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個遠嫁德國的中國女工程師,目睹了慕尼黑一群“特殊孩子”的種種不幸,她不惜離開心愛的丈夫并辭去自己的工作,為孩子們建立起“陽光之家”。孩子們長大了,她卻因為癌癥去世了……
特殊的母親節
2002年國慶節,德國巴伐利亞女子監獄內,36歲的女犯婭娜突然接到獄警的傳喚,要她去會見室見一個人。
婭娜心想:今天有誰來見我呢?入獄5年了,從來沒有人來探視過自己。5年前,開士多店的婭娜失手捅死了調戲她的歹徒,被判刑10年,后又減到了7年。入獄前,她丟下年僅13歲的女兒,她叫女兒去投奔她的父親。女兒是私生女,從未與女兒謀過面的父親會認她嗎?從此,婭娜再也沒有女兒的消息,她恨自己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難道今天,女兒會……
婭娜跟著獄警快步走過一道道鐵門,心緒難平。當她走進會見室的時候,門口出現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金黃色的長發如波浪般地披在肩上,深藍色的大眼睛,紅潤的臉龐,跟婭娜年輕時一模一樣。婭娜看呆了,喃喃地說:“天哪,你真是我的女兒塔里嗎?”
“媽媽,我就是塔里,媽媽!”塔里輕輕地說,奔跑過去。婭娜張開雙臂,一把摟住塔里,淚水紛飛……
“塔里,你怎么來了?”“今天是母親節呀,塔里祝賀媽媽節日快樂,媽媽,你聽……”
獄區的廣播響了,主持人在一遍又一遍地祝賀全獄區已是母親的女犯節日快樂,并說明他們已在慕尼黑電視臺發布消息,愿女犯的子女都能來探監。今天,塔里是第一個來的。
如此人性化的舉動,在德國的監獄從來沒有過,如今卻在巴伐利亞女子監獄實施了。而促成這一善舉的,是一個名叫李愛蘭的中國女人,塔里就是她送來的。監獄因為感激李愛蘭無私地培育服刑犯的子女,于是采納了她這一“人性化”的建議。
這天上午,塔里拉著母親的手,在獄區邊走邊談,她們時而擁抱,時而親吻,時而抹眼淚,時而笑容滿面。后來,塔里還為母親梳頭、洗腳。婭娜的淚水止不住地長流:“中國姐姐,謝謝你為我們培養了這么好的女兒,不,您才是她真正的媽媽!”
婭娜取下自己的一塊老懷表對李愛蘭說:“中國姐姐,我沒有什么禮物送給你的,這個,就當是塔里送給你的吧,祝你節日快樂。”
李愛蘭看了看,懷表雖舊,但表面上卻鑲嵌著一對鉆石,挺名貴的。也許,這是婭娜最值錢的東西了,李愛蘭無論如何也不忍心收下。就說:“既然你也要塔里認我做媽媽,那就讓塔里收下吧,留在她身邊更好些。”
塔里知道“中國媽媽”的脾氣,想了想,也就收下了。她說:“我沒有什么禮物送給兩位媽媽的,今天是母親節,我就唱支歌送給兩位媽媽吧。”
塔里用德語唱了一首中國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是以前塔里怨恨母親時,李愛蘭教她唱的,她對塔里說: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母親。
這天,李愛蘭還帶來了另外19名孩子一同來過母親節。
她收養了兩個“特殊孩子”
李愛蘭是四川成都人,在柏林大學讀完動力學碩士學位后,受聘于柏林一家建設機械公司,并嫁給了柏林一家電子公司的高級工程師萊比特。一年后,李愛蘭也取得了工程師資格。夫妻倆收入可觀,日子過得殷實富有。但是后來,萊比特被公司調到了慕尼黑,李愛蘭也因病遞交了辭呈,隨夫去了慕尼黑,那段時間她沒有找工作。
1998年4月的一天,李愛蘭去克林醫院檢查身體時,順便去婦產科看望她的一個當主治醫師的朋友。朋友在做完一個孕婦的人流出來后搖頭嘆息:那個孕婦還是個14歲的孩子,剛上六年級!花一般的年齡,卻形容枯槁,而且,她竟然不知道是誰致使她懷孕的!
