量投入。
1、用于支付資產重組的成本費用的測算
用于支付資產重組的成本費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解決重組中的債務、下崗人員和企業承擔的社會職能等問題所需要的資金:(1)用于支付債務的費用。2001年東北三省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的數額約有9440多億元,其中的死賬以10%計算,大約有944億元。因此,用于解決企業債務的最少費用在944億元;(2)用于解決下崗人員安置的費用。2001年東北三省國有經濟972萬職工,按其中有20%為潛在失業人員計算,國有企業有195萬左右職工處于“準失業狀態”。從當前實際情況看,安置職工再就業所需費用約為3.5萬元/人,以此為參考,安置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資金大約為682億元;(3)卸掉社會負擔所需支付的費用。據初步估計,東北三省國有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負擔占銷售收入的 15%左右。 2001年東北三省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銷售收入為6631多億元,據此進行分析推算,這方面的資金投入994億元。綜合估算,國有經濟用于支付資產重組的成本費用整體上約為2620億元。
2、盤活現有存量資產的增量投入估算
盤活現有存量資產的增量投入,主要是指用于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的費用,目前國有企業用于研發和技改的資金包括兩個來源:(1)國有企業內部資金來源。目前主要有折舊費、從銷售收入中提取的技術開發費和從利潤中提取的技術開發費用三種:折舊費。據有關資料分析,綜合折舊率應該為5.39%左右。按照這一標準,以2001年數據為依據,東北三省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原值10108多億元,需提取折舊費545多億元; 從銷售收入中提取的技術開發費用。2001年,東三省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銷售收入為6631多億元,以3%計算,需提取研發費用198多億元;從利潤中提取的技術開發費用。我國應從法律上規定企業有一定比例的稅后利潤作為RD經費。由此,從企業內部需籌集的用于帶動存量資產的投入至少743億元;(2)外部來源。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所需資金僅靠內部挖潛是遠遠不夠的,70%的資金還得從企業外部籌集。參照國有企業研發和技改資金的內部籌資數據(大于 743億元),國有企業需從外部獲取研發和技改資金1735億元。綜合估算,帶動存量的資金至少需2477億元。
從上述兩方面來看,順利推進東北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至少需要5097億元,其中有相當部分還要用于償還國有企業的歷史舊帳。除了企業可以籌集一部分以外;還可用一定的收益吸引金融部門參與,即資金缺口的存在為金融支持提供了機遇。與振興東北的金融缺口相對應,我國金融系統存在大量的富余資金,它們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投資方向導致大量閑置,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例如,我國金融系統的存貸款差額逐年增大,以及國內儲蓄—投資轉化缺口的存在,為填補振興東北的資金缺口提供了可能,即通過金融創新來為東北提供資金是可行的。
二、振興東北的金融支持思路
1、引入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的引進,首先是基于培育高新技術等支柱產業的需要,其次是基于整合、盤活閑置國有資產的要求。通過資本運作、資產重組、風險創業投資等紐帶重新組合,可以為東北經濟注入新的資金動力。在引進風險資本給東三省‘補氧’過程中,一方面實現風險投資主體多元化,積極引入民營資本與外資,調整不同主體的出資比例,使風險真正得到分散;另一方面,項目與資金引進與使用必須嚴格遵循市場規律,切忌政府行為、長官意志。另外,在風險投資的運行機制與交易結構設計上,應該解決投資人與管理層的激勵約束關系,通過變通的方式實現投資人與管理層相互之間的制衡,不必拘泥于具體形式。
2、加大資本市場籌資力度
融資方式的不同,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同,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促進力度亦不同。從東北的融資格局來看,直接融資所占比重過小,這種融資格局導致了企業缺乏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機制,難以形成有效的外部監督與內部治理機制;另一方面東北三省國有企業銀行信貸資金相當于發達國家的2~5倍,過分依賴于銀行融資,這不僅使企業負債比率過高,而且使銀行風險與業務過于集中于這些企業,致使經濟結構調整受到限制。因此,對于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來說,發展直接融資,加大其比重是非常必要的。為此,相關主體應積極進行資本市場的結構調整,要在繼續培育股票市場為主體的多層次、多主體、多工具的資本市場。大力發展投資銀行,建立資產重組的中介機構,加快發展與培育、兼并、收購市場,鼓勵國有企業并購,為東北國有企業的調整和重組創造良好的環境。
3、提高銀行信貸資金的利用效率
銀行應調整信貸資金投向,改善信貸資金投資結構,確保產業重點,進而帶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產業結構調整。信貸投資方向能反映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信貸投資方向的正確與否。針對目前的情況,銀行的信貸應由外延型、數量型的產業轉向重視內涵型、質量型的產業,大力支持技術含量高、產銷對路、經營效益好的企業,滿足支柱產業發展的需要,為他們組織銀團貸款,吸納國內外資金;支持推動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充分利用邊境口岸,發展與東北亞各國及美國、日本、歐盟、東南亞的貿易。在調整信貸投向的同時,積極利用外資牽線搭橋對外資和外貿項目積極提供配套資金。在確保重點產業這一方面,具體地說,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改革中的發展,完善住房信貸體系,積極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并改進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綜合配套金融服務。同時,積極利用金融這一調控手段,控制產業結構調整的規模、速度和力度。
4、放開民間金融進入限制
從國企改革的動因可以看出,東北的國企改革通常是危機導向,而真正的改革應該是利益導向。民間資本的介入可以糾正這種導向的偏差,實現體制的轉換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推動技術創新。傳統的計劃經濟下,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受到了嚴格的限制,改革開放后這種限制有所松動,但一些具有較好市場前景和長期穩定收益的領域幾乎被國有資本所控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引入民間資本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拆除這種限制,讓民間資本進入這些壟斷性的行業,激發其熱情,擴大其投資和發展空間。民間資本投資缺乏資金時,可以用政府財政資金建立擔保基金,允許民間建立投資擔保公司,主要為個體、私營企業的融資提供擔保。這樣不僅可以使國家財政騰出一筆資金,而且也擴大了民間投資的領域。另外,國企改革也帶來人力資源的調整,民間資本介入后,可以引入大批中小企業,解決了勞動力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