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31日,絕對是讓國內軟件業都會叫好的日子。
是日,金蝶中間件有限公司宣布其ApusicV30應用服務器產品順利通過了J2EE應用服務器19個模塊、近15000個功能點的測試,比預訂交付時間提前了一個半月。這是國內第一個通過J2EE標準測試認證的純Java技術應用服務器。與此同時,金蝶中間件有限公司還加入了國際JCP(J2EE標準制定組織)。迄今為止,在全球300多家中間件公司中,只有包括金蝶在內的31家通過了這一認證。
今后,我們可以根據中國的企業和市場情況提出自己的標準,然后在這個組織里進行討論,一旦通過,全世界的相關產品都要按照這一標準執行。以前只有在IBM、BEA制定標準之后,我們才能參與相關標準的討論,而今天我們已經成為了游戲規則制定者之一。“也許,作為ApusicV30的首席架構師,坐在記者面前的金蝶中間件CTO袁紅崗理所應當是最興奮的人之一。
對金蝶而言,其擁有的“ERP+中間件”的體系可以相互補充,ERP產品可以帶動應用服務器的銷售(目前,金蝶已經與中軟融鑫、東方易維等10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生態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大單就是通過中軟融鑫拿到的),應用服務器反過來也可以使得ERP產品變得更為靈活,以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這種模式正是徐少春為金蝶國際所制定的“快速配置,快速實施,快速應用,快速見效”的全球差異化競爭策略的基礎。
國內廠商群體抗衡國外廠商
有業界人士認為.金蝶中間件在J2EE技術上完成的這一突破將為中國軟件企業更大程度地參與國際競爭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面。
目前,國內廠商不但在IBM占傳統優勢的金融領域形成了突破,而且已經并與建行和其他股份制銀行建立了一定的合作默契。BEA在電信領域的拓展也頻頻遭遇國內廠商的狙擊。在電子政務方面,客戶以往對IBM品牌的偏好也有所改變。據計世資訊調查表明,目前,國產中間件產品已經占據了國內市場近30%的份額。
如果說2003年之前,國內中間件廠商尚處于技術儲備階段的話,那么經歷了2003年,國內中間件軟件市場的競爭格局基本形成在第一梯隊,雖然BEA和IBM的優勢仍比較突出,但東方通科技已經與他們形成了鼎足之勢;在第二梯隊,金蝶、中創、中關村科技、點擊科技等國內廠商的出色表現已經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客戶的關注。雖然目前國外廠商仍然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國內廠商對國外廠商已構成一定威脅。更重要的是,國產軟件彼此間已經在中間件產品線上形成了互補,這將使得他們在企業級市場上獲得更多優勢。
“未來2~3年是客戶驗證和廠商結盟的階段。國內應用軟件廠商和中間件軟件廠商共同打造生態鏈,打通上下游供應鏈。”金蝶中間件有限公司總經理余軍認為,“2006年~2010年是國內中間件廠商徹底改變國外廠商總攬優勢格局的時候。”
據余軍透露,國產中間件產品的價格一般是國外同類產品的1/3或1/4,但是在國內發生的很多遭遇戰中,IBM和BEA的報價甚至比金蝶的還低。這時,國內廠商制勝的關鍵就只能是加強本地化服務。盡管很多國外廠商在中國也設有自己的研發中心,但是其最核心的技術研發仍舊不會搬到國內來進行。“國外廠商在國內只有一些經過培訓的工程師在進行服務上的支持,響應客戶服務的時間仍然較長,而在這一點,將大本營設在國內的本土廠商很容易提供對客戶和合作伙伴更及時的響應和更周到的技術支持。”一位與某國內廠商有著較多合作的項目經理這樣認為。
除了服務優勢外,功能簡單、應用重點突出也是國內中間件產品的重要優勢。“能夠讓客戶簡單應用是非常重要的。軟件是讓人來使用的,而不是讓人來學習的。”一個集成商說得雖然偏激,但卻一言點出了其中玄機。據他透露,國外中間件產品往往大而全、應用復雜,價格也比較昂貴,比如IBM的中間件產品通常只能用到其中15%的功能。
聯盟個體亟待“由全變專”