李愛蘭很同情那個女孩,專門去看望了她,她就是塔里。朋友告訴李愛蘭:這樣的事情多著呢,他們大多生活在貧民窟,父母要么是單親無力撫養,要么犯了罪無法撫養,這是一群本來有父母卻又在客觀上被拋棄了的孩子。
李愛蘭后來確實發現,在慕尼黑,有著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不是孤兒,但比孤兒還苦,孤兒可以進孤兒院,或被人領養,重新走進家庭。但他們本身有父母,父母卻因犯了罪,不僅不能撫養他們,還讓他們飽受他人的歧視。
想起塔里那凄涼無助的眼神,李愛蘭難過極了,她知道塔里需要幫助。
“愛蘭,你要想清楚,她是有媽媽的。”德國朋友提醒道。
“這我知道,她媽媽一出獄,我就送還給她,不計任何報酬。”李愛蘭讓塔里寄居在朋友那里,先回去征得丈夫的同意。
李愛蘭對萊比特隱瞞了塔里的母親還在服刑,只說她是個孤兒,一個很漂亮的小女孩。萊比特同意了,他很愛李愛蘭,李愛蘭沒有生育,他不但沒有怨言,還時常安慰她說,以后領養一個就行了。這不,機會來了。
一個月后,塔里不但身體完全復原,而且體重還增加了3斤,果真是個很漂亮的小女孩。
“呀,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小公主呀!”萊比特一見到塔里就親吻起來。他很喜歡塔里,問她要吃什么,塔里說:三明治、咸點、沙拉、燕麥布丁。萊比特說,好,好,我一樣一樣做給你吃,我的烹調技術比你媽媽的好,如果你想吃中國菜,那再去找她。
這天晚上,塔里睡在柔軟寬大的床上,聞著馨香的枕套,喃喃地叫:“爸爸,媽媽,德國爸爸,中國媽媽……”
促成李愛蘭要建立一個“陽光之家”,把愛心傳播給更多的罪犯的孩子是因為另一件事。有一個叫范德彬的越南移民,妻子因為販毒被德國警方槍決了,他從事的黃金生意也垮了,從此變得脾氣暴躁起來,不是喝酒,就是打罵孩子。后來,他又遭到債主的追殺,被挖去了雙眼。可憐的兒子范小明才12歲,無書可讀不說,還給他當起了“眼睛”,拉著他靠乞討、偷東西為生。
李愛蘭就是被范小明偷了錢包后才知道他們的情況的。因為范德彬有案在身,很快就查到了。她對警察局的負責人說:“你們找到范德彬對他說,我要幫助范小明。”
“什么?不可能,我兒子偷了她的錢包,她卻要幫助我的兒子?”范德彬害怕是黑社會的人在耍什么陰謀,要加害他的兒子,嚇得瑟瑟發抖,蜷縮在屋里不敢出門。他住的地方很隱蔽,一連幾個月,李愛蘭都沒有見到他。
1998年10月,天氣越來越寒冷。這天早晨,李愛蘭開著轎車去新公司上班,突然看到前面有人在踢打一個小孩,那孩子正是她要找的范小明。
范小明被打,是因為他偷了一塊漢堡包。許多人都穿上防寒服了,范小明還穿著單衣單褲,光著小腳丫,渾身散發出一股酸臭。李愛蘭買了一大打漢堡包遞給他說:“還認識我嗎?我找你幾個月了。”范小明怯怯地看著李愛蘭,李愛蘭又說:“相信我,我不是壞人,我是誠心要幫助你的,我是中國人,咱們是鄰居,中國人你知道嗎?我也有孩子,我挺喜歡她的。”范小明漠然地站著,搖了搖頭。
這次總算找到了范德彬的家。范德彬聽到動靜,問:“她在干什么?”范小明說:“阿姨在掃玻璃渣。”范德彬再也忍不住了,跪起身給李愛蘭磕頭,說李愛蘭是中國來的活菩薩。他說,只要孩子有救,他是死是活都沒關系,反正是罪有應得。李愛蘭說:“放心吧,我會讓小明時常回來看望你的。”
