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家不公為理由不贍養老人
周某參加工作后將所有收入都交給父母,父母將他的錢全部用在了購置家電、房屋等大宗財產上。2001年3月,周某家分家析產時,父母沒有因他在經濟上的貢獻給他多分一些,而是將所有的財產平均分配給了周某及其弟弟、妹妹,以致造成了周某對父母的不滿。自此,周某就以父母偏袒弟、妹,分家不公為理由拒不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其實,贍養老人和分家析產是各自不同的法律關系,贍養父母是子女對父母履行的法定義務,不涉及財產問題。分家析產是分割家庭共同財產,是純粹的財產關系,不涉及人身關系。因此,周某的這種行為是與法律相悖的。
現實生活中常有老人在幾個子女中處理財產不當或稍失公平的情況出現。針對這種情況,個別子女便片面地認為父母(岳父母)“一碗水沒有端平”,進而用“看了誰家的孩子誰贍養”的錯誤做法對抗老人。子女的這種行為是于法不容的。
以放棄繼承權為理由不贍養老人
年逾七旬的胡某,生有兩個兒子。老伴在幾年前病故,胡某一直隨大兒子生活。胡某的小兒子從事飲食業,月收入千元以上,當胡某多次要求小兒子付給贍養費時,小兒子均以放棄繼承父母遺產為由予以拒絕,老人一氣之下將小兒子告上法庭。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五條明確規定:“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胡某的小兒子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父母養育子女,子女就有義務贍養父母。我國古代就有“薄父母,不成人子”,“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等警世恒言。為此,筆者真誠希望做子女的要學法、知法、守法,走出不贍養老年人的誤區,切實履行對父母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的義務,讓父母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安徽省樅陽縣人民檢察院 程炳武 郵編:24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