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一天,我與同事踏上了北去的列車,去呼和浩特,由于心有牽念的緣故,我耳朵里聽到的車輪聲,似乎是\"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我這人有個毛病,遇事總愛聯想,若去北京,耳畔響起的則是\"快到北京!快到北京!\"可不是,這次是\"呼和浩特!呼和浩特!\"
我們這次乘的是由蘭州開往北京的44次特快列車,行進在包蘭線上。對于這條線路,應該說我37年后第二次經過。
第一次過包蘭線,那是在1966年的深秋。當時,我是一個滿腦子夢想的風華正茂的青年。更具體客觀地說,我是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的紅衛兵,準備前往首都北京接受他老人家的接見。那次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坐火車,坐的是悶罐車,沒有座位,大家都坐在自己帶的簡陋的行李卷上。
我這人乘車算是沒出息到家了,不但坐汽車暈車,坐火車也同樣。記得,那次從蘭州到北京的40多個小時里,我一口水未喝,一口飯未吃。
到北京后,我們住在清華大學附中,每天吃的白面饅頭、大米飯,菜里有肉、粉條、海帶等,這光景對于我這個吃雜面饃饃和洋芋蛋長大的農村娃來說,好像是天天過年,幸福極了。
到北京的第二天,我們每人得到了一枚像一分硬幣大小的圓形的毛主席像章,當時,我們就無比激動地立刻別在自己的黃色軍帽上。我們在解放軍同志的帶領下,手里每天舉著紅寶書(紅塑料皮毛主席語錄),練習走隊列,練習喊口號。
毛主席接見我們的那天,我們起得很早,大約凌晨四、五點鐘。匆匆忙忙吃了飯,就趕往王府井,排著整齊的隊伍,準備在天安門城樓前接受毛主席的接見。那次來京的紅衛兵數量達百萬之多,大家一見到毛主席,不禁熱淚盈眶,激動萬分。由于人多,隊伍停止了前進。如此以來,后面的紅衛兵就見不著毛主席了。果然,我們接到的通知是:天已傍晚,大家請回,這次未見著毛主席的,等待下次。
我們回到住地后,就又無比幸福地吃著比過年好的飯菜,滿懷激情地練隊列、練口號。過了十多天,我們終于實現了美好的愿望。這次與上次不同,毛主席身穿軍大衣,站立在敞篷小臥車上,舉起右手不斷地擺動,向坐在道路兩旁的那些對他老人家無限忠誠無限崇敬的紅衛兵小將們致意。我當時個頭小,緊跟在帶領我們的一位解放軍同志的身后。毛主席經過我們面前時,與我大約十來米遠,我看得比較清楚。本來說得好好的,毛主席到來時,大家必須原地不動地坐著。然而,毛主席真的出現在面前時,誰的指示也不管用,嘩啦一聲全都站了起來。我雖然坐在最前面,但觀瞻到偉人風采也就那么短暫的一瞬。盡管只有那么短暫的一瞬,到底是見著了毛主席,這讓我驕傲和自豪了許多年。每當說起此事,我就眉飛色舞,洋洋得意。
如今想起這些往事,覺得人在年輕的時候,真是既幼稚又美好。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在想,一個人一生最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地走好自己的路,不要虛度時光。如果說,在所從事的工作或事業上干出些不凡的業績時,為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那才有價值,才有意義。至于是否被偉人接見,應當看作是很平常很平常的事。
\"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列車在繼續急速地北上,我的思緒也像安上了轉動的輪子不停地奔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