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一切還在隱秘的狀態中進行,但海通證券遭調查的消息還是在證券業高層中擴散。
據中國證監會上海證監局一位官員透露,海通證券所有高管的出國護照業已被勒令上繳,而這一信息,已經海通證券某高管證實。
有關這家中國最大券商的更令人詫異的消息進一步傳出——公司年內將發生20億元以上的巨額虧損。這還不是事實的全部,關于海通證券在近期有可能被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托管的傳言亦不脛而走,如若該消息屬實,那海通證券將成為年內被托管的第8家券商。
種種跡象顯示,盡管頭上有著眾多光環,但海通證券這家航母級的券商還是在以一種超乎市場想像的加速度被打入另冊。
2004年末的中國證券業正陷入極度深寒之中。
護照被扣源于“老鼠倉”
海通證券高管出國護照被勒令上繳,此事絕非尋常。盡管遭調查和托管的券商已是不絕于耳,但護照被扣,顯然問題不完全出在經營上。
記者經多方打聽,才得知海通高管被查是與公司自營業務的“老鼠倉”有關。“老鼠倉”是指券商內幕人員在買賣股票的過程中,利用內幕消息買賣相同品種股票從中漁利的行為。
“老鼠倉”作為證券行業的潛規則之一,既廣泛存在,又危害極大。前期市場中就曾發生過某券商投資總監離職,該券商重倉股出現大幅下挫的事件。
而海通證券2004年可能發生的巨虧,亦從側面佐證了海通證券高管因“老鼠倉”行為遭受調查的傳言。
“9月份的時候公司開過董事會,會上已經和主要股東溝通過了,明確今年會報比較大的虧損,全年虧損會超過20億。”海通證券上海管理總部一位高管私下透露,“會上還討論了是不是要縮股減少注冊資金的問題。”
虧損的傳聞似乎來得極為突然,因為就在不久之前,在中國證券業協會倡導的“好人舉手+金融產品創新”業務申報中,海通證券還榜上有名,公司自認為資本充足率等系列指標能夠達到“好人”的標準。“當時許多知名券商因為經營狀況不達標,都沒敢報。”海通證券金融工程部一位員工表示。
而今年中期,注冊資金高達87億元的海通證券曾以45.89億元的自營規模在眾券商中獨占鰲頭,超出排名第二的申銀萬國22.90億元,不過當時海通證券在凈利潤指標排名中的表現不很突出,以5637萬元位居券商第5席。
但畢竟當時海通證券的自營業務還是盈利的,何以5個月不到的時間,這家巨無霸券商就變臉了呢?
除了下半年市場行情弱于上半年,導致公司自營業務有像山推股份、上海機電這樣確定的虧損以外,業內人上認為更重要的原因是《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在年內的實行。
據天職孜信(上海)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胡建軍介紹,《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要求券商在年底以前對自營的股票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計提減值準備金。這自然會對券商業績產生較大的影響,事實上,已上市券商此前已經開始對自營證券的跌價進行全額計提。2003年的情況顯示,計提對于盈利的影響程度較大。
上市公司中信證券在2003年自營證券計提的跌價準備達到1億元,而當年公司凈利潤為3.655億元;自營證券的計提對于公司盈利的影響度達到22.1%。
此外,按《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計據的壞賬準備、自營證券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應當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處理,這也就意味著對于海通證券來說,它年初報表所顯示的資產數據事實上還得打折扣,也正因為前期資產水分過多,才導致了其巨虧的產生。或成為第8家被托管券商
風險并不僅僅來自于海通證券的自營業務,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龐大的委托理財業務或許才是海通證券虧損的真實原因。因為這部分損失以及券商承諾給客戶的保底收益很可能也將被計入海通證券的虧損之中。就在9月份,海通證券也和廣發證券、西南證券等14家券商一起,出現在一份“委托理財黑名單”中。
“與以往積極拉資金的舉動不同,海通證券現在是有錢都不拿了。”海通證券的一位客戶稱,“也許是因為證監會正在全面清查券商的委托理財業務,也許是海通知道這塊的窟窿反正一時也填不上了。”
近期讓海通證券覺得窩心的還有發債計劃的流產。上半年,海通證券與中信證券、長城證券一道好不容易爭取到了第一批發行債券的名額,而且海通的發債額度還以30億元高居榜首。但沒想到公司的債券居然無人問津。廣電日生投資經理林蔚先認為,這一方面說明由于市場環境不好,投資人對券商未來的經營沒什么信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海通證券認為5%的債券利率過高,拿到錢只會增加自己的償債壓力。
事實上,今年以來海通證券就一直麻煩不斷。
首先是有傳言聲稱海通一直在在挪用客戶保證金的問題,數額在20億元左右,年終做報表時就在銀行拆借市場拆借彌補窟窿,證監會在去年即要求其限期歸還,但估計效果不住。
其后,隨著閩發證券因為國債回購問題的東窗事發,海通證券和另一家上海當地券商的資金狀況再次受到市場質疑,有傳言稱由于海通證券董事長工開國與上海市高層關系非同一般,由上海市政府出面,將國資系統所持有的全部債券托管到這兩家券商名下應急,這才使這對難兄難弟躲過一劫。
不過該來的總是要來,海通證券高管遭調查或許只是一個開端。
目前,已經有消息說這家國內最大的券商將被中國平安托管,成為年內第8家遭此命運的券商,盡管此時海通證券的問題未完全厘清。事實上,這樣的處理并非無先例可循——lO月27日被托管的遼寧證券,此前從未傳出過有任何違規操作的丑聞,而今年另6家被托管的券商,在宣布被托管之前,各種違規行為都早已暴露無遺。
或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業內人士認為這家中國最大的券商還不至于落得和前幾家被托管的公司一樣的窘境,“資不抵債倒還不至于,但對海通的65家股東和手上的重倉股總會有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