競爭日趨白熱化,使國內中間件企業面臨著嚴峻挑戰,只有一個健康發展的產業群體才能維護一個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才能抓住國內中間軟件產業發展的契機。為此,本著平等、合作、互利、互惠、共享資源、共同發展的原則,共同維護國內中間件軟件的整體形象,創造國內中間件的整體效應,擴大國內中間件的整體市場占有率,進而推動國內中間件軟件產業健康發展,2003年5月29日,清華北美、金蝶軟件、福建創新、中創軟件等企業共同簽署了《中間件軟件企業聯盟倡議書》,發起成立了“中間件軟件企業聯盟”。
2004年中間件市場需求空間繼續加大,國內中間件廠商完全可以憑借電子政務上自己所具有的先天優勢,利用在企業市場已有的影響力,對占據高端市場的國外競爭對手發起強勁的攻擊。但與此同時,國外廠商在中間件市場也著手強力擴張,IBM推出了Workplace模型,BEA發布了基于SOA的企業應用架構“動態計算”技術,各廠商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盡管目前國內幾家主力中間件廠商都已經實現盈利,但從企業整體規模來看,他們面對的是比自己大百倍、大干倍的國際廠商,在中間件技術積累、資金投入、市場占有率等各個方面,國內廠商還不可能馬上達到與前者同樣的高度。
鑒于國內中間件廠商起步不一、產品類型和成熟度各不相同、互補需求強等特點,“合作聯盟”的思路得到了大多數廠商的響應。
國產品牌群體對抗國外品牌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這將彌補國產中間件產品線短的不足,凸顯自己的單項優勢。
“但是僅僅少數幾家企業聯合起來進行市場推廣和產業化推進還遠遠不夠,”中創軟件總裁景新海表示,“國內中間件廠商必須盡快形成產業群體,以群體優勢抗衡國外企業所擁有的資本優勢,為國內中間件廠商爭取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中間件廠商還應以軟件行業協會、軟件園,中間件產業基地等組織形式發展中間件軟件產業鏈,形成對中間件產業基礎研究、產品研發、領域應用框架、應用技術等方面的相互銜接,實現互相促進的正螺旋發展形式。只有這樣,國產中間件市場才能夠真正做大、做強。
“國家應該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政府采購政策等各個方面繼續給予支持,進一步扶持和引導國內中間件廠商的發展。”一直關注我國中間件產業發展的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曾經這樣呼吁。
在形式上建立一個聯盟或許不難,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聯盟卻難以發揮作用。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國內廠商的產品彼此間還存在一些重合,而并不是完全互補,這就使得聯盟的內部競爭不可避免。記者留意到中創軟件已經覆蓋了基礎通信中間件,應用服務器與構件管理平臺等7個層面幾乎所有的中間件產品。因此,如何使聯盟各成員的利益分配均衡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某資深人士曾向記者透露.國內一些企業的‘小農意識’——小而全也是聯盟難以發揮作用的一個原因。
“不過,總體來講,國產軟件合作的趨勢要大于競爭。這需要廠商進行取取舍,冷靜地界定自己的核心優勢產品。”中關村科技軟件CEO、中國軟件協會中間件分會秘書長朱希鐸這樣分析。其實,國內的某些廠商已經意識到在自身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走“由全變專”的思路,集中精力攻克優勢項目,比如門戶、EAI或工作流。
不過聯盟的趨勢卻是不可阻擋的。1992年成立的東方通科技中間件產品總裝機量已超過40萬套;2004年上半年,中創軟件連簽大單,上半年的毛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40%以上,對外出口比去年增長了330%。“東方通的消息中間件和金蝶的APUIS合作,就是一個BEA。”余軍這樣認為。