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至21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舉行非正式集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以出席APEC會議為契機,對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四個拉美主要國家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
國際社會驚呼拉美刮起了“中國旋風”、“中國龍對拉美開始了新長征”。更有人把胡錦濤訪問拉美四國稱作“一箭四雕”,稱此行實現了四個目標:參加會議、擴大了中國外交空間、擠壓了臺灣當局外交空間、拓展了中國資源供應來源。
21世紀中國大外交的新空間
21世紀是“太平洋世紀”,也是“中國世紀”,這是目前世界上盛行的國際政治新概念。美國著名的投資公司高盛公司去年10月發表了一份世界趨勢評估報告,題目是《BRICS之夢——通向2050年之路》。
報告提出,中國經濟總量到2007年將超過德國,居世界第三;2015年將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2041年將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屆時中國GDP總量將達28萬億美元,高于美國的27.93萬億美元。205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更是高達44萬億美元,大大高于美國的35萬億美元。
高盛公司關于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測能否按其預設的時間表實現還有待證實。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未來幾十年,中國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實力將大幅提升,中國將成長為名符其實的世界大國。
成長為世界大國,就意味著中國的國際利益擴散到全世界。中國的外交也必須適應這種戰略轉變,走出地區大國的活動范圍,邁向全世界。
拉丁美洲正是中國推行2I世紀大外交的新空間。
在中國,年齡稍長的人都知道亞非拉,其中的拉就是拉丁美洲。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亞非拉是一個與貧窮、落后、世界革命相聯的概念。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外交重點是西方發達國家和周邊國家。拉美經濟、政治上出現停滯,中國與拉美國家的外交關系發展相對滯后。
但當中國推行21世紀大外交時,拉美就有了不同尋常的新意義。拉美有數十個第三世界國家,是世界上待開發的、最大的資源寶庫,而且拉美經濟也在蓬勃發展。
無論是從多交朋友,擴大戰略回旋余地的戰略要求看,還是從獲得新的資源供應和市場的經濟要求看,拉美都是中國21世紀大外交的重要空間。胡錦濤出訪拉美四國,邁出了中國拓展這片2l世紀大外交空間的新步伐。
反“臺獨”斗爭的新戰場
2l世紀,中國能否成長為世界大國,實現中華民族戰略崛起的百年夢想,戰勝“臺獨”、實現國家統一有關鍵意義。因此,反對“臺獨”,為國家統—創造必不可少的國際條件,是中國大外交不容回避的戰略任務。
積極拓展與拉美國家的全方位關系,對于反對臺獨,早日實現國家統一,也有非同尋常的戰略意義。
目前,臺灣當局有26個所謂的“邦交國”。正是憑這26個所謂的“邦交國”的存在,臺當局可以自吹自擂,宣稱自己得到“國際承認”,有一定的國際法基礎。陳水扁之流也可以在這26個“邦交國”中走走“紅地毯”,過一把“國家元首”癮。
在臺26個所謂“邦交國”中,有13個在拉美,占其“邦交國”總數的一半。為了拉攏、穩固這些所謂“邦交國”,臺當局不惜推行“金元外交”,用金錢開路。
如臺當局要人每次出訪這些“邦交國”,都要承諾向這些國家提供經援。這些所謂“邦交國”元首到訪臺灣,臺當局必進行“賄賂式”的特殊招待。媒體甚至驚爆出臺某個拉美“邦交國”外交部官員的薪水由臺發放的丑聞。
中國積極發展與拉美國家的政治、經濟關系,全方位擴大在拉美的影響,可以達到擠壓臺“外交空間”的戰略效應。
一方面,中國巨大的市場吞吐能力,包括對能源資源的巨大需求,終將使臺這些所謂“邦交國”認識到其根本利益要求發展對華關系。畢竟,與發展對華政治外交與商貿關系相比,臺當局提供的“金元”杯水車薪、緩不濟急。
由于與中國經濟關系日益密切,巴拿馬等臺“邦交國”對繼續維持與臺當局的關系已發生動搖。
而且,作為拉美大國,巴西、阿根廷等對一些拉美中小國家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中國大力發展與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大國的關系,可促使他們去做臺“邦交國”的工作,促其外交轉向。最近有消息說,巴西、阿根廷正在做巴拉圭的工作,促其與臺“斷交”。
能源“瓶頸”的新出路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經濟規模擴大,中國對能源資源,如石油、木材、鐵礦石、各種有色金屬以及其他原材料的需求也急劇上升。
2004年1-8月,中國進口了1.1億噸原油、成品油及液化石油氣、1.3億噸鐵礦砂、1700萬立方米木材、1200萬噸大豆、170萬噸銅及銅材。在這些進口品中,不少集中于單一地區,缺少穩定性。如中國進口石油有60%集中于中東地區,80%要經馬六甲海峽運回。又如鐵礦石主要源于澳大利亞。
拉美地區,特別是巴西、阿根廷等國,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待開發的、最大的資源區。巴西鈮、鉭、鈹等稀有金屬儲量居世界第一,鐵礦石儲量達650億噸,居世界第二。亞馬遜森林足世界上最大的原始熱帶林,木材儲量達450億立方米。
阿根廷已探明的礦產資源近百種,包括豐富的鐵礦、石油、鈾礦等。智利銅儲量達8500萬噸,居世界第一,鉬儲量占世界l/4。古巴雖小,卻擁有35億噸鐵礦,鎳儲量占世界10%。
發展與拉美國家的經貿合作,不但可以擴大中國的能源資源進口來源,而且可以改變中國的能源資源進口布局,使之分散化,以分散風險,增加供應的穩定性。
近年來,中國與拉美主要國家的貿易關系急劇發展,巴西的鐵礦石、木材,阿根廷的大豆,智利的銅,古巴的鎳,皆是中國的大宗進口品,補充了中國的戰略原料需求。
2004年l至8月,中國與巴兩、阿根廷、智利的貿易額分別增長62%、42%和5l%,與整個拉美的貿易額增長51%,達251億美元。其中中巴貿易額達80億美元,全年將超過100億美元。
這次胡錦濤出訪,大批企業界人士隨行,突出了經濟與資源能源外交的特點。中國與網國簽訂了大批經貿、能源、資源開發、購銷合作協議。
其中包括向阿根廷投資200億美元,幫助阿發展鐵路、石油、衛星通訊、房地產和礦產開發等。向巴西投資上百億美元,幫助巴西發展鐵路、港口、鋼鐵、電力等行業。向智利、古巴投資,幫助開發銅礦、鎳礦及相應的交通設施。
毋庸置疑,中國與拉美經貿合作關系在21世紀必將大踏步推進。
并非插足美“后院”
在評估中國的拉美外交時,國際上也有不少的負面聲音。例如美國有媒體稱中國加強與拉美的外文、經貿關系,是在美國的“后院”插足,與美進行戰略爭奪。
這其實是對中國人外交思路的誤解。中國發展與拉美關系,是中同自身政治經濟需求所致,并無與美國爭奪拉美之意。
中國與拉美國家的經貿關系是一種互利互補關系,出于自然需求和正常的商業需要。中國無意與任何國家進行早已陳腐過時的資源爭奪戰,中美兩國在拉美完全可以各行其道,按規則進行公平合理的商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