由于長時間養成的習慣,小明怕洗澡,李愛蘭給他講了一番道理,才把他拉進浴室,親自給他洗,一搓背,雙手全黑了。溫暖的水流,終于沖凈了范小明全身的污垢,他覺得舒心極了,很久很久都不愿出來。范小明眼前又浮現出幾年前媽媽給自己洗澡的情景,他雙手抱緊李愛蘭的脖子,哭叫道:“媽媽,不要離開我,媽媽……”李愛蘭噙著眼淚說:“孩子,媽媽不會離開你的,這兒就是你的家。”
她成立了“陽光之家”
然而,萊比特卻不喜歡范小明。他反應遲鈍,面無表情,除了偶爾小聲叫一下李愛蘭“媽媽”外,對其他人都是置之不理。于是,萊比特便有了抱怨。李愛蘭將范小明的情況告訴了萊比特。萊比特疑惑地說:“蘭,你是要把我們家變成慈善機構、社會福利院是吧?告訴你,我們家不需要這樣的孩子,有塔里就夠了,再說,我們也不需要孩子!”
“對不起,親愛的特。其實,塔里的事我也隱瞞了你。我還想收養更多的孩子,他們太可憐了。我們有財產公證,我不會連累你的,我早就想好了。”李愛蘭說她不想去新公司上班了,她要辦一所“陽光之家”。罪犯的孩子是無辜的,他們不能像父母那樣,只接觸社會的陰暗面,李愛蘭要給他們陽光。
“可是你的這點陽光是有限的,你會失敗的。”萊比特急了,攤開雙手。
“不,萊比特,你不應該這樣下結論,我們中國有句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的力量雖然很小,但只要我做的事有意義,它就會得到社會的承認和人們的幫助。我相信有一天,這些孩子會得到文明社會的關愛,人們會認識到對他們的歧視是不應該的。”
萊比特拗不過固執的李愛蘭,只好通過司法程序,同李愛蘭分割財產,李愛蘭分得了26萬馬克的現金,房產和轎車都歸萊比特所有。萊比特滿含歉意地說:“蘭,我是不是太殘忍了。”李愛蘭說:“這是我要求的啊,這對你我、對孩子都有利。再說,我們還是夫妻嘛。”
李愛蘭在慕尼黑的東郊,離城區大約10公里的地方找了一處四合小院作為“陽光之家”,塔里也跟“媽媽”來到了這里。1998年12月20日,李愛蘭的“陽光之家”掛牌成立了。之后,李愛蘭找到巴伐利亞州的監獄管理局,請他們幫助調查哪些服刑人員的孩子無人照管,都一律介紹給她,并一再強調這是免費的服務,而且,孩子的父母一出獄她就把孩子還回去。
監獄局的工作人員非常感動,對全州的幾所監獄都進行了認真調查,共有182個這樣的孩子。李愛蘭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挑選了36個孩子。
回報她的愛如潮水
36個孩子可不同于當初的兩個。孩子多了,麻煩事兒也來了。李愛蘭雖然請了兩個臨時工照看孩子們,但每天早上,她還是5點多鐘就得起床,做早餐,檢查孩子們的宿舍。7歲以下的孩子就在“陽光之家”學習,而7歲以上的,她給聯系了市區較好的學校。李愛蘭買了一輛二手車,每天接送孩子們上學。
漸漸的,李愛蘭的存款一天比一天少了,于是,她開始想辦法用車拉客人。在經濟發達的慕尼黑,像李愛蘭的這種車本來是沒有生意的,而且還要遭到交警制止的。但“陽光之家”的情況經過一些媒體披露后,人們一見她車身上的標志,就爭著去坐。大家都知道她不容易,就變著法子去幫她一把。
除了開車賺錢,萊比特還常常介紹李愛蘭去一些工廠打零工,賺一些外快回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由于勞累過度,李愛蘭經常面色發黃,大汗不止。萊比特叫她去醫院檢查,她總說沒什么,還說出點汗有利于健康。萊比特叫她不要那么賣力,他會支持“陽光之家”的。李愛蘭卻說,我如果想依靠你,就不會和你分割財產了。
一晃“陽光之家” 已經成立將近6年了。這幾年,李愛蘭一共為巴伐利亞州的服刑犯們培養了66個孩子。由于當地電臺、電視臺的報道,李愛蘭的名聲越來越響。2003年7月起,慕尼黑又新開了兩所“陽光之家”。緊接著,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等城市也都有了“陽光之家”,從2004年“陽光之家” 如同雨后春筍般地建立起來了。這些“陽光之家”并不是李愛蘭成立的,而是由各地慈善組織牽頭,政府撥款建立的。
2004年3月,施羅德訪華時,他滿懷祟敬地訪問了李愛蘭的家鄉成都,他要親眼看看“愛心媽媽”的家鄉。后來,李愛蘭重病期間,施羅德還專程前往慕尼黑看望,并稱她是“德國兒童的陽光媽媽”。
李愛蘭是2004年4月住進慕尼黑克林醫院的。她已有了幾種疾病:肝硬化、糖尿病……都到了晚期了。66個孩子,無論是已被出獄父母領回去的,還是留在“陽光之家”的,都哭成一團。他們輪番守候著李愛蘭,寸步不離,用熱毛巾幫她擦身子,給她端屎端尿,為她唱歌、讀報。塔里、拖尼、范小明,為了讓李愛蘭能吃一點飯進去,跑遍了慕尼黑所有的中國餐館,尋訪中國廚師,給李愛蘭做可口的中國菜,哪怕是能讓她吃下一點粥也好。聽說喝鴿子湯比較好,塔里就把鑲有鉆石的老懷表賣了,她要買回好多好多的鴿子,來救中國媽媽的命。
悔恨折磨著此時的萊比特,他一遍遍地對李愛蘭說:“我太小氣了,可再小氣也不該針對你啊,我真不是人!”
李愛蘭說:“不,親愛的特,是我對不起你,我早就有病了,一直隱瞞著你;我小時候家里很窮,所以一直身體不好,還得過肝炎。我來德國留學,是受了一位德國外教的資助,我的這位老師的母親就犯過罪,他在慕尼黑度過了不幸的童年,但他知道奮起,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也是我要幫助德國兒童的原因之一。我們中國人講究知恩必報啊!我的力量不夠,是你幫了我不少的忙,謝謝你了!”
李愛蘭的病情在德國電視臺播出后,全國各地的少年兒童,在老師的帶領下,紛紛擁向慕尼黑,都想看看這位來自中國的陽光媽媽。醫院容不下那么多人去,他們只能選派一兩個代表,其余的就涌向市中心的特莎廣場,用歌聲來為中國媽媽祈禱和祝福。
李愛蘭的病越來越重了,慕尼黑共有120多位女士表示愿意接過她手中的擔子,把德國的第一所“陽光之家”辦得越來越好。但李愛蘭選擇了剛剛出獄的婭娜作為她的接班人,認為她有切身體會,更適合從事這份職業。
2004年8月20日凌晨6點,年僅39歲的李愛蘭閉上了眼睛,永遠離開了人間。德國電視臺的早間新聞隨即播發了這條剛剛收到的消息,主持人滿懷深情地說:“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愛心,才是最強大的,它賽過了一切銳利的武器。因為只有它,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人生,改變我們的世界。”
目前,慕尼黑的慈善機構已向全社會發起倡議,準備籌款為李愛蘭塑一座銅像,捐款者十分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