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姿態
新年伊始,美國“非官方代表團”訪問朝鮮并參觀寧邊核設施一事非常引人注目。代表團一行由美國前任朝鮮半島問題特使、核問題專家及參議院外交助理等五人組成,這也是朝鮮自2003年1月驅逐國際原子能機構武器核查人員以來,允許參觀其核設施的第一個代表團。
代表團于2004年1月6日~10日從北京啟程對朝鮮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訪問,返回北京后在北京機場接受了大批媒體的采訪。代表團成員赫克表示,朝鮮方面非常配合代表團考察核設施的工作,代表團除了實際考察核設施外,還與朝鮮軍事、外交、經濟、科學等領域的官員見了面,并廣泛交換了意見。代表團成員海克爾也表示,朝鮮官員在他們訪問過程中“非常合作、非常熱情”,到了寧邊后,只要代表團提出的參觀內容,朝方幾乎有求必應。這說明朝鮮對此是積極主動的、自信的,也有自己的明確目的。
與此同時,朝鮮中央通訊社1月6日評論說,解決朝核問題的關鍵是朝美就朝方提出的“同步走、一攬子”方案達成一致。如果美國不能一下子接受這一方案,那么至少應該同意采取朝方提出的第一階段行動措施,即美國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取消對朝鮮的政治、經濟及軍事制裁和封鎖,由美國及朝鮮周邊國家向朝鮮提供重油、電力等能源援助。作為回應,朝鮮“將不試驗和生產核武器,甚至停止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能工業生產”。朝中社強調,這不能不說是朝方的“又一個大膽的讓步”。朝鮮此前曾表示,如果美國采取朝方提出的第一階段行動措施,朝方將凍結核活動。
顯然,朝鮮上述兩個行動是密切配合的,它向美國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目的是能夠與有關國家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以便打破僵局,爭取主動,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另外,最近國際形勢的走向也對朝鮮產生了微妙影響。薩達姆被美軍逮捕,利比亞同意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使美國的強硬對外政策有可能集中到朝鮮核問題上。朝鮮或許認為,與其被動應對美國的行動,不如主動出擊。
而且,朝鮮也感到如果讓核問題長久僵持下去,中國和韓國就很難在外交和經濟上支持朝鮮,從而使朝鮮在外交上更加孤立,在經濟上更加陷于困境。朝鮮需要打破現狀,尋找轉機,不妨以“退”為進,迫使美國接招。
變相施壓
現在薩達姆被捕和利比亞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朝鮮核問題有何影響,是國際社會非常關注的事。對此,朝鮮外務省發言人1月9日說,朝鮮不會受最近中東事態發展的影響,他強調:“中東發生的事件,無論是利比亞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是美國侵略伊拉克,都不會對朝鮮的決策產生任何影響。
為了證明朝鮮不同于利比亞和伊拉克,朝鮮外務省發言人10日透露,朝鮮向訪問寧邊核設施的美國非官方代表團展示了其“核遏制力”(根據外電報道朝鮮展示的“核遏制力”就是制造核武器的材料钚)。他還指出:“如果此次訪問能有助于消除我們核活動的模糊性,它將被視為今后和平解決朝美之間核問題的實際基礎。”
據悉,美國的訪朝代表團已經起草了此次訪問的報告并將報告通過秘密渠道傳遞給了布什政府。他們的基本結論是:朝鮮已經可以生產用于核武器的關鍵性材料,但是還沒有制造出一枚實際的核彈。這一結論將幫助布什政府為下一階段的“六方會談”定下基調。
該報告還認為,布什政府勸說朝鮮停止發展核計劃的努力失敗了,華盛頓應當接受這樣的事實:朝鮮是一個未經公開宣布的核國家,美國應當像接受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核國家那樣對待朝鮮。報告指出,雖然朝鮮讓代表團的成員自由參觀了寧邊的核設施,但是現在仍很難斷定朝鮮去年究竟加工生產了多少核材料。似乎給人的印象是他們離實際的核彈只有一步之遙。毫無疑問,朝鮮有能力制造核武器,因此,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它是否能穩定地得到核燃料的供給。報告還稱:“朝鮮允許美國非官方代表團參觀寧邊核設施意在給予美國一個自己承認朝鮮核現狀的機會,為今后的‘六方會談’提高要價。”
朝鮮友好地接待美國代表團并展示其“核遏制力”,實際上是變相向美國施壓,目的是為了警告美國,朝鮮不會步伊拉克和利比亞的后塵,美國也不能像對付伊拉克和利比亞那樣來對付朝鮮。朝鮮《勞動新聞》1月11日刊登了一篇評論,批評伊拉克前薩達姆政權。評論認為,薩達姆政權由于放松警惕,誤以為美國不會真正進攻,對于備戰草草應付,而沒有采取強化武力的措施,以至戰爭終究打響,而且導致開戰不久伊拉克就被美軍占領。評論還認為:“武器核查應該不會導致戰爭爆發,沒有認真接受核查是其一大失誤。”這是朝鮮媒體首次談論伊拉克戰敗并批評伊拉克前政權。評論還指出,“帝國主義的本性是,即使與別國對話和磋商,也還要侵略和統治別國”,暗示朝鮮對美國不會放松警惕。
難以互相讓步
雖然有關各方為早日召開朝核問題第二次“六方會談”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種斡旋和協調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并且還取得了某些積極的進展,但如果朝美之間的基本立場不改變,雙方在核問題上的戰略決策不做根本性的調整,那么“六方會談”的前景還是不容樂觀的。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1月8日稱,只有在朝鮮向外部世界證明它已放棄核武努力的時候,美國才會確定向朝鮮提供安全保證的詳細內容。而朝鮮則稱,朝鮮作出這一讓步必須是在美國采取同步行動的前提下進行。這些同步行動包括將朝鮮從美國國務院“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刪去、取消制裁措施和恢復能源援助等。顯然,這與布什政府所希望的進程表不符。
目前,朝鮮與布什政府之間仍然存在很深的不信任感和敵對情緒,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第二次朝核危機是由于布什政府采取對朝強硬政策而引起的。今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布什正在謀求連任。分析人士認為,在今年底美國舉行總統選舉之前,朝鮮在核問題上作出讓步的可能性極小,因為如果朝鮮讓步,無異于幫助布什競選,而共和黨出身的布什一旦獲得連任總統的機會,對朝鮮將會采取更加強硬的政策和措施。所以朝鮮是不會放棄其立場的。
布什政府在朝核問題上正面臨著艱難的選擇,在大選之年,既不能對朝鮮作出大的讓步,又不能采取極端的行動或武力方式,也不能聽任不管。
不過有一點應該指出的是,如果朝核問題繼續僵持下去,“六方會談”遲遲不能召開,或者“六方會談”即使召開而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的話,那么美國就有可能將此問題提交到聯合國去討論,通過聯合國來制裁朝鮮。那樣,“六方會談”的機制有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挑戰,朝核問題也有可能長期化和復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