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粗飼料調制加工方法
日本粗飼料調制加工方法有青貯、半干青貯、調制干草等,其中青貯方法又分為塔式、地上式、地下式或折疊式,而半干青貯主要為打捆包膜青貯。由于氣候的原因,調制干草在日本較少見。粗飼料調制方法主要為青貯,但近年來在青貯方面也出現一些新的趨勢:第一,基本淘汰氨化微貯。由于近年打捆包膜技術的出現與普及,加之對氨化微貯可能給乳牛產乳量以及牛乳的品質、風味產生不利影響的認識不斷提高,因此,秸稈的氨化微貯目前幾乎沒有。第二,改傳統的青貯為半干包膜青貯。傳統青貯主要為塔式或地上式青貯,由于塔式青貯的成本,特別是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并且設備易損,而逐漸為半干包膜青貯所替代。半干包膜青貯,也叫低水分青貯,其特點是制作方便,成本低,發酵效果好,損失少,可長時間保存,而在體外消化率及飼用方面同傳統窯貯等無顯著差異,這種青貯方法目前已實現完全機械化操作,因此半干包膜青貯受到廣大養殖戶的歡迎。
2.粗飼料調制加工中添加劑的使用
為了減少粗飼料在調制加工、儲藏以及以后使用過程中營養物質的損失,在粗飼料調制過程中,添加一些化學或生物制劑,已成為一種成功的方法并在世界各地通行。在日本目前上市的粗飼料調制添加劑主要有:有機酸(如蟻酸,主要在日本的北海道地區使用)、乳酸菌劑、纖維素酶類或乳酸菌與纖維素酶混合物。這類產品主要在可溶性糖含量低的粗飼料調制中使用。近年,已出現針對減少調制粗飼料在開封后由于酵母發酵引起損失的有效微生物菌劑,以及可以提高動物腸道有效微生物的微生物添加劑。針對粗飼料調制添加劑的市場準人方面,日本目前還未像歐洲一樣建立嚴格的規定。
3.粗飼料及粗飼料調制加工研究
針對土地資源及飼料緊張的局勢,廣辟飼料資源,使得奶牛飼料資源多元化,一是研究變廢料為飼料,如對茶葉加工后的產物以及餐館或食品加工廠等殘剩料進行加工、調制成家畜飼料。二是飼料水稻的研究,針對日本的土地資源以及保持穩定的水田面積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利用水稻田進行飼料生產。近年來飼料稻業已成為日本研究的重點與熱點,其研究內容包括:品種的選育、適應飼料使用的栽培技術、影響飼用價值的組織結構、調制加工方法以及飼料水稻在飼料中與其他飼料的配比等。三是調制加工添加劑的研究,主要包括:準確快速判斷是否需要添加劑的檢驗技術研究、纖維素酶與乳酸菌的篩選,以及針對開封后腐敗菌酵母的研究等。(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畜牧所丁成龍顧洪如常志州郵碼